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5-12-09 20:23陈建国,王敏
人间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源应用型院校

摘要: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24-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专门为我国的生产岗位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教育模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对人才的实用性以及创新型性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因此这一时期,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确定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亟待高职院校做出决策的问题。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决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目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据相关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观念落后 ,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教育内容僵化。

教育内容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老化,弊端很明显,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很可能已经过时,或者得不到用处。

(三)人才培养教育方法陈旧。

教学方式的老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的听课,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人才培养教育形式落伍。

没能摆脱以前传统的教育形式,注重教学,不注重实践,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渡过,而很少有去参加实习的机会。学校没有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没有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等。

所以,要想办好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对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对目前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及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曾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要再续辉煌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创新的民族,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综上,根据高职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来看,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兼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即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素质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包含着知识和能力,这里的素质已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本身,而是知识和能力有效发展的前提。所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高校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的个性培养,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力所能及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建立特色品牌。

我国高职教育在“专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办出鲜明的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学校要重视品牌效应,并使自己学校的毕业生有自己的特色。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发展还不成熟,很多热门的专业很多学校都在抢着开设,但是到最后必然会引起此专业毕业生的大量堆积,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要想自己的毕业生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自己的特色教育。

(三)以需求导向为基础,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要实时对市场进行调查,及时了解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将专业与职业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学校的专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话题,就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面对目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社会形式,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应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找准市场切入点,科学合理定位,重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岗位技能型人才,以及具有工程背景的实务运作人才,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优化培养模式,树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观念和创新教育观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是近些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现的新型学校,多以理工科为主,校园文化的积淀不深厚,需要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力度的相关课程。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实验开课率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通过设置开放实验项目来鼓励学生到开放实验室进行科研或技术攻关;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其次适当通过人文社科类课程教育和“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在加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锻炼的同时,逐步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由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向“技术人文者”转变,以此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教学特色。

(三)以技术工程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的技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进而转化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创新等实践内容,形成学生作品或成果返还给企业,从而提高企业为学院提供优质实习资源的积极性。以技术工程项目为载体,提出与工程知识相关联的技术性问题和设计项目,进一步阅读技术文献、查找技术资料、拟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设计、组织工程施工、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参加技术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竞相迸发,创造能力尽情发挥。

(四)开拓生源和就业两个市场。

高职院校要拓展生源市场范围和生源类型,改变单一省内生源市场结构为省内生源为主体、省外生源为补充的生源市场新结构,密切与高中、中职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加生源供给渠道;同时,要以就业为导向,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毕业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与相关区域人才交流市场的合作和全过程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架构透明对称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全面实施“毕业生就业后服务制度”,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提高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任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需要有密切联系企业、实践性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专任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每年应安排一定时间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或任职,在企业一些岗位上从事实际工作,并进行职业轮岗,或参与企业的决策咨询顾问,扩大“双师型”教师成分,重点培养和造就优秀专业带头人。

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激发人的自觉意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难以预见。一所好的大学,总是把各种教育资源开放给学生,所有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课程、专业和各种学习的机会,这也是很多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意图。那些用特殊政策急于培养尖子的做法,不仅脱离现实,而且不利于激励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大学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思想活力发挥在对世界、社会与自己的探究中,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每个优秀人才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而持久的求知热情是其共同的特征,个性和兴趣是这种热情的原动力,知识或教育环境则是热情燃烧的燃料。从教育的意义上,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或创造的潜能,但许多现实的因素削弱和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愿望。因此,大学要特别注意为学生成长营造宽松、开放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让大学真正成为个性发展和想象力飞翔的家园,成为人才成长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生源应用型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