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5-12-09 01:45王进雄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帕胺吲达氨氯地平

王进雄 谭 林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进雄 谭 林

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高血压;疗效;安全性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人的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1991年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的发病率约11.3%,比1979-1980年增加了近1/4[1]。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血压的人群患病率约为19.0%,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然而最新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近2亿,其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仅占 6%左右。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可伴有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其中冠心病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2]。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 9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吲达帕胺和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40~79岁,平均(54.9±2.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诊断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口服氨氯地平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进行治疗,口服吲达帕胺1.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每例患者测量血压3次,取平均值;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5 mmHg,收缩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5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5 mmHg,收缩压下降≤25 mmHg;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mmHg,±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mmHg,±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对照组 45 治疗前 101±9 176±10 治疗后 94±10 139±12观察组 45 治疗前 105±10 179±10 治疗后 82±78* 121±1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将居首位[3]。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构成了威胁,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表明,高血压可预防及控制,降低患者的血压,能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的发生[4]。氨氯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拮抗Ca2+内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吲达帕胺是一种新型、长效的磺胺类利尿药物,其降压作用持久,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并能扩张扩血管,降压作用良好,且能降低高血压所致的危险事件,对心、肾有良好的保护作用[5]。

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较多,大剂量吲达帕胺能导致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以小剂量方式给药,普通片2.5 mg,1次/d;缓释片1.5 mg,1次/d;②目前尚无报道吲达帕胺对糖尿病有严重影响,但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用药;③吲达帕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更安全,因为ACEI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利尿剂引起的糖耐量损失具有保护作用;④吲达帕胺单用易引起血钾降低,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吲达帕胺应与轻度升血钾的降压药物联用;⑤吲达帕胺可增加水、钠排泄,会引起患者的血钠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血钠进行监测;⑥吲达帕胺可影响尿酸的排泄,容易轻度升高尿酸,引起脑卒中,因此,使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尿酸水平[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

高,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关于高血压治疗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1]余栋华.苯磺酸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联合吲达帕胺降压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25-126.

[2]李云,王景英.颉沙坦与利尿剂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4):7265-7266.

[3]梁汉钦,谢伟乾.吲达帕胺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J].蛇志, 2010,22(4):369-370.

[4]莫剑良.抗高血压药物及其联用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 2010,8(34):11-12.

[5]吴逢波,吴斌,徐珽.吲达帕胺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单用对比治疗高血压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7):1371-1379.

[6]谢玉霞,武刚.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6):640-644.

R544.1

A

1673-5846(2015)07-0060-03

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700

猜你喜欢
帕胺吲达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