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与分析

2015-12-09 09:31
中外医疗 2015年5期
关键词:瘤体多普勒肾脏

卢 燕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超声科,河南濮阳 457001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85%左右[1]。由于RCC 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或者体征,早期诊断难度较大。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类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CC 的早期诊断率获得了显著提高。超声是目前临床检查和诊断RCC 的首选影像学手段,为本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充分的影像学依据[2]。该研究回顾分析了该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均为收治的32 例RCC 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于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健康体检及门诊患者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CC 共32 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 例,女9 例,年龄29~80 岁,平均(60.39±2.54)岁。8 例无痛性肉眼血尿,13 例腰部胀痛,1 例可扪及腹部肿块。病理诊断结果:18 例透明细胞癌,11 例乳头状细胞癌,3 例肾嫌色细胞癌。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6.0 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对肾脏进行纵、横、冠状切面常规扫查,重点观察双侧肾脏轮廓形态、大小、内部结构有无异常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例如下腔静脉、肾静脉等)情况。观察肿瘤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与肾组织之间的分界,并观察有无下腔静脉、肾静脉癌栓形成、有无肾周围淋巴结肿大、有无肾筋膜或者周围组织脏器浸润等。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肾脏、瘤体以及周围血供情况、下腔静脉血流情况。

2 结果

2.1 超声图像表现

(1)肿瘤部位:32 例RCC 患者中,19 例位于左侧肾,13 例右侧肾。其中,7 例肾上极,9 例肾中极,16 例肾下极。(2)肿瘤直径:肿瘤大小为14.3 mm×15.1 mm~125.3 mm×94.7 mm,其中,6 例<3cm,21 例3~5 cm,5 例>5 cm。(3)声像图特点:肾区内肿瘤病灶,且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较为规整,26 例患者病灶位于肾包膜下或者瘤体体积较大而向外凸出,致使肾脏形态改变;23 例(71.88%)因肿瘤压迫导致肾窦变形。(4)内部回声:4 例为无回声伴分隔,25 例中低回声,3 例高回声。(5)其他:2 例肾静脉内瘤栓形成,3 例肾门周围以及腹腔腹膜后存在淋巴结肿大,1例下腔静脉瘤栓形成,2 例肾上腺以及肝脏等脏器受侵或者转移。详见表1。

表1 52 例RCC 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

2.2 CDFI 表现

由于肿瘤位置、形态及大小差异,不同病理类型的RCC 患者的CDFI 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组6 例贫血流,多见于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肾透明细胞癌中,其次为乳头状细胞癌;15 例星点血流,多见于肾乳头状细胞癌以及原理肾窦但靠近肾包膜的肾透明细胞癌;10 例抱球状血流,以透明细胞癌为主;5 例血流丰富,均见于透明细胞癌。详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类型RCC 的CDFI 表现

2.3 诊断结果

32 例(32 个病灶)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检出病灶32 个,检出率为100%,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除1例直径<3 cm、超声病灶内呈均匀低回声的RCC 误诊为肾囊肿以外,其余31 例患者均获得准确定性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88%(31/32)。

3 讨论

RCC 是成人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肾近曲小管上皮,故多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由于RCC 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早期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的关键[3]。既往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为CT 以及MRI,但由于CT 及MRI 检查操作相对复查,且对于微小RCC 以及肾良性病变的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不适用于RCC 的常规检查项目[4]。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技术与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RCC 的临床诊断尤其是小RCC 的诊断敏感度获得了显著提高,肾脏病变的超声检查应用范围与诊断准确率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显示RCC 的位置、形态、大小、肾脏形态与结构变化,还可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脏器以及大血管之间的解剖关系,结合CDFI 显示病灶内部与周围血流信号,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由于RCC 早期的细胞成分尚较为均一,除含有少量的纤维间质以及脂肪组织以外,多呈现癌细胞方式生长。因此,在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或者等回声[6]。彭健等[7]研究显示,RCC 瘤体直径≤3 cm 时多表现为中高回声或者高回声,可能是由于癌灶内存在微小囊状结构或者发生微小钙化、坏死、纤维化或者囊性病变等所致。该研究中,25 例中低回声,其中,12 例分布在透明细胞癌中,3 例高回声,均为透明细胞癌,瘤体直径均<3 cm。RCC 病灶多边界清晰、规则,部分病灶可具有完整的包膜,可能是由于RCC 出现周围组织浸润而产生纤维化,或者病灶周围存在丰富血流信号等所致[1]。该组32 例患者中,25 例(78.13%)边界清晰,仅7 例(21.87%)边界模糊不清。当RCC 与肾盂或者肾被膜相邻时,若瘤体较小也可出现外凸或压迫,超声可见肾轮廓与外形变化;而当病灶体积较大时,极易造成肾窦变形,超声鉴别较为容易[4]。

由于恶性肿瘤病灶多缺乏完整的毛细血管网结构,动静脉之间可形成短路,加之血流流经速度加快,即可导致供血血管的血流量以及血流速度增加,故CDFI 可清晰地显示血流变化[5]。利用CDFI 观察RCC 病灶内部与周围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临床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RCC 多具有丰富血供,特别是瘤周存在丰富血流信号者,在CDFI 上常表现为“抱球”型特征血流信号[8]。该研究中,26 例(81.25%)RCC 患者的病灶内部及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15.63%存在丰富血流信号,另有31.25%和34.38%存在抱球型和星点状血流信号。此外,彩色多普勒检查还能够提供RCC 的血管侵袭信息,例如下腔静脉瘤栓形成以及肾静脉瘤栓形成等。该组分别检出2 例肾静脉内瘤栓形成,1 例下腔静脉瘤栓形成,3 例肾门周围以及腹腔腹膜后存在淋巴结肿大,2 例肾上腺以及肝脏等脏器受侵或者转移,对于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研究表明,RCC 病灶生长速度与其癌细胞凋亡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具有明显病理学特征的RCC 多生长速度较快,其临床预后也较差。故早期筛查小体积RCC 是临床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6]。该组32 例患者32 个病灶均经超生检查检出,检出率达100%。其中,1 例患者由于病灶直径<3 cm 而内部存在均匀低回声,误诊为肾囊肿,其余患者均获得准确诊断。病灶直径最小为14.3 mm×15.1 mm,6 例(18.75%)病灶直径<3 cm,表明超声检查对于RCC 尤其是小体积RCC 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Dall等[9]研究发现,78%的无症状性RCC 患者是由超声检查发现,这部分患者的临床预后相比于有明显症状时经其他影像学手段检出患者的临床预后更好,且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100%。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好等优点,将在RCC 早期筛查与诊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刘庆军.超声与CT 诊断囊性肾细胞癌的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2):150-151.

[2]陈松华,杨斌,傅宁华,等.超声造影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1):120-122.

[3]骆飞.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2(33):188.

[4]张立波.超声诊断无症状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68 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140-141.

[5]彭永华,孙超.33 例肾细胞癌的超声临床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30):6636.

[6]孔文韬,张炜炜,邱君斓,等.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11):729-732.

[7]彭健,潘敏.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15-1316.

[8]徐家慧,刘亚,韩路,等.35 例肾细胞癌超声诊断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52-1453,1456.

[9]Dall,Oglio M ,Srougi M,et al.Incidental and symptomatic renal tumors:impact on patient survival[J].Sao Paulo Med J,2002,120(6):165-169.

猜你喜欢
瘤体多普勒肾脏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