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2015-12-09 00:45崔玉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丽江石家庄古城

崔玉荣

摘要:本课引用石家庄、丽江古城、塔里木盆地等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及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突破重难点同时又注重学生观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生活地理、科学地理走向社会实践,形成人地和谐发展观。

关键词: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70-02

一、课标解读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

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用教材中的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出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事物。

3.“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对影响聚落分布的其他因素有一定了解,不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深入探究。

二、教学目标

结合家乡石家庄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引用石家庄西部地区,说明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的一般规律,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其他因素,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增强仔细观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语言表述;真正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高尚情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对探索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强烈欲望,具初步备读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复杂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法学法及重点难点

采用问题引导法、比较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点是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活动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诗句朗诵“石门城市肇兴地,百年沧桑石家庄”,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家庄。播放视频:伴随着“飞翔石家庄”主题曲,画面依次出现贫困滞后——石家庄村、闭塞沉寂——休门胡同、现代繁华——北国商城、破旧不堪——原华药厂、现代化企业——君乐宝乳业、上世纪60年代——第一文化宫、设施完善——人民广场、狭窄冷清——原中山路、快速通道——槐安路、清逸秀丽——西清公园、蒸蒸日上——41中学。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到家乡的飞速发展,又可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感。

1.聚落及其分类。师:在刚才的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家乡的那些景观?生:有房屋、道路、学校、公园、商场、工厂等。师:这些生产和生活设施以及房屋建筑,都是聚落组成部分,谁能给聚落下个定义呢?生: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师:内蒙古牧村、太行小山村、北京市、沙漠等是否属于聚落,并说明理由。生:沙漠不属于聚落。因为这片沙漠中既没有生产和生活设施,也没有房屋建筑。师:请结合生活经验把以上聚落并进行分类,对其性质和规模特点进行区分并连线。生:乡村——第一产业,农业人口,规模小;城市——第二、三产业,非农业人口,规模大。生:对比石家庄1902年乡村图片和现代化城市景观图片,分析得出城市一般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以上设计以家乡身边的地理事物为案例,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途径特点,学生运用比较法加深了对聚落及其分类的理解,易产生成功的欣喜,利于养成运用动态眼光看待事物形成与发展的好习惯。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一:展示“石家庄西部地区卫星图”和“A.B两地景观图”,体现该地有城市聚落元氏县城,也有乡村聚落A李家庄村、B高家庄村。学生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1)A、B哪个是山区聚落,哪个是平原聚落?(2)说明A.B两聚落主要差异,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形成原因。(3)A.B哪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生:A为山区聚落;地形崎岖、复杂,地形对聚落分布限制性大,人们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选择地势低平的山间谷地,相对分撒、规模小,人口少。B为平原聚落;地形平坦广阔,地形对聚落分布限制性小,人们为了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集聚在一起成团聚型、规模大,人口多。B平原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平原是聚落最理想的选址。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①学生对山区聚落分布的位置常表述为山坡下、山脚,语言不规范,可补充“天桂山小山村图”,说明山坡山脚下都属于山谷。②学生想不到平原聚落呈棋盘式格局,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平原聚落内房屋排列整齐,街道平直纵横交织成棋盘式。还可借用石家庄市这样的平原大城市说明,市区呈现出典型的團聚型、棋盘式格局。以上借用家乡聚落为案例,对比分析平原和山区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深刻影响,既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仔细观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语言表述,真正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拓展延伸:学生比较南方低山丘陵区聚落和北方平原聚落的主要差异。演练提升:穿越历史时空,回到距今6800年前新石器时代,展现“古代文明起源中心示意图”和“半坡原始村落地形剖面图”,分析下列问题:(1)据古代文明起源中心示意图,描述半坡村落的位置特点。(2)据半坡原始村落地形剖面图分析,假如你是首领会把居民点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3)这种布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生:半坡村落位于黄河沿岸的河谷阶地,好处是接近水源、避免被洪水淹没、具有防御其他部族的入侵,野兽袭击的功能。展现“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和“半坡原始村落功能示意”,恢复半坡村落原貌,用事实证明学生的选择与先民们不谋而合,对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案例二:放映丽江古城景观图片古镇中心,四方街、传统的纳西族婚礼、旧时衙门,木府、古城标志,万古楼等。师:丽江古城位于我国哪个大地形区上?云贵高原。过渡到高原聚落的选址问题。展现“丽江古城卫星图片”,利用动画逐一体现丽江坝子(我国云贵高原上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古城范围、四方街、木府、象山、金虹山、狮子山的位置,以及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分为三股干流引入城中。学生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丽江古城形成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地形条件?生:(1)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北部山岭阻挡,受冬季风的影響小,故冬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故夏无酷暑。(2)地处坝子平坦便于筑城;北西面依山冬无严寒;地势较高夏无酷暑;东南面开阔交通便利;雪山为河流提供水源。教师总结:地形造就了古城宜人的气候,充足的水源,再加上平坦的地势,非常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说明地形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聚落的分布,还可通过影响气候、水源、人类的生产活动进一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此环节把文字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更直观,扩展思路,激活思维,为下面问题分析做好铺垫。丽江古城是因地制宜的典范,学生可以体会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必要性,受到人地协调观的思想教育。

案例三:展现“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及课本文字材料,学生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2)以上案例中,聚落的选址在地形上有何相似之处?生:(1)(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上;因为该地气候干旱,高山冰雪融水进入盆地边缘形成绿洲。绿洲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城镇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因为城镇间有交通线相连,利于城镇发展。(2)以上三个案例中的聚落都是选址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处。

3.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师:结合以上三个案例分析,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生:云贵高原的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利于聚落的形成,体现了气候因素的影响。丽江古城的玉河水,为聚落提供了水源,说明河流可以影响聚落分布。塔里木盆地中的聚落由铁路和公路相连,利于相互联系,表明交通也是影响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用来说明聚落的分布、类型、规模和发展等特征是在众多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教师补充新疆的石油城克拉玛依、世界著名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实例,介绍其他因素。开拓学生视野,完善知识系统。师生归纳:聚落的分布、类型、规模和发展等特征是在众多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以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为例,学习了地形对聚落分布的深刻影响,探究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在衰落。实践探究:课后搜集资料,说明家乡石家庄城市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意在回扣家乡石家庄,巩固和运用本课知识分析问题,最终从生活地理、科学地理走向社会实践。板书设计:

点评:本节课最大特色在于以家乡石家庄为核心,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并且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问题,使学生充满兴趣,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此外,本课设计还对教材内容出现的形式和顺序进行了重新编排。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技能。课堂不只是停留在教学,更是教育,是情感的震撼,有效的实现了三维目标。

猜你喜欢
丽江石家庄古城
丽江三朵节
翘街古城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
梁丛
安居古城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春秋古城一日游
石家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