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

2015-12-09 16:49赵喆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现状

赵喆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定义、模式,针对国内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环境专业为例,最后讨论了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方式在环境专业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环境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176-02

产学研合作教育一般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常常是以企业为技术的需求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的供给方,最终目的是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高等院校的功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延伸与转化,高校教育、科技、经济三位一体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当下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必将发展为社会经济的重心,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标志,这对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对教师与学生的创业、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硅谷”奇迹。

一、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十分重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且相应地采取了许多方法来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措施:(1)资助或者委托高等学院和科研院所开展企业需要的创新研究项目;(2)购买、开发并应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3)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或校企联合的新工艺、新技术研发;(4)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研究机构进行研发工作;(5)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综上可知,其中有四至五种都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紧密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有着强大的科研力量,而企业本身研究力量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缺乏研究实力。因此建立与大学、科研院所机构的合作,即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体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外已经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事实上,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从众多行业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要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1992年,我国提出“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统计,直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40个省和城市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调办公室,大多数都编制了本地区的合作项目计划。其中33个省和城市的2914个合作项目已经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投资总额达37亿元,国家和地方拨款分别为6千万和4.8千万;国家和地方贷款分别为1.3亿和9亿。预计这些项目完成后,年销售额可达211亿。此外,尚有17个省市的一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556个联合研究开发机构,有11个省市在合作中建立了97个产学研股份制公司。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仅从1992—2002年,产学研联合实施了520多项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新增销售收入1020亿元,新增国家级产品11600多项。十余年来,在产学研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了众多经济增长点,有力推动了企业竞争力的加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大致有如下一些问题:(1)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缺乏;(2)产学研合作的层次较低;(3)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4)高校缺乏市场意识;(5)缺乏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6)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机构缺乏且水平不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有以下四点:①利益分配问题。知识产权和利润是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主要方面。根据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调查,影响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中,利益分配不当约占49%。②组织管理问题。产学研合作涉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等不同的实体。③风险分担问题。产学研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缺乏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④绩效评价问题。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不能准确反映各方在合作中各自的投入,不能客观地评价产学研各方分别在技术创新、科研研究、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绩效。

2.对策分析。(1)明确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导向。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是各种利益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当产学研合作的投资风险较大或者合作项目属于具有共性技术的领域时,政府应对产学研合作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于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国家应通过科技计划方式对这类项目给予直接支持;一般性的技术和专有技术项目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所起的更多是引导性作用;针对大中型企业,支持他们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针对中小型企业,则应重点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向他们转移。(2)探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构,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加速发展。(3)建立规范化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探索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合理分配产、学、研各方的利益。(5)通过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6)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人员的学术自由。(7)建立产学研合作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开展。(8)加强产学研合作的上层设计规划和统筹协调。(9)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产学研合作在环境中的应用

由于环境问题的种类多、范围大、层面多,导致了环境专业学科覆盖面极为广泛。我国各个高校的环境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均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之上,源于给排水、水文地质、暖通、化工、能源、植物保护、土壤、工业分析等不同的专业,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大都落后于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经费、场地、设备、体制等方面的影响,高校的校外实习普遍存在基地少、执行难等问题。实习单位对于环保岗位的基本要求为专业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等,再加上环境专业学生的实习在实际上并不能给实习单位带来任何效益,导致实习单位能够提供的岗位少之又少。学校与大多数实习单位之间的合作仅仅限于专人讲解、现场参观等方式,缺少与实习单位更深一步的合作。我国传统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主要原因在于人才结构的不完善:应届毕业生多,专业熟练人才少;生产型人才多,工艺型、生态型、环境服务型人才少;技术型人才多,经营型人才少。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授课内容与方式、实验目标与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环境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endprint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与社会连接的主要通道。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城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处理厂、垃圾发电厂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赴现场参观,使学生能够学习不同行业的“三废”处理技术,弥补校内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对工艺直观认识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派出教师、学生参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生产、服务过程,身临其境的从事实习活动,达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了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效果,必须强化配套实习考核制度,切实体现对学生的全过程培养。认识实习通过学生现场表现、记录、实习报告等,着重考核学生能力的获取情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通过现场操作、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答辩等多种形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专业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开展全面考查。

2.创建“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企业两大有力资源,组织建设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两支队伍,开设学校的专业基础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动手教学两个课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最适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训练条件,增强学生行业适应性;通过校企合作,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参加企业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尽可能的组织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参与教师的项目,甚至能够独立完成教师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

3.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验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首先必须配备一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熟悉工程实际应用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引进中,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把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重点引进对象,或者将生产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另外,学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以增加社会经验、更新行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等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处理厂、环保局等专业相关的单位,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短期实习等多种形式将理论联系实际,及时了解环境工艺、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学习培训,更新知识和观念,掌握新工艺和技能,并对取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1]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

[2]徐学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2,(258).

[3]余有贵,赵良忠,陆步诗,等.“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

[4]杨俊峰.政府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现状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