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的“教产结合,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的新型高职理工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5-12-09 17:06程晓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理工高职

程晓蕾

摘要:“教产结合,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是适应我国目前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文章在分析基于CDIO的“教产结合,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的新型高职理工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目前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教产结合;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高职;理工;CDIO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237-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精神,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坚持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导向,按照以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产教融合为主线,统筹发挥高校、企业和市场的作用,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协助企业改善招工水平、促进企业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的良好氛围,达到高校、企业与学生互赢的良性产学就业生态。在职业教育领域,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产结合、工学一体及一体化课程能够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教产结合,工学一体。教产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以教育为出发点,并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工学一体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教产结合,工学一体”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与校外实习有机整合,贯穿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2)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以主动实践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个人工程科学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宏观调控方面的能力。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著名大学历经4年联合研究而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3)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和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顶岗与实习实训对接合一。

一、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软件工具和编程语言的相继出现,对于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人员素质和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高职理工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未来企业的需求

传统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过分重视课堂教学和课本教学,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很多教学改革缺乏对专业本身需求的调研论证,为教改而改,盲目删减、增加课程,这些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目前普遍采用的先讲后练,或讲完一起简单地举例练习,以知识点为核心引导学生机械式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高职学生学习和求职的需要,造成学生学习获得知识零散、不系统,缺乏整体把握课程,缺乏系统理解,缺乏在实际的问题中去应用相应的算法或知识,导致大部分学生仅仅能够掌握简单的知识点,顺利通过课程的测试和考核。当在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时候,由于掌握的知识不系统,对规律认识不全面,无法独立完成编写完整的程序,难以学以致用,影响学生职业信心和发展前景。

(二)提高企业实践工作的高水平教师

当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实践课教师多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教师工作量较大,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内容多是理论教学,内容枯燥,更新慢,学生兴趣不高,出勤率下降。因此,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是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为解决教师的实践能力,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企业实践能力;另一种是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老师。两种措施的同时实施是补充现阶段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的有效途径。企业,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也是成就他们职业幸福的源泉。而对以培养企业人为己任的高职教师而言,企业是职场的一个“大本营”,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发源地”,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企业实践为高职教师职业所系、职责所牵、职能所为,是职业的岗位行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是提升高职师资队伍的“地平线”。

(三)加强校企合作,密切产学结合

中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高校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距离,一方面,学生就业压力大,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缺乏与高校合作的理念,另外,高职院校缺乏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在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其专业设置以及招生规模等方面的规划波动幅度大,发展目标不固定,导致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只在某一点和某一时间内获得成功,远没有良性可持续性循环。大多数院校与企业仅停留在教学和实习层面上的简单沟通合作与协调,企业和学校难以相互深度介入,难以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改变目前现状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按照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培养计划,按照企业需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

2.资源共享,订单办学。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坚持“互惠双赢”的原则,与国内外各类型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进行人才培养。endprint

二、“教产结合,工学一体”模式在高职理工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教产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职业院校通过兴办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紧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此外,教产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愿望和激情,激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正确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并取得一定的报酬,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学校通过创设实习基地和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参加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结合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业务素质,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这些措施对职业高校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关键导向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岗位特征,因此,应按岗位群的需要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作为最高原则设置相应的专业,联系实际需要制订教学计划,“教产结合,工学一体”培养思路集中体现这种需求。高校针对企业所需产品与技术进行研发,实现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功能。为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的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吻合,需要依靠并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积极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制订教学计划。

高校与企业需要在以下领域紧密合作,构建新型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学生的实施方案。

1.企校联合制订培养计划,企校双方共同制订培养实施方案。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和实施新的考核评价方式。

2.企校联合开展课程教材开发。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工学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企校双方共同组织教学活动,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自主学习要求设计来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合理确定工作学习时间,根据实际分专业、分阶段、分层次组织教学,实现工学交替进行。企校双方协同负责日常管理,在企业工作与实习期间以企业管理为主,在校学习期间以职业院校管理为主。创设真实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的环境和氛围。

4.企校联合培养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同时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企业邀请教师为“访问工程师”,及时跟踪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院校引进企业技术人员为“人才导师”,讲授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结合“送出去”和“请进来”,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及示范性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汤海林,万世明.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3,(9):22-24.

[2]廖志芳,胡志刚,任胜兵,等.软件工程CDIO“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128-131.

[3]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88-9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理工高职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