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物与新事物

2015-12-09 14:21管倚
为了孩子(3~7岁)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本能面条陌生人

管倚

周末我们经常带女儿去游乐场。通常我们买的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限制游玩项目数量的联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可以玩10个项目,我们应该选择哪些项目呢?

按照我的想法呢,很简单,哪些项目还没有尝试过就玩哪些呗!

但是女儿的选择永远是“旋转木马”、“开电动车”、“小飞机”等她已经玩了无数次的项目!

我很想让她尝试些新的项目,就不断诱惑她:

“你不试一下那个吗?那个看上去很好玩哦!”

“你看,比你小的小弟弟也在玩那个,你就试一下嘛!”

女儿立场坚定,不为所动,只玩那些她已经玩过无数次的项目。

到吃饭的时间了。女儿的最爱永远是面条,可我不想总是吃面条。于是,我继续诱惑:“我们试着去别的店吃吃看?除了面条,还有很多其他好吃的。”终于被我忽悠进了一家她没去过的饭店,我们点好了菜,问她要吃点什么,她想都不想,张口就说:“面条!”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尝试新食物?

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是我家女儿的老毛病了,甚至可以追溯到婴儿期。那时候给她添加各种辅食就费了好大的劲,只要是新的食物,她都一律拒绝,把好不容易喂进去的食物通通吐出来,我们努力让她适应,每次这样的“战争”都要持续一周左右,她才可能逐渐接受。

当时,我几乎每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这孩子怎么就不能让人省心点呢!带她去体检的时候,和其他妈妈聊天才知道:原来别人家的孩子也这样。医生说,抗拒新食物,这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本能。

想想也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只有妈妈是可以无限信任的。所以婴儿吮吸妈妈的乳汁,那是天生就会的本能。但是这个世界上的其他食物呢?到底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孩子只能谨慎地少量尝试!但在我们大人看来,这种拒绝尝试、浅尝辄止的行为真是让人无比抓狂!

当年神农氏尝遍百草,我们现在才能安享品种繁多的食材和药材。孩子尝试各种辅食的方法和过程,其实和神农氏所做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任何一种新食物,都有可能存在风险,那就只能一次少量、逐次增加地进行,最后才确认这种食物是无害的。

更何况,有些孩子可能会对某些食物过敏,这样的少量多次的尝试,恰好可以保护他们免于受到严重的伤害。

孩子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或者接受新食物的过程非常缓慢,潜在的意义就在于控制风险。

2009年的美国《认知和发展》杂志上发布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科学家Kristin找来了一些12 个月大的婴儿,并为孩子提供2种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食物。然后请两个陌生人分别来向他们介绍这两种食物,但是一位陌生人说的是他们的母语,另一位陌生人说的是外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说母语的那位陌生人推荐的食物!

别看孩子们稚嫩,他们天生具有保护自己的本能!除了食物本身的有害与否,他们甚至还看人挑食。他们倾向于信任同一母语的陌生人,而不是“外国人”。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既然选择食物,孩子倾向于那些自己已经尝试过的;那么同理,他们在其他方面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也是能理解的了。毕竟新鲜事物,都存在不可控的危险。

在动物世界中,这样的现象十分常见:胆大的小豹子、小狮子、小马,常常对任何事物都存有好奇,或者是去招惹其他动物,或者是去看看奇怪的植物,还会一不小心就脱离母亲的视线,它们夭折的概率就非常大。反倒是那些胆小、谨慎、看上去很没出息小豹子、小狮子、小马能存活下来。

在人类世界中其实也一样。我们成人认为理所应当的很多事情,都是小时候百般小心尝试过来的。

看到一个见什么就往嘴巴里放的小婴儿,或者一个不顾车来车往就勇敢过马路的蹒跚学步的小宝宝,作为大人的我们只会胆战心惊,不会觉得这些莽撞的孩子在“勇敢尝试新事物”而加以褒扬。

亲爱的孩子,你可以尝试一下!

那么,想让孩子乐于尝试新事物,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让孩子感觉安全。

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物,孩子却可能对此完全不了解,不熟悉,自然而然就抗拒了。我们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过边境的时候,不也心里没底吗?我们在陌生的城市迷路,不也头皮发麻吗?陌生的事物自然可怕,一旦熟悉了,就自然而然觉得可亲。

让孩子对新事物有所了解,在新旧之间找到联结点就是不错的办法。

面对那天在新的饭店里她仍要点面条的事情,我就是这么干的:

我舀了我们点好的半碗筱面鱼鱼给她,对她说:“你吃吃这个,你能相信吗?这个竟然也是面条。只不过它做成了小鱼的样子,所以叫鱼鱼,不叫面条了。”她咕哝着,半信半疑地尝试了一个,随后便喜笑颜开地大朵快颐了。那天的一锅筱面鱼鱼,半锅是她吃的!

下次再去游乐场,我打算让她去试下碰碰车,碰碰车不就是旋转木马版的电动车嘛!有什么了不起!

猜你喜欢
本能面条陌生人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吉米问答秀
擀面条
煮面条
语录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