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2015-12-10 06:26周玮ZHOUWei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讲堂讲座医护人员

□周玮ZHOU Wei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起着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它被看作一种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存在方式的总和,主要包括以环境、建筑和医疗仪器等为主的物质文化;以医院及学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管理有效性为目的的制度文化;以医院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组织系统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得到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忠实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1]。

主导医院文化的是核心价值观,它是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组织氛围、利益追求、价值观引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逐步积淀形成的,并能受到每个成员的认可。对于一家新建的医院,在建立组织的初期就加强文化引导和干预,对于医院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本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文化大讲堂”品牌建设为案例,探讨医院文化建设的新渠道。

创建“文化大讲堂”品牌的背景及目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简称浙医四院)是浙江大学和义乌市政府合作共建、浙江大学负责管理,按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设计建设的著名大学附属医院,纳入省级医院管理。2009年投入建设,历时5年,于2014年10月实现开业试运行。在新医改的形式下,浙医四院有意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变革之路——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培育医院的人文特质。医院筹建之初就提出以“品质立院 文化铸魂”的理念。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人”的问题,医院文化建设是解决“魂”的问题,现代管理要求是以文化管灵魂。因此,医院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层面开展文化建设,并提出创建“文化大讲堂”这一文化品牌。

作为医院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医院文化大讲堂”以“品位·鉴赏·交流·分享”为主题,以“丰富医院人文底蕴,提升员工文化品位,打造医院文化名片”为宗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对一所医院而言最宝贵的绝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医院搭建“文化大讲堂”平台,旨在为员工创造与文化名人、学者、大师零距离对话、交流与切磋的机会,与大家共享精神盛宴并逐渐形成医院的品牌,将医院优秀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为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作出贡献。

“文化大讲堂”品牌的建立

1.科学规划讲座模块是成功的基础。对讲座模块的科学规划,好比是描绘了一幅蓝图,即明确通过“文化大讲堂”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在这方面,医院进行了较好的尝试。首先,依托大学的教学资源和地方资源等途径,初步建立“专家库”和“讲座题库”,不断进行整理和充实。其次,结合医护人员和行政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化培养,构建职业领航模块、专业综合素养模块、职业礼仪模块等,引导新员工认识领会医院建设发展的定位、目标、愿景等,帮助新员工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转变。再次,讲座的内容设置符合时代发展和实际需求。文化大讲堂是否被广大员工认可和接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容贴近实际、满足员工需求,才会受到员工关注和欢迎。为此,设置了艺术鉴赏系列、传统文化系列、休闲文化系列、生活保健系列等主题讲座,其定位就是帮助员工领略人文、历史和艺术中包含的智慧,从中得到人生的激励,更好地塑造员工的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养,受到广大员工的热烈欢迎。

2.合适的讲师选择是成功的关键。一些讲师本身就是最好的吸引力,优秀讲师能以渊博厚重的学术功底,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和声情并茂的现场表现力,给听众带来一场精神文化的盛宴,让现场听众收获意外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关键是作为组织者需要去深入发现和挖掘人才,同时把讲座主题和医院人才培养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

3.强有力的组织宣传和反馈机制是成功的保障。有效的组织宣传和合理的时间地点安排,是“文化大讲堂”有效开展的保障。一是要注重年度工作的计划,提前将半年甚至一年的讲座安排进行宣传,让员工充分知晓每期的讲座内容;二是对于每期文化大讲堂做出及时的新闻宣传,提升知晓度和关注度。三是建立满意度反馈机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讲座效果,征询员工意见,不断加强改进。

“文化大讲堂”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引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创新思想观念,不断拓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围绕医疗、教学、科研等医院中心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各个方面工作整体配合,才能有效地把握员工的思想变化。文化大讲堂作为正能量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搭建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实现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从统一教育向多层次教育转变,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从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从单纯说理向结合实际问题转变。

当前社会医患矛盾突出,从医院角度上,要尽快有效地降低医生(包括护士)的工作和心理负担,才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而不良的医患关系则会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从而大大削减了他们的工作效率[2]。文化大讲堂心理健康和医患沟通等主题讲座,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医护人员的焦虑和负面心理得以舒缓,积极学习和实践新时期下的医患模式,在疾病诊治中更多考虑病人的自主权和知情权,能重新聚集情感资源,有热情和耐心,利用移情的方法,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2.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凝练医院核心价值观。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丰富医护人员的精神世界,增强广大员工的精神力量,已成为医院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内容。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除了学习医学专业知识,需要有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人文素养,更博雅的人文情怀。正是员工的这种内在需求,决定文化大讲堂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同时,在文化氛围的不断营造中,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起到教育、引导、熏陶、激励的作用,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源泉活水。

3.培养员工的艺术修养,提升员工整体文化素质。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除了需要具备其专业领域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以及崇高的道德修养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一点比较容易被忽视。这里所讲的艺术性,包括品格、知识和情感多方面,这也是“文化大讲堂”这一品牌文化的创办目的。医护人员的艺术修养直接关系到沟通效果和服务效果,有时情感艺术实现的医疗效果甚至优于药物医疗效果。优秀的医生(护士)会长久地走入患者的心灵,而进入患者的内心的钥匙除了医术医德外,还有医生的情感艺术。

“文化大讲堂”品牌建设进一步发展思路探索

没有创新的思路和整体统筹,“文化大讲堂”建设容易陷入一成不变的僵局。包括文化大讲堂在内的各类五花八门的培训和讲座让员工无所适从之余,专家资源的反复使用也会让听众渐渐失去最初的热情。因此,对“文化大讲堂”的建设需要作更多思考。

1.提升文化大讲堂品质内涵。结合不同时期医院的中心工作,不断推出精品项目。如结合医院管理,建设“院长论坛”等高端精品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医院管理者、学者出席,就新形势下医院变革管理与管理创新等作主题讲座,一方面开拓员工视野,提升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发展区域性医院管理研讨中心,不断扩大医院影响力。

2.有效整合各类讲座培训。将医院各类培训讲座和文化大讲堂进行有机整合和统筹规划,构建医院讲堂大系统。既可以避免类似讲座内容的重复,实现资源共享,又方便广大员工查找讲座信息,合理选择。

1 李霞.加强大学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5):57-58

2 高榕.医患关系对医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1

猜你喜欢
大讲堂讲座医护人员
瞎闹腾大讲堂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别样”履职大讲堂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