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2015-12-10 13:56丁宏伟
汽车实用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行车交通事故

丁宏伟

(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档案局,江苏 苏州 215400)

综 述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丁宏伟

(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档案局,江苏 苏州 215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车辆日益增多,驾驶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一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安全行车的分析认为,汽车驾驶员在行车途中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对交通法规中的一些规定有禁不止、明知故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驾驶员行车中的心理原因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驾驶员的心理对安全行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心理素质;个性心理 ;安全行车

CLC NO.:U463.5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5)05-131-02

前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交通事故发生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一般来说是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和环境因素等,其中人的因素居首位。人的因素中又以驾驶员的因素最为重要。这里除驾驶员的违章驾驶、判断错误、措施不当和身体条件差等原因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驾驶员的不良心理因素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201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 78%。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更大,要确保安全行车,就应当注意调节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以保持良好的驾驶情绪。

1、驾驶员的各种不良心理因素

1.1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主要表现有:一是汽车穿越十字路口、窄路、险桥或事故多发路段时,驾驶员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自认为会平安无事而侥幸通过,结果导致违章肇事;二是行车途中喝酒,认为少喝点也许没事,致使酒后开车而违章肇事;三是有的驾驶员明知车辆有毛病,但因赶路心切而不停车检修,结果发生了事故。

1.2 赌气心理。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事而赌气,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的工具。驾驶员的赌气心理主要表现在:如会车时,对方没有让出中心线,或者夜间对方没有按规定使用灯光,影响到自己行驶路线和视线时,易产生恼火情绪,与对方对着干,互不相让;超车时,有的驾驶员想超车而被前面车阻挡时,或对方减速不让路或让路不减速,跟随时间长了,易产生报复心理;遇到行车时间紧迫,行人、自行车让路不及时,妨碍已方行车时,易产生急躁情绪。

1.3 恐慌和迁怒心理。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会导致感觉混乱,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如车况路况不熟悉、特别是新驾驶员走险路、山路,事故多发路段时,心里不踏实;有的驾驶员出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刺激而心情不佳、内心烦闷,在途中便以高速行驶发泄内心的气愤或者舒缓不良的心境,这样做也容易造成事故。

1.4 恃强和自我表现心理。有的驾驶员把开机关的车看得“高人一等”,争道抢行,横冲直撞;有的驾驶员骄傲自满,觉得自己技术高明,头脑聪明,于是就开“英雄车”、“逞能车”,特别在一些危险情况复杂的路段常常冒险高速通过;有的驾驶员虚荣心强,喜欢表现,如所驾车上有老乡、同学、年轻异性时,想露一手给他们看看,以博得赞扬和夸奖。这些恃强和自我表现心理也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1.5 注意力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前提。在驾驶过程中,有的驾驶员或与同车人谈天说地,或抽烟吃零食,或陶醉于音乐之中等,都会使其注意力分散,以致遇到紧急情况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而发生事故。

2、情绪情感与安全行车

情绪和情感对驾驶员影响很大,与行车安全有密切关系。情绪和情感表现为积极和消极的两极性。从现代心理学观点看,一个驾驶员如果七情六欲失调,必然发生交通事故。例如某机关一位驾驶员刚开上单位购置的一辆新车,突然接到电话,说他新婚久别的妻子来看他,让他去接站。他欣喜若狂,开快车前往车站,途中堵车20多分钟,他怕耽误接站的时间,猛开快车又闯了红灯,被交警拉住,又耽误了一点时间,一肚子怨气,想到今天怎么这样不顺,想着想着碰倒了一个骑三轮车的人,幸亏没撞伤,但吓得他不敢再开快车了。这时一辆辆旧车、载重车,甚至老牛似的拖拉机也超过他,又影响了他的情绪,就猛踩油门,加速前进,结果与迎面开来的面包车相撞。这充分说明在行车中应当注意调节心情,避免或减少情绪情感失控,还应学习与掌握一些及时调控情绪情感的心理学方法,以健康的心态驾驶行车。

3、调节心理情绪确保安全行车

既然心理因素及情绪情感与安全行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驾驶员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心理情绪有利于驾驶员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有利于驾驶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反之,消极情绪的产生会导致驾驶员技术动作变形,心理产生大的起伏,从而埋下安全隐患。但是,要调节好驾驶员的心理情绪,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应当多管齐下,全面应对,以确保安全行车。

3.1 加强心理稳定的调节。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达到规范驾驶行为的目的。

3.2 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注意力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情绪波动很大时,可以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下车散散步、做一些运动和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波动情绪,以保证正常的驾驶动作不受影响。

3.3 调适驾驶员的心理环境。领导对驾驶员要多鼓励多关心,安排工作要适当,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驾驶员本身也应该加强修养,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另外,单位要经常与驾驶员家属取得联系沟通,要求驾驶员家属对其多关心,多体贴,帮助、引导驾驶员从事一些有益的业余文体活动,以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努力杜绝驾驶员的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其充足的睡眠,使其心情愉快,精力充沛。

3.4 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和培训。交通管理部门或单位应经常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剖析,以提高驾驶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自觉性。

3.5 开展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心理素质训练是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单位要根据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具体情况,组织人员安排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计划。训练项目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如进行事故多发地段驾驶员操作优化训练,驾驶反应时间训练等,从而有效提高驾驶员的临危处置能力,杜绝重特大行车事故的发生。

[1] 周艳琼,子荫.心理素质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保障[J].交通与运输,2009年(06).

[2] 李国松.驾驶员安全行车应克服四十种不良心理[J].驾驶员杂志,2008(06).

Drive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is analysed and the safe driving

Ding Hongwei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Taicang City Archives, Jiangsu Suzhou 2154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the numbers of driver is increasing, the situ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afe driving, because of various psychological reasons, some of the car drivers neglect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and prohibitions, leading to traffic accidents.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of the driver and traffic safe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river's psychology on safe driving has a critical influence.

psychological;quality;personality psychology; safe driving

U463.5

B

1671-7988(2015)05-131-02

丁宏伟,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档案局。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行车交通事故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浅谈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驾驶技术
预防交通事故
一件难忘的事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雾霾天行车安全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