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策略

2015-12-11 01:55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作量精神科科室

左 苹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山东肥城271613)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加大,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精神科患者比较特殊,其自我管理意识较差,且行为多不受控制,因而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生理及精神压力等,致使护理质量下降。探究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其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33.2±4.5)岁,其中包括 18 名未婚护士,12 名已婚护士。30名护士的文化程度为:6名本科,15名大专,9名中专;工作年限为:10名5年以下,12名5~10年,8名10年以上。

1.2 研究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0名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统计,其内容包括:(1)护理专业问题;(2)工作环境问题;(3)时间分配和工作量问题;(4)管理问题;(5)患者问题。对患者的压力源进行评分,分数在2.5分以上代表压力一般,在2.5分以上代表压力较大。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本研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30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工作环境问题、护理专业问题及时间分配、工作量问题是主要工作压力源,且这三方面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此外还包括管理问题及患者问题,见表1。

2.2 护士工作年限及文化程度和压力源之间的关系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护士工作年限越长,其工作压力越大,其中以10年以上护士压力最大,压力评分为2.89,压力主要来源为工作量、患者、护理专业问题;其次为5~10年护士,其压力评分为2.64,压力主要来源为工作量、工作环境问题;最后为5年以下护士,其压力评分在2.46,各项压力均一般。

表1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护士文化程度越低,其工作压力越大,其中中专护士压力最大,压力评分为2.96;其次为大专护士,压力评分为 2.72,;最后为本科护士,其压力评分为2.51。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分析

3.1.1 工作环境问题 精神科住院患者较特殊,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因此,在管理时通常采用封闭式管理。在科室,护士接触最多的就是精神病患者,由于患者的精神原因,护士与其交流、沟通有一定障碍,因而部分护士会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也会存在囚禁感[1]。

3.1.2 时间分配、工作量问题 精神科区别于普通科室,其收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情感、行为等精神障碍,患者自制力较差,甚至不能自理,对护理工作也不能有效配合,因此,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使其工作负担增加。此外,精神科护理较辛苦,容易发生较多突发事件,尤其是夜班护士,由于人数少,护士必须时刻警惕,导致护士休息不好,身心疲惫,因此工作压力感较强。

3.1.3 护理专业问题 精神科护士的薪资待遇较低,且具有较少的深造及晋升机会,因而护士的成就感较小,产生消极、倦怠等不良心理。同时,由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存在歧视,同样也会对精神科护士有歧视感,治疗满意时,感谢对象主要为医生;治疗不满意时,迁怒对象主要为护士,因而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此外,医院制度不允许护士与患者产生矛盾,要做到打不还口及骂不还手,护士若得不到支持及心理疏导,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2]。

3.1.4 患者因素 精神科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行为异常、思维紊乱、情感失调等现象,导致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过激行为,比如自杀、伤人及自伤等,而且临床上不能有效预测过激行为。精神科护士多为女性,不仅担心患者发生意外,同时也担心患者的攻击与伤害,因此,护士常感到精神紧张,以致产生倦怠感。

3.1.5 管理因素 医院未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对护士的权利进行保护,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加大;科室未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比如未安装楼梯扶手及相关的防护措施,患者损伤后,家属将原因归咎于护士照顾不周,因而易发生纠纷事件,增加护士的焦虑、不安全感[3]。

3.2 降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

3.2.1 优化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 对精神科病房的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可能隐藏的安全隐患;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为医护人员建立单独通道;增加护士的编制,提高其薪资待遇,从而保证护士的充沛;合理安排护理工作,调整年龄较大、身体较差的护士工作岗位,并合理分配每日工作量,保证护士的精力及护理质量。

3.2.2 加强科室人性化管理 医院及科室领导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多站在护士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与护士的沟通,了解护士的需求,并积极解决,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实施护理工作。同时,应对奖惩机制进行完善,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并定期组织优秀护士外出学习或进修,以提高其工作热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精神科护理工作。

3.2.3 加强护士的岗位教育 在护士入岗前,应对其进行完备的岗前培训,包括护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从而使护士对精神科护理更加热爱,能够用友善、宽容、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时刻做到为患者服务。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及相关制度的建立,从而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从而避免护理突发事件,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4]。

3.2.4 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精神科护士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加强社会、伦理、人际关系等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专业素质与工作信心。此外,护士也应对心理知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耐受力,从而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处理,并能积极的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2.5 开展多种多样的院内外活动 医院应积极组织精神科护士进行外出活动或院内集体活动,比如在节假日出去旅游、聚餐,院内举办晚会等,从而丰富护士的日常生活,使其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5]。

精神科属于高危科室,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大,极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护理质量及护患关系。临床上应对护理工作压力来源进行充分了解,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 杨洁,孙军莉.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30(17):4046-4048.

[2] 王丽波,王喜艳,付秀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265-266.

[3] 农彩云.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与应对措施的分析和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2656.

[4] 宋洁.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33(8):272-273.

[5] 李华.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11):50-51+47.

猜你喜欢
工作量精神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