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蔺相如为赵使

2015-12-11 19:14旴强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和氏璧秦王蔺相如

旴强

假如穿越时空,我作为赵国大使处理秦赵两国关于和氏璧之事,绝不会像蔺相如那样采用冒险主义做法——先奉璧入秦,而后间道偷送回国。

为什么说蔺相如的做法是冒险主义呢?

其一,奉璧入秦,如羊入虎穴。倘若秦果真觊觎那块和氏璧,在蔺下榻的驿馆日夜秘密监视赵国使团,蔺相如的随从又如何逃脱秦国?若秦之密探跟踪蔺之随从并将他杀死,和氏璧岂不白白落入秦国?

其二,蔺相如在秦庭戏耍秦王,秦王斋五日待蔺相如授璧,而蔺相如无璧可授,在外交礼节上是无理行为,这就授柄于秦,归直于秦。如此,则主动权在秦王手中,放蔺相如,是秦国大度;杀蔺相如,并以赵使无礼,兵发赵国讨说法,出师有名。蔺相如只图保一块璧,外交失据,危及赵国。

在我看来秦王以十五城易璧,当然不是真心的。这是一个外交风球,打心理战,以秦国之威,试探赵之反应。很显然,从赵国君臣之焦虑看,秦国是成功的。随后,蔺相如奉璧入秦,并耍小手段“完璧归赵”,看似胜利,实则失败。

若我为赵使,既不会冒犯秦王,又不给秦王显威逞强以任何借口。同时,又不损伤赵国尊严,我能有智慧地将这场“易璧外交”圆满解决。

我不会奉璧入秦,而是徒手前往。这就根本不会有“完璧归赵”事之发生。

我入秦,首要任务是游说秦王罢易璧之议。我早已打好说词腹稿——“璧乃一物件尔,十五城则非十五城,乃十五城民之所居也。若以十五城易璧,恐陷大王重物轻民之不义也。倘大王得璧而不舍城,亦陷大王于不诚不信也,以一璧而见笑于天下,亦不当也”。

假使秦王辩说真的是喜欢和氏璧,我则提出新建议——“大王诚爱璧,赵国缺谷,赵王忧民之饥也,愿以璧易谷,且降值而易,赵不求十五城,只求十五万石谷米可也。秦强赵弱,臣愿质于秦,谷至赵,赵必奉璧,岂敢逆大王之欢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这样,就很平稳地将外交风球踢给秦王。“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易璧之议”,还是“以谷易璧”,赵国以静制动,外交有理,秦无借口。

我的处理方法不是胜过蔺相如许多吗?

但这种智慧的获得缘于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教学,语文教学固化地以蔺相如为大智大勇之典范,自然就压抑我之智慧的培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氏璧秦王蔺相如
辗转相传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将相和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
负荆请罪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