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在豫北沙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5-12-12 04:11任冬焕杨旭照刘焕魏琳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刺梨栽培技术

任冬焕,杨旭照,刘焕,魏琳

(1.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2.河南省濮阳市林业局,河南 濮阳 457000)

刺梨在豫北沙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任冬焕1,杨旭照2,刘焕1,魏琳1

(1.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2.河南省濮阳市林业局,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从贵州大学农学院引进5个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试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产量高,适宜豫北黄河故道沙区种植,具有推广发展前景。总结了该品种在豫北黄河故道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豫北;刺梨;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1.2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1-0073-02

收稿日期:2015-09-23

作者简介:任冬焕(1979—),女,河南南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果培育方面的研究工作。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濮阳市劳改支队,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为风沙土,pH值为7.8左右。春季干旱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42.4℃,1月平均气温-2.2℃,7月平均气温27 ℃,小于或等于10℃年活动积温4 498℃。年无霜期205 d,年平均降雨量68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585.2 h。2008年和2009年1月两次从贵州大学农学院引进贵农1号、2号、5号、6号、7号共5个优良品种,按2 m×4 m株行距定植试验园,面积0.8 hm2,试验苗木均为1年生扦插苗。

2引种表现

2.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扁圆形、圆锥形或仿锤形,黄色或橙黄色,向阳面有红晕,果梗、萼片及果面均密生针刺。自花授粉结实,产生多粒种子,少者3~5粒,多者达50余粒。个大、汁多、纤维少,单宁含量低,色泽金黄、美观。最大单果重37.9 g,平均单果重2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富含营养,18种氨基酸总和922.46 mg/100g。果实成熟期一致,品质佳,鲜食加工均适宜。

2.2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较旺,萌芽力和成力强,幼树一年内新梢多次萌芽抽枝,一年生树高85 cm,冠幅135 cm×126 cm。芽具有早热性,当年形成后能立即萌发生长,一般由主芽萌发抽枝,副芽处于休眠状态。枝条具有自剪现象,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和垂直优势。结果枝一般为单花结果枝,具有连续结果能力,果枝一般长7~8 cm,短果枝仅1 cm,结果母枝多为一年生枝,着生部位不同、生长势强弱不同,对抽生结果枝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果实发育有二个生长高峰,第一次高峰期出现在落花后,即6月10~30日,为20 d左右;第二次果实发良高峰期从7月15日至8月20日前后,此次高峰期时间较长,30 d左右。

2.3 物侯期

据连续5年对物侯期观察,在豫北地区一般3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上旬展叶,4月中旬抽长一次枝,5月中旬开花,5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长达30 d左右。

有些植株到果实成熟时还有个别果枝开花。5月下旬抽生二次枝,7月上中旬抽生三次枝。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开始落叶。

2.4 适应性和丰产性

试验结果表明,刺梨对豫北黄河故道区的土壤、气候、湿度适应性强,生长良好。丰产性、营养物质、果实品质,色泽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原产地区,同时抗性也强,少受病虫危害,感病指数极低。常规管理条件下,定植后第2年就开花结果。3年生树最高株产31 kg,平均亩产量1 600 kg/亩,第5年为3 100 kg,每亩产值均在1.1万元以上。

3主要栽培技术

3.1 建园

选择用无性系苗木(扦插苗)建园,拒绝用实生苗栽植,且苗木要芽体饱满,根系完整。适应该地区栽植的贵农1号、5号为主栽品种,该品种果个大而丰产,成熟期一致。栽前按行距挖60 cm×60 cm的定植沟,施足底肥,每亩施5 000 kg农家肥和200 kg磷肥,回填土后浇水浸实。合理密植,根据立地肥力、条件、技术水平而定,高肥水地区一般可按4 m×2 m设计,低肥水地适宜3 m×2 m或3 m×1 m栽植。如同花生、西瓜、大豆间作,即1.5 m×6 m株行距为宜。

3.2 肥水管理

果实采收后秋施基肥,每亩施肥4 000 kg,以农家肥为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沙化。萌芽前20 d(2月下旬)施追肥1次,每株施尿素0.1 kg和磷肥0.2 kg,提高花芽质量和座果率。果实迅速发育期(8月中旬)每亩施尿素20 kg+钾肥15 kg,促进果实膨大。同时进行叶面施肥,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间隔20 d左右连喷二次。浇水是关健措施,除每次结合施肥浇水外,还要浇花前萌动水,果实膨大水和越冬水。由于沙区土壤漏水不保墒,在干旱年份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3.3 整形修剪

整形时多采用丛状形。幼树期枝条多留少疏,促其快速成形早结果。进入结果期后,依其芽外分化,当年形成,多次生长的特性,留其3~5个骨干枝进行枝组修剪。对徒长性结果母枝结果3年以后,回缩、轮换更新。使骨干枝均匀分布,大小枝组合理配备,形成结果负荷量大,风光条件好的丰产树形。盛果期后应注意调整结果与树势的关系,利用其没有明显的垂直优势和自剪现象,注重更新修剪,从基部疏除过密、过老的枝条。适当短截结果枝和更换结果枝组,防止内膛枝的干枯死亡和结果部位外移。应注重通风透光,修剪时以疏为主,疏回结合,剪除病虫干枯枝条,促其稳产、丰产。

3.4 病虫害防治

刺梨在豫北故道沙区的病虫害较少,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和食心虫。应根据每年的发生情况做好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冬季修剪时要剪除病虫枝、干枯枝集中烧毁,结合果园深翻清除落叶杂草,消灭越冬病虫源。萌芽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4月中旬左右及时喷1次50%加索水剂5000倍液,防治蚜虫。7月上旬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防治白粉病。落花后果实幼果期7月中旬和果实膨大期8月中旬各喷1次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或25%溴氰乳油3000倍液、3.5%甲维盐1000~1500倍液防治食心虫。

3.5 适时采收

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但不同植株的不同部位果实成熟度不尽相同,应分期分批采摘。防止采收过早,影响果实Vc等成分的含量,过晚造成营养物质流失或损耗。采摘后要及时运送加工或制干,切忌果实堆积造成高温烂果,应在阴凉通风处摊开存放。

参考文献:

[1] 覃德峰.刺梨栽培技术要点[J].耕作与栽培,1994(6).

[2] 谷晓平.贵州刺梨产业开发模式与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2012.

[3] 刘传伦.刺梨引种与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1.

[4] 王光明.刺梨及其在北方地区的栽培技术[J].特产研究,1995.

[5] 樊卫国.刺梨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4.

猜你喜欢
刺梨栽培技术
无刺刺梨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国画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刺梨和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