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Moodle平台的管理研究

2015-12-13 13:08李海洋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驱力学习效果学习动机

李海洋

(安徽三联学院思政部,安徽合肥230601)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Moodle平台的管理研究

李海洋

(安徽三联学院思政部,安徽合肥230601)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高校Moodle平台,但“异化”现象也应运而生。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影响Moodle平台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客体内容设置的不合理;Moodle平台学习环境日趋恶化。通过对影响Moodle平台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论证,提出有效控制“异化”现象产生的对策与措施,突破Moodle平台发展“瓶颈”,实现其真正价值。

信息化;高校;Moodle;异化;管理

Moodle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开发的一套在线学习管理系统(0LMS),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1]是一个通过将有限的优质资源进行设计、加工及多维度整合,免费向在校学生及社会人群开放的一种学习、交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自身需要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满足当代“9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要”。[2]由于其平台的交互功能比较强大,功能齐全(可以观看教学视频、课件、文档,下载学习资料,上交作业,论坛交流、专区讨论等),因此,目前在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已被广泛采用。

被广泛采用并非就意味着效果很好。蒋成凤和魏志慧在“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4]一文中指出:技术条件、网络环境和学习者个人网络学习素养成为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要障碍;Lin Y.Muilenburga[3]则把影响网络学习的障碍因素归结为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学习者个人因素两大类。

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导致Moodle虚拟教学产生了“异化”现象,从而影响Moodle平台学习效果的因素应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2.学习客体即Moodle平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3.Moodle平台学习环境。

一 Moodle平台运行中的“异化”现状

1.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不足。

人的行为总是受行为动机的支配,“动机是引起并维系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预期目标的内在动力。[4]因此,人的学习行为总会受行为动机的影响,动机是推动活动个体进行实践的源动力。Ajzen早在1991年于他的“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一文中指出:“个人行为意向越强,越会努力去实现行为”。

当今大学生虽然在主观上很乐意通过网络来感知、认识、归纳“新事物”,但他们求知欲望不够强烈,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愿意接受网络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但个体需求不足。因此,不能实现“需求→动机”的直接转化。

为验证在线学习平台中学习主体(学生)能否实现“需求”到“动机”的直接转化科学性,课题组从3所高校调研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学生参与在线平台学习的人数约在50%-60%之间。同时,在调查中发现,现有的Moodle虚拟教学平台是以重结果轻过程的项目驱动形式呈现。授课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甚至提交作业,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因此,学生为了将来能够顺利毕业,不得不参与虚拟平台的学习。而“不以项目驱动形式呈现,在课下您愿意自主参与Moodle平台的学习吗?”的统计中,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以项目驱动形势下百人中自愿参与Moodle虚拟教学平台学习的人数

由此可见,学习者主体自主学习的动机不强、需求不旺是导致Moodle虚拟教学平台产生“异化”现象的重要因素。

2.Moodle平台设置不科学。

(1)内容设置不科学。

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大都注重Moodle平台的内容建设。在内容建设方面,专业课程教师大多利用已有虚拟教学平台和技术将专业课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以及较优秀的网络公开课程等课程资源上传至Moodle平台中,并将平台的内容进行分类系统化。其行为对于整合专业课程资源、指导专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言的确价值不菲。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Moodle平台的内容应按照教学体系和学生的需求、爱好及兴趣来设置,而非仅仅根据教师的主观想象与特长或专业建设需要;二是Moodle平台的课程内容应是课程内容的深化与补充,而非课程或授课内容的再现;三是Moodle平台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的设定应根据学生的课程基础与专业素养,而非对其他学校已有平台的“临摹”;四是Moodle平台课程的内容建设应与时俱进,而非千篇一律、裹足不前。

(2)运行方式不科学。

第一,强制注册,统一度量。为便于教育者或管理者对Moodle平台进行监管,督促学生参与Moodle平台的学习,教育者或管理者均会要求学生按照规定以学号、年级、班级、姓名在Moodle平台的固定窗口进行实名注册,然后进入Moodle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并非“自主”,别人“进”你也得“进”,别人学你也得学,因其是以项目驱动形式存在,甚至别人学习什么,你也得学习什么,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由与兴趣,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第二,形式呆板,过程异化。现今Moodle平台学习内容主要以视频、论坛、文稿、测试、作业、专题讨论等学习形式呈现,为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找“枪手”代替其学习,也可以实名登录以后将视频打开,任由其运行,然后逃离,即“学习逃离”。即使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设置问题,学生间也可以实现任意抄袭,因为设置的问题相同。因此,无法真正达到Moodle平台的因材施教目的。

(3)监管不到位。

第一,谁来监管的问题。一句话:教师没有精力,学生没有能力。从教师的视角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例,文件规定,在师资选配方面“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而实际情况却是师生比很难达到,即使达到,也是以兼职和外聘形式弥补,他们根本不可能对Moodle平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甚至不愿意监管,因为此项工作不算绩效,也不计入工作量。从学生层面看,没有教师对其学习过程的监管就意味着“自由”“放纵”,没有哪一位学生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自由”的学习总比失去自由的学习更能让人接受。当然,他们也不愿意转变成牵人鼻子的人,原因有二:一是他们没有掌握足够的课程知识做铺垫,底气略显不足,能力有限;二是被监管的人(特指学生)是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伙伴,不好意思监管。在几乎没有监管的状态下,试问:有谁能够保质保量完成Moodle平台自习的任务?

第二,如何监管的问题在现行的Moodle平台运行模式下学生被要求学号登记、实名注册,至于学生到底有没有学、有没有认真学、怎么学、什么时间学、学得如何等问题教师或管理者并没有倾力关注,他们只是定期对平台中的任务、内容进行归类、梳理,对于不合理的言论及时给予清理,甚至追究责任(一般不会出现)。这些监管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

3.网络学习环境恶化。

(1)内环境恶化。

科技的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夹带了“失望”。Moodle平台的构建是为满足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实现自主或补充学习的需要,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因材施教提供了阵地、基础。但信息社会背景下网络技术的繁荣也给当代大学生甚至教师带来了不良影响,使他们变得浮躁、不安。以致学生对Moodle平台的存在表现出这样的心理:得不到时想要,得到了又不珍惜。

(2)外环境恶化。

首先,教师对Moodle平台的认可与关注不足。教师对Moodle平台认可与关注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当教师在平台建设前后一段时期对其认可与关注很高,这种积极心态必然会“传导”给学生,影响学生对平台的关注度,反则反之;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平台中进行自主、补充学习的认可与评价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随着MOOC时代的崛起,教师对Moodle平台的认可与关注度在下降,教师对待Moodle平台的心理已经“传导”至学生,加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影响到个别学生就会“传导”至他人,甚至全部。其次,Moodle平台登陆的方便程度不够。马志强指出:“Moodle平台登陆的方便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呈正相关”。[5]随着3G、4G网络的普及,学生登陆平台的方便程度应该非常方便,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因为平台的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手机数据流量,学生不舍。再次,平台内容及活动设计的趣味性不强、价值不高。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及学校对Moodle平台管理的劳动不认可,以致平台内容滞后,时效性不强;即使在平台活动中学生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能不能及时回答、什么时间才能回答?甚至回不回答都是问号;同时,没有时间、精力精心准备,必然导致趣味性不强、价值不高。最后,学风不佳,受他人(同学)的影响。

二 Moodle平台运行中的“异化”控制

1.学习主体学习动机的激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我们可以把哈特(Harter.S)和奥苏伯尔(D.P.Ausubel)理论相结合,提出对策。

(1)主体学习效果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内驱力。

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促进自身发展,为自身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以称之为:自我提高内驱力。为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Moodle平台的构建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高校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客观存在,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其次,Moodle平台的运行应在实名注册、项目驱动下实现适当的放“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甚至可以实现师生“换位”,在虚拟教学平台中充分尊重、捍卫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最后,Moodle平台的运行过程由师生共同监管,运行结果由师生共同评价,监管与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动机的激发过程,也是提高学习主体学习效果的过程。

(2)学习内容的新颖程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认知内驱力。

研究表明:学习内容的新颖程度与主体学习动机呈正相关。Moodle平台中学习内容的新颖程度越高越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学习动机也就越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学习兴趣就属于认知内驱力,他会激发人的学习欲望,即求知欲。那么认知内驱力如何激发?一句话:学习的需要。行为动机的动力就是机体需要,在需要中产生“自我能效感”。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及学生的需要,在Moodle平台中设置新颖的学习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果。

(3)激励与评价的刺激——附属内驱力。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的尊重、表扬、认可越多,他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这也叫附属内驱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可以验证。因此,在Moodle平台中,首先,我们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其次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公正、科学的评价,以赞许、认可为主;最后,给予适当的激励,可以与多样性考核方式相结合,对于在Moodle平台表现优异的学生甚至可以给予课程“免试”(主要是指末考免考)。

2.Moodle平台的设置。

(1)内容设置。

第一,在内容的定位上,Moodle平台只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它既不能颠覆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而独自存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6]因此,它的存在既不能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复制、整合,也不能是另辟蹊径的一种内容上的创新;第二,Moodle平台的内容设置不能是某个或某些教师主观臆断,而应按照不同类型大学的实际校情、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以及实际教学需要,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及兴趣爱好来设定,使Moodle平台的内容具有针对性,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第三,保障Moodle平台内容的实效性。时效性意味着新颖性,其本身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图1 项目驱动性课程的混合教学

(2)运行方式设置。

在对比了A学院(强制式)、B学院(半强制式)、C大学(自主式)虚拟教学运行方式后,我们得出结论:虚拟教学平台运行方式由强制到自主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正态分布。

因此,Moodle平台的运行应采取强制注册、自主学习、分类评价的半自主模式。首先是强制注册。Moodle平台虽然只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它不能颠覆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主体地位而独立存在,但也是高校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补充学习也是必要的;其次是自主学习。学生注册成为“会员”以后,对必修内容必须进行学习,对于选修内容而言学多学少、学好学坏,甚至学与不学均是学习者主体的自主行为;最后是分类评价。对于在Moodle平台中修完课程必修内容的给予虚拟学习总成绩的50%,对于修完必修内容后仍进行选修的按综合评定(后文将阐述)给予分类,对于特别优秀(在Moodle平台中发表观点比较新颖或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通过答辩委员会(由教研室及学生代表组成)对其发表内容进行答辩考核,通过者期末考试将给予“免考”,课程成绩以答辩成绩计入档案,并颁发免考荣誉证书,以此构建Moodle平台的激励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然,以上种种措施并不能解决Moodle平台运行中的所有问题,加强监管实属必要。

(3)监督管理设置。

第一,加强过程监管,保障良性运行。首先,对于Moodle平台中必修的学习内容仅仅浏览是不够的,还应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料设定若干问题,要求资料学习完毕后方能做出的回答,而且必须回答;其次,根据网络技术对浏览的资料设定技术“障碍”,要求学习者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将自动重新开始,否则无法完成必修部分学习任务;再次,根据网络技术,在新生入学时统一对学生自己姓名的声音进行取样,计入Moodle平台数据库(对于所有课程均适用,且可以使用3-4年),防止人为的“异化”产生。在登陆Moodle课程学习平台时必须核对姓名的声音信息。因奖学金与课程综合评定成绩挂钩,课程综合成绩是由Moodle平台在线学习成绩与传统课堂教学成绩合成,奖学金又是班级所有学生共同的目标。因而,他们既是“益友”,也是“竞争者”,既是“伙伴”,也是监督者。同时,鼓励“揭发”,实施奖学金评定中在线学习成绩有问题者一票否决制。

第二,强化结果评价,创新多元评价模式。为了使学习评价更加客观,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采取多元评价机制,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7](如下图2)传统(考试)测评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学习评价的及时性。

图2 多元学习评价示意图

3.在线学习环境控制。

(1)学习内环境。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Moodle课程学习平台的存在价值,只有当学习者认同这一点,他们才会诚心登陆平台进行有效学习。如何提高他们的认识层次与水平呢?一是Moodle课程平台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补充,课堂中的某些问题在平台中能找到相对“权威”的答案;二是Moodle课程平台中有名家讲坛,对理论及现实问题有更深层的认识;三是Moodle课程平台中拥有同龄伙伴,在某些观点上彼此没有代沟;四是Moodle课程平台中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五是Moodle课程平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地位更“平等”;六是学习者可以根据主体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2)学习外环境。

首先,提高教师对Moodle课程学习平台的关注度和熟练程度。张思在他的文章中指出:“教师使用Moodle平台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开展网络教学,其效果也越好”;[8]其次,加快手机登陆平台的步伐。利用最新网络技术,建立校园内Moodle平台的手机APP客户端或局域网,方便学生随时、及时登陆学习,且不费手机流量;再次,提高Moodle平台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欲钓鱼,必先知鱼之所好”。因此,Moodle平台内容的设置需要学生的参与,同时也必须兼顾学科专业的本身,毕竟是“人”在钓“鱼”;最后,学风建设。毋庸置疑,良好的学风必然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形中催生了高校Moodle平台,对其“异化”现象的分解与突破,为MOOC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在研究中发现,在Moodle平台的运行中,不论是针对学习者而言,还是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环境而言,学风建设的作用不容小觑。从查阅的资料上看,没有多少研究者涉足此域。由于此域笔者没有充分的论据,也没有由此展开,甚感缺憾。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涉足此域,以作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

[1]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

[2]熊小梅.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及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01):172-173.

[3]Lin Y.Muilenburga,Zane L.Berge.Student Barriers to Online Learning:A factor analytic study[J].Distance Education,2005(5):29-48.

[4]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06.

[5]马志强,王妍丽.Moodle平台在线学习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07):48-51.

[6]蓝艇.利用Moodle构建混合教学平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02-104.

[7]闫英琪,阿不来提,郭绍青.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6):70-74.

[8]张思,李勇帆.高校教师使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49-56.

Class No.:G43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Management of Moodle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 Haiya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Department,Anhui Sanlian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iven rise to the Moodle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alienation has also emerged 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the Moodle platform has affected learning effects,such as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is insufficient.Moodle platform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Through analyz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arning effect of Moodle platform,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of the alienation phenomenon and break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Moodle platform development.

information;university;Moodle;alienation;management

G431

A

1672-6758(2015)10-0005-4

李海洋,硕士,讲师,安徽三联学院思政部。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省厅级重点项目“大众教育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综合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编号:2011sk272zd);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三个自信’视阈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编号:AHSKY2014D73);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于Moodle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教学平台研究”(编号:13szxm101)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内驱力学习效果学习动机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莲心宝宝有话说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