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5-12-15 15:20李春霞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山东潍坊2625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脑梗死

赵 磊 李春霞 牟 丽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山东 潍坊 262500)



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赵磊李春霞牟丽(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山东潍坊262500)

〔摘要〕目的探讨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常规尤瑞克林0. 15 PNA静滴,1次/d,应用2 w,治疗组30例,予大豆磷脂散15 g口服,1次/d冲服,4 w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正常组30例,选取健康成年人,不予任何治疗手段。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红细胞黏附促进因子(RFER)、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并通过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调控因子TNF-α及炎性因子hs-CR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试验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调控及炎性因子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NF-κB、TNF-α、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 05);两组炎性及调控因子蛋白基因电泳结果均不同程度表达,治疗组PCR、hs-CRP、TNF-α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大豆磷脂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脑血流量供血,并降低炎性因子及调控因子对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水肿于炎性病变,从根本改善脑梗死患者病灶血流灌注,减轻脑组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大豆磷脂;脑梗死;炎性因子;调控因子;血液流变学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主要依靠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溶栓治疗改善脑供血,但溶栓治疗出血倾向极大,且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临床研究发现大豆磷脂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皮的聚集,并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血黏稠度,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调控因子活性,从而提高梗死病灶血液灌溉。本文旨在探究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以脑梗死为诊断收入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 6±8. 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 1±7. 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 05)。

1. 2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的脑梗死患者,起病突然,多数无前驱症状;短时间内可出现严重对侧偏瘫、偏侧感觉麻木、偏盲、失语等;可有意识清晰或短暂性意识障碍,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脑动脉闭塞导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并有偏瘫肢体运动障碍;影像可见梗死病灶的位置、范围及周围脑水肿情况和脑出血征象等。患者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案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 3排除标准肝、胆严重疾病;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凝血机能异常、冠心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肝胆疾病患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脑炎、脑出血;神志异常等患者。

1. 4治疗方法对照组参照临床用药指南,予常规注射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商品名凯力康,0. 15 PNA单位/瓶)0. 15 PNA静滴,1次/d,应用2 w,治疗组予大豆磷脂散(上海金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594,7 g/袋)15 g口服,1次/d冲服,4 w 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正常组30例,选取健康成年人,不予任何治疗手段。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红细胞黏附促进因子(RFER)、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并通过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调控因子TNF-α及炎性因子hs-CRP基因表达水平。

1. 5试验试剂CRP、血流动力学化验、IL化验试剂(批号EIA05849河北博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装,美国R&D Systems公司生产)。0. 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液,TMB、1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Ⅰ型胶原C端肽(ICTP)、P16终止液及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染色试剂盒(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剂(北京中杉生物公司); PCR引物(上海生工); HIM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美国Media Cybernetics公司),双螺旋CT仪(飞利浦医学影像学公司)。

1. 6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试验结束后,采取各组患者血5 ml,通过临床血液检测化验系统,检测机体NF-κB、TNF-α、hs-CRP、IL-6水平;通过临床血液检测化验系统,检测机体血流动力学水平,测量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PCR方法检测各组中调控因子TNF-α及炎性因子hs-CRP蛋白基因表达情况。PCR试验检测所用比对引物序列为,hs-CRP:正义-GTCTTGGGTTGCTGGTGTCG;反义-CTTGGGTCTGGGTTGCTGTCGGCCTT; TNF-α:正义-CCCATCATGTCTTCGGTAGCAAG;反义-GTTCAGTCTTCGGTGCATCTAG。并应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管家基因作为内参,验证灯亮可证明各因子蛋白基因段参与PCR反应,GAPDH管家基因引物序列为:正义-ACCACGTCTTCGGCGGGTTGCTGGCAC,反义-TCCACGTCTTCGGGTTGCTGTA。取各组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机5 000 r/min离心15 min,提取血清。加入PICP免疫组化剂,通过冰浴方法对匀浆冻融3次,5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离心管中以15 000 r/min二次离心2 h,沉淀物通过50 μl ICTP、P16试剂,进行悬浮试验,100℃沸水浴10 min,最后1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3 μl放入PCR仪器中检测调控因子TNF-α及炎性因子hs-CRP蛋白基因表达情况,做凝胶电泳及摄影分析。用HIM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PCR电泳结果进行光密度扫描,测得hs-CRP及TNF-α条带与GAPDH条带的峰面积积分。记录并对比结果。

1.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 1调控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试验后各组机体调控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均不同程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F-κB、TNF-α、hs-CRP、IL-6水平明显改善(P<0. 05)。见表1。

表1 三组NF-κB、TNF-α、hs-CRP、IL-6水平比较(x ±s,n=30)

2. 2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试验后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 05)。见表2。

表2 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x ±s,n=30)

2. 3各组TNF-α、hs-CRP基因表达情况及PCR试验扩增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TNF-α、hs-CRP基因表达,治疗组表达水平〔(0. 16±0. 07)ng/L,(0. 14±0. 09)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 69±0. 19)ng/L,(0. 53±0. 04)mg/L〕(P<0. 05)。正常组hs-CRP、TNF-α含量分别为(0. 07±0. 06)ng/L、(0. 09±0. 01)ng/L。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且高发的疾病,其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与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及体内炎性因子、调控因子密切相关〔2,3〕。经统计,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85. 23%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导致血小板在血管内皮粥样斑块处凝聚力增强,极大提高了血栓形成概率〔4~6〕。全世界因脑梗死致残患者约占35. 71%,其致死率更高达21. 33%。因继发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脑梗死患者,其脑血管内皮斑块形成概率可增高26. 21%,并且其脱落率可提高11. 91%,严重危害了患者生命安全〔7〕。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细胞均为高度分化细胞,其自我修复能力极低,在梗死病灶形成后,短时间内可造成脑组织局部病灶的大面积缺血性坏死表现,且溶栓后再灌注有效率平均只有62. 11%,临床疗效往往不理想〔6〕。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大豆磷脂中复合氨基酸可明显改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而产生的炎性因子水平,从而降低脑水肿程度。脑组织病灶梗死可激活机体调控基因,使其大量表达,抑制了局部再灌注修复的有效率〔8〕。大豆磷脂可调节机体血小板的聚集水平,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纤维蛋白原在体内的含量,为后续溶栓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本实验提示大豆磷脂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如CRP等水平,改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造成的水肿状态,抑制机体中肿瘤因子等调控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多种损伤因子对缺血脑组织造成的损害,提高溶栓后恢复率。大豆磷脂中氨基酸及含磷有机物可明显降低机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降低血小板及斑块在脑血管内皮凝聚能力,并减轻斑块及栓子的脱落水平,通过提高血管内血流速,来维持局部脑组织血液灌溉,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情况。

4参考文献

1吴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 4(2): 105-9.

2温慧军,杨金锁,张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 25(1): 54-6.

3何奕涛,郭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 34(10): 1534-5.

4邓爱玲,陈琦玲,马济顺,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 20(2): 96-9.

5魏莉,潘光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等因素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 13(5): 297-8.

6阳庆德.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 18(11): 153-4.

7 Rodrigue KM,Haacke EM,Raz N.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ge and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on regional brain volumes and iron〔J〕.Neuro Image,2011; 54(2): 750-9.

8么晓轶,于纪珠,李颖.大豆异黄酮对去势雌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alpain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 27(12): 2333-7.

〔2014-12-25修回〕

(编辑滕欣航)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0-5776-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4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42

第一作者:赵磊(1982-),男,住院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