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抗战壮歌

2015-12-16 05:56卞江波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12期
关键词:游击队战友姥爷

卞江波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姥姥时常眼含泪花,轻轻地抚摸着镶在镜框里的那张革命烈士家属光荣证,目不转睛地端详着……

从姥姥悲咽的讲述中,我知晓了姥爷边国珍悲壮的抗战历程。幼小的我,当时并不知道抗联是怎样一回事儿,更不知道故事里的这位姥爷是怎样一个人……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姥姥故事里的那个姥爷形象逐渐清晰。

姥爷出生在望奎县先锋镇坤四村边中屯一个富庶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老辈儿们把光宗耀祖、壮大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也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

入学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外敌侵略、同胞受辱,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让这个以往只知小家兴衰、不懂国家安危的农村青年觉醒了、愤怒了,他毅然弃笔从戎,决定打回老家去!

革命先辈于天放是姥爷的同学,更是姥爷走向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姥爷追随于天放回到已经被日寇铁蹄践踏的东北大地。一年秋季,他和于天放带领抗日游击队经老家望奎县进绥棱东山打游击。由于日本人封锁严密,他们被困在高粱地里脱不了身。眼看庄稼就要收割,游击队很快就会失去藏身之处;而且随着天气转冷即将入冬,战士们还缺衣少粮;游击队要突围,必须渡过横在前面的通肯河,而过河却没有船只。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有当地人的帮助才行,并且需要大量资金做保障。

经过再三思量,姥爷决定回家求援。在得到于天放同意后,姥爷趁天黑偷偷摸回家里,与主事的长辈说明抗日救国的道理,讲清了几十位战友困在高粱地里的处境。他激动地说:“如果不抓紧突围,等庄稼一收,我们必将暴露无遗,日本鬼子抓我们如同探囊取物。我已经是党的人了,你们应该支持我;支持我就是支持党,就是支持抗日。”

老辈儿们看准了这个后生选择的路不会错,全家上下很快达成共识,一方面拿钱秘密筹集军需物资,一方面找理由租借船只。

这时,姥爷已经和姥姥成婚生子。姥姥为了支持丈夫,主动带领家里的女眷做好饭菜,迈着半裹着的小脚用扁担挑着给战士们送到地里。

十余天后,物资、粮食准备齐了;因为船只不足,战士们只能分组陆续过河。为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稳定军心,博学的姥爷镇定而风趣地在岸上给大家讲《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章节,让大家听着故事轻松过河。

春去秋来,随着一次次与日寇的大小战事,部队东征西战,姥爷家就成了部队补给和歇脚的据点。因为游击队经常往来家中,家里便挖了一个用于战士秘密藏身并可以逃脱的地窖。每次游击队来到家里,家人都能熟练地随时腾出住处给战士们休息,并做好必需的物资准备。这时,我大舅边平已经能娴熟地给战士们理发,去集市买回布匹、袜子等日常用品。姥姥和妯娌、小姑子们则经常给战士们缝补衣服、添置换季衣被。

时间长了,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之日本人的高压政策,一些胆小怕事之人伺机邀功请赏。当地“百户长”隐约知道姥爷参加抗日并时常潜回家中,便悄悄地盯梢。一次,于天放带人到姥爷家整休。得知姥爷又回家的消息后,“百户长”便向日本人告发。日本人很快就把姥爷家围了个水泄不通。逃脱会连累大家,躲避只能应付一时,危急时刻,姥爷没容于天放同意,让家人把于天放和战友们带入地窖。面对亲人和战友的泪眼,姥爷头也没回,毅然挺身而出,将自己交给了日本人,战友们则得以乘机转移。

“国破山河在,誓死驱日寇;家国两爱不能全,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姥爷临别时留给姥姥的唯一遗言。在望奎的日伪监狱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姥爷为保全战友宁死不屈。日本人无可奈何,最后把他押解到哈尔滨的日伪监狱杀害。

日本鬼子抓走姥爷后,这个几代人苦心经营的家破败了。二舅边义被日本鬼子装进麻袋里摔打拷问,还未成年的他,哪受得了这番折磨,被吓傻了;几个老辈儿人被抓去后活活被打死,其余家人都四散逃活路了。

姥姥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襁褓中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妈妈,历尽千辛万苦逃回娘家明水县。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害怕连累亲人,娘儿几个只能寄居在一个场院房里艰难度日。两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舅舅去给地主家当长工,老舅年纪太小,就去给地主家放猪。姥姥带着妈妈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只能乞讨维生。

一天,姥姥要饭来到一户山东汉子的家门口。汉子了解到姥姥的情况后又敬仰又同情,便收留了他们。这位山东汉子对我妈妈视如己出,还陆续给三个舅舅娶妻成家。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的于天放一直牵挂着老同学、老战友的遗孤,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姥姥一家人在明水县的消息,特意前来看望。见到姥爷昔日的同学、战友,姥姥泪流满面。她接过于天放送来的毛主席签发的革命烈士家属光荣证,却再也见不到丈夫的音容笑貌。

“他在哪里呀?”姥姥哽咽地自语道。

于天放紧握姥姥的手,激动地说:“国珍虽然败了小家,可是他和战友们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我们国家啊!他已经载入共和国的史册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我的老同学、老战友一直和我并肩战斗在一起。”

姥爷身首异处,后人无处寻觅,更无处祭奠他的英灵。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无数革命先烈像姥爷一样牺牲了,他们没有墓地,纪念碑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作者系明水县政协副主席)

猜你喜欢
游击队战友姥爷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肩膀上的爱
我想你了!姥爷
指挥员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