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鲸》的叙事者

2015-12-16 00:02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玛利捕鲸白鲸

陈 燕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520)

浅析《白鲸》的叙事者

陈 燕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520)

从三方面系统介绍白鲸的叙事者:叙事者以实玛利与参与者以实玛利的联系;叙事者以实玛利的不可靠性;叙事者在小说中可感知度的变化。进而揭示,麦尔维尔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人物,讲述故事;同时游离于情节之外,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插入大量看似“偏离”的材料,从而成就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杰作。

《白鲸》;叙事者;不可靠性;可感知度

《白鲸》(Moby-Dick)是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代表作。由于大量采用了背离当时小说创作规则的写作技巧,该小说一经出版便遭到了当时的读者和批评家的猛烈攻击和强烈批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开始逐渐为世人所接受,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和世界文学的经典”[1]。如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从小说的多重主题、悲剧性、象征意义、艺术特征、人物特征等诸多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还从宗教、哲学、生态学、现象学和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目前,对其叙事者进行系统研究的还较少。因而,本文将系统研究《白鲸》的叙事者。

叙事者是小说中讲述故事的人,“一个叙事文本至少有一个叙事者”[2]。叙事者不一定是小说的作者,即使小说的叙事者是第一人称“我”,他也只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罢了。因此,一旦作者确定创作一部小说,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恰当的叙事者来讲述故事。

《白鲸》的叙事者以实玛利是很独特的。首先,小说中有两个以实玛利,即叙事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其次,由于叙事者极力维护自己的叙述权威,为了让读者相信其叙述的可靠性,不惜捏造事实,反而使自己成了不可靠的叙述者。再次,叙事者在小说中的可感知程度,也就是他的叙事声音的强弱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叙事者:叙事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的相互联系,叙事者以实玛利的不可靠性,以及叙事者以实玛利可感知度的不断变化。

一、叙事者以实玛利与参与者以实玛利的联系

《白鲸》的第一句话是:“叫我以实玛利吧”[3]。然后他向读者透露自己想要出海,尤其想要去捕鲸船上工作。他给出了三个选择捕鲸船这种独特航海方式的原因:一是“命运诸神手下那位隐身警官随时监督着我,偷偷跟踪我又莫名其妙地影响着我”[3]25。二是“我这次出海捕鲸乃是老天爷早就一手策划好的宏图的一部分”[3]25。这个原因似乎没有说服力,于是他继续解释道:“如今我把所有情景重温了一遍,自觉多少看穿了在我眼前出现时经过种种巧妙伪装的奥妙和动因……动因中首先是那头大鲸,它叫人一想起来就热血沸腾”[3]25。这第三个解释不仅不能说明原因,反而使读者对白鲸的来源感到困惑。在以实玛利看来,白鲸是“凶猛异常而又神秘莫测的怪物”,“宛如一座雪山一样跃于空中的戴着头巾的鬼魅般的庞然大物”[3]26。而在小说第24章以实玛利透露:“捕鲸船就是我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3]126,由此可以推断以实玛利在登上皮廓德号之前几乎不懂鲸鱼和捕鲸行业。而且他在12章中也明确指出“对捕鲸的门道一窍不通”[3]75。那么,他怎么能在小说一开始就对白鲸有那么深刻的印象呢?

一旦读者意识到小说有两个以实玛利,即叙事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这个问题就明朗了。Bezanson在他的《〈白鲸〉:艺术杰作》(Moby-Dick:Work of Art)一文中也认为小说有两个以实玛利:“叙事者以实玛利比参与者以实玛利年长,他已经经历过故事中描述的站在前桅的以实玛利所经历的一切”[4]。对于两个以实玛利的区分,Franz Stanzel在他的文章《小说的叙事情景》(NarrativeSituations intheNovel)中的评论是很有意义的。他所用的区分叙事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的术语是“经历自我”和“叙事自我”。但他认为在“经历自我”和“叙事自我”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一致性”[5]。正是由于这种一致性,麦尔维尔能够时而近距离地观察描述人物和事件,时而游离故事情节发表评论而不至于干扰读者对故事的期待。Franz Stanzel还指出“叙事自我”比“经历自我”知道得更多,也知道故事的结局。因此,“叙事自我”有权在叙事中给读者一些暗示。如“从此,我便成天依赖魁魁格,直到他最后沉入大海”[3]79。也事先知道哪些信息对读者了解下文有用。值得注意的是“叙事自我”对事物的评价和解释往往与“经历自我”的评价和解释是不同的,因此,读者必须区分“叙事自我”和“经历自我”的观点,弄清楚这些观点之间的内在张力。

怎样区分叙事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呢?参与者以实玛利渴望海上冒险生活而叙事者以实玛利已经经历了海上惊险的捕鲸生活,对捕鲸行业也很了解,因此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参与者以实玛利还很天真,认为海上生活比陆地上更舒适;而叙事者以实玛利更成熟,对事物的看法更深刻,知道的也更多。虽然叙事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没有必要将二者严格区分,因为他们之间联系紧密。叙事者以实玛利不仅比参与者以实玛利了解得更多,而且可以随时游离于情节之外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小说的第一章中叙事者和参与者以实玛利交替出现,联系紧密,以至于读者有时候很难将二者区分。小说从2到22章描述了以实玛利到达新贝德福港口遇到了魁魁格,两人迅速建立了深厚友谊并共同登上“皮廓德”号捕鲸船。在这些章节中叙事者以实玛利很少出现。而从23到28章叙事者以实玛利的声音又支配着小说。可见,参与者以实玛利和叙事者以实玛利联系很紧密。

麦尔维尔将叙述者以实玛利和参与者以实玛利交替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叙述者作为基本的感知主体自由评价和解释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

二、叙事者以实玛利的不可靠性

在《小说修辞学》(TheRhetoricofFiction)一书中,韦恩·布斯(Wayne Booth)教授将叙事者进一步分为“可靠的叙事者”和“不可靠的叙事者”。布斯认为:如果叙事者的语言和行为与作品的标准(也就是隐含作者的标准)一致,那他就是可靠的,反之则不可靠[6]。

《白鲸》中,由于叙事者极力维护自己的叙述权威,为了让受众相信其叙述的可靠性,不惜捏造事实,反而使自己成了不可靠的叙事者。小说46章“臆测”中,以实玛利推测了亚哈复仇的方式。事实上,他的猜测是不可靠的,因为以实玛利不可能知道亚哈的想法,因而他不可避免地运用了许多假设和推理来分析人物心理。同样,叙事者在展示船员内心独白和感受的那些章节中的描绘也是不可靠的。

预言是小说中另一个展示叙事者的不可靠性的要素。小说出现的第一个预言者是以利亚。值得一提的是,在《旧约》中以利亚是希伯来先知,预言了圣经中亚哈的灭亡。在小说中,以利亚告诉以实玛利和魁魁格他们刚刚画押签订的捕鲸船注定要灭亡。加百利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预言者,他是耶罗波安号上的一个船员,当船上船员首次听说白鲸时,加百利警告他们不要试图袭击它,称它是“震教上帝的化身”[3]322。一年后,耶罗波安号遇到白鲸,大副梅赛决定捕捉它,他抛出长矛刺向白鲸,白鲸从海里跃起,纵身将大副扫入大海。加百利的预言得到了印证,从此船员都成了他的信徒。当皮廓德号遇上耶罗波安号时,亚哈向船长询问白鲸的下落,加百利便在一旁警告:“想想你的捕鲸船吧,它被撞碎,沉下去!小心那吓人的鲸鱼尾巴吧!”[3]322而这也正预言了皮廓德号的结局。费达拉(Fedallah)是小说中最后一个预言者。他预言亚哈死前会看到两辆柩车,第一辆不是出自凡人之手,第二辆是用美国木材做成。费达拉还说,自己会死在亚哈之前,而且只有绳索才能杀死亚哈。小说最后一章,亚哈的死准确地印证了这些预言。然而,这些预言反映了叙事者以实玛利的不可靠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人能如此精确地预测未来。

以实玛利作为不可靠的叙事者与隐含作者的标准发生分歧,而这种分歧使小说具有主体差异性,从而赋予小说强烈的戏剧张力。

三、叙事者以实玛利可感知度的变化

叙事者的可感知度就是叙事者叙事声音的强度。根据叙事者可感知度的强弱,查特曼(Chatman)将叙事者分为三类:公开的叙事者,隐含的叙事者和缺席的叙事者。在《白鲸》中,叙事者以实玛利不断变换于这三种类型。他常常对周围的人和事发表雄辩、冗长、浮华的评论,此时,他公开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存在。但有时候,他隐藏在故事的背后观察人物,读者不易察觉他的存在,这时他作为隐蔽的叙述者而存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许多章节完全由对话和独白组成,此时,读者完全感觉不到叙事者的声音。

(一)公开的叙事者以实玛利

公开的叙事者在文本中的叙事声音非常强烈,他尽力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并且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公开的叙事者通常极具主观意识,往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与读者进行对话,甚至常常干扰故事的进度,对人物及事件进行公开的评论。《白鲸》的叙事者以实玛利常常对周围的人和事发表雄辩、冗长、浮华的评论,此时,他公开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存在。

小说的第二章,以实玛利明确透露了自己到达新贝德福的时间是“十二月里一个星期六的晚上”[3]52。因此,以实玛利只能知道新贝德福镇冬日的景象,然而,小说第六章生动地描绘了新贝德福镇夏日的景象。如果以实玛利是冬天到达新贝德福镇,他肯定不知道其夏日的景象。对新贝德福镇夏日景象的描绘只能是叙事者以实玛利的叙述,因此,这里叙事者的声音就很强烈。

小说中叙事者公开展示其存在的另一要素是人物描写。在公开的叙事中,叙事者会直接介绍人物的姓名和特征。例如,小说第八章介绍梅布尔神父:“他就是有名的梅布尔神父,捕鲸人就这样称呼他,他是他们十分喜爱信服的人。他年轻时当过水手和镖抢手,不过以后很多年来他将全身心奉献给了神职。在我书中写到的时间,梅布尔神父已进入了健康的老年的严冬季节。”[3]56参与者以实玛利在这一章中是第一次见到梅布尔神父,因而对他的了解不多,然而这一段的描写表明以实玛利对梅布尔神父有明显的先验知识,从而证实了叙事者以实玛利的存在。另外,“在我书中写到的时间(at the time I now write of)”这样的措辞更明显地证实了叙事者的存在。当然,小说中叙事者这样介绍人物以公开展示自己存在的例子还很多。

评论是叙事者公开展示自己的最重要要素。评论的一种形式是阐释,阐释能够解释故事中人物有时由于无知、难为情、剧情不适宜等原因而无法解释的问题。阐释不仅能展示人物的直接目的,还能透露叙事者的观点。《白鲸》中这类阐释的例子很多,如24章“为捕鲸辩护”中,叙事者以实玛利给出了几个原因为捕鲸业辩护,试图劝说人们相信捕鲸业是值得尊敬的行业。

小说中脚注的使用毫无疑问公开了叙事者的存在。脚注是《白鲸》的一个突出特征,叙事者通过这些脚注为自己的叙述阐释、证明和补充,小说总共有23个脚注,许多都很详尽,尤其是42章的脚注,长达2页之多。

《白鲸》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插入了许多“偏离”情节的内容。小说几乎一半的内容涉及鲸类学,捕鲸史,捕鲸船的人员配备及器械,捕鲸业的习俗和传统,神话、宗教传说,艺术、文学中的鲸类掌故,捕鲸规则等等。而这些“偏离”明显地体现了叙事者的存在。

(二)隐含的叙事者以实玛利

隐含的叙事者在叙述中尽力抑制自己的叙事声音,他几乎不会干扰故事的逻辑发展,保证小说中的人物以合理的方式行使其角色地位。他在叙事中尽力避免与被叙述者的直接交流,不会直接流露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干扰被叙述者对故事和人物的判断。

小说的前20章,叙事者虽然偶尔公开暴露自己的存在,但是这些章节中,情节自然发展,总的来看叙事者声音较弱,因此,前20章总体是以隐含的叙事者为主。小说21章主要以对话为主,但在第一段中,叙事者交代了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并且每个对话引用之后都有类似于“我对魁魁格说”这样的叙事声音存在,因此,这一章叙事者依然隐含存在。类似的章节还很多,如43、54、64、99、108章等。

(三)缺席的叙事者以实玛利

缺席的叙事者的叙事声音在文本中几乎感觉不到。在这类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和思想被直接记下,甚至连“他说”或者“他想”这样的陈述都完全省略[7]。

《白鲸》中许多章节完全由对话和独白组成,此时,读者完全感觉不到叙述者的声音。37章是亚哈的内心独白,38章是斯达巴克的内心独白,39章是斯图布(Stubb)的内心独白,40章是镖抢手和水手的独白,120章是亚哈和斯达巴克的对话,121、122、127、129章都是由对话或独白构成。在这些章节中,叙事者的声音完全消失。

可见《白鲸》的叙事者以实玛利在文本中的叙事声音若隐若现。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麦尔维尔不仅让叙事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可以自由地发表感想和评论,同时也给小说人物展示其性格特征的机会。

通过分析,可见《白鲸》的叙事者是很独特的,他与参与者以实玛利交替出现;在叙事过程中若隐若现;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成为不可靠的叙事者。通过这种方式,麦尔维尔一方面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人物,讲述故事;同时游离于情节之外,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插入大量看似“偏离”的材料,从而成就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杰作。

[1]DIMAURO L.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C].Detroit:Gale Research Company,1987:247.

[2]PRINCE G.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7:65.

[3]MELVILLE H.Moby-Dick[M].New York:Pocket Books,1999:21.

[4]PARKER H &HAYFORD H.An Authoritative Text Before Moby-Dick[C].New York and London:Norton&Company Inc,2002:425.

[5]MCSWEENEY K.Moby-Dick:Ishmael’s Mighty Book[M].Boston:Twayne’s Publishers,1986:25-26.

[6]DNEGA S.Narratology:An Introduction[M].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6:152.

[7]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18.

[责任编辑 陈希红]

Analysis on the Narrator of Moby-Dick

CHEN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Foreign Trade and Business College,Chongqing 401520,China)

The narrator ofMoby-Dickis explained in detail from three aspects:the interaction of narrator Ishmael and character Ishmael,the unreliability of narrator Ishmael and the change of perceptibility of the narrator.It is revealed that through this unique narrative mode,Melville portraits the story and surveys the characters closely,on the other hand,he can also drift away from the plot to express his own viewpoints and mix many seemingly"deviating"materials into the novel,and thus to accomplish an encyclopedic masterpiece.

Moby-Dick;narrator;the unreliability;the perceptibility

I712

A

1008-6021(2015)04-0092-04

2015-08-13

2014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基于对等理论的文学翻译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办。

陈 燕(1984-),女,重庆潼南人,讲师,英语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玛利捕鲸白鲸
白鲸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大”白鲸
和白鲸零距离
与鲸共眠
绿山墙的安妮(二)
信息时代
充分检查
日本:继续捕鲸继续捕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