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1 47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现状分析

2015-12-16 11:33章晓峰李玉辉王明霞
护理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重性东莞市精神疾病

章晓峰,王 琴,李玉辉,王明霞

(1.东莞市洪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160;2.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0)

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1 47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现状分析

章晓峰1,王 琴2,李玉辉2,王明霞2

(1.东莞市洪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160;2.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0)

目的了解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现状,为制定一套本社区行之有效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个案化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11年3月—2013年12月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辖区内,排查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资料,导出患者数据信息,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并录入重性精神病患者1 473例,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为精神分裂症,占53.20%,年龄18~44岁占49.22%,小学文化占46.71%,已婚占58.32%,贫困占86.76%。1 473例患者中,坚持规律服药660例,占44.81%,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44.81%。结论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文化层次低、服药依从性差者接近半数,经济地位低者达86.76%,容易引起自身社会功能衰退和发生肇事、肇祸事件,应提高认识,建立一套有效的社区管理方案。

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率;社区护理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重性精神病患者基本状况,总结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为下一步制定一套本社区行之有效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个案化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笔者对1 473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洪梅镇、厚街镇辖区内排查出的1 473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的规定,凡是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6大病种中任何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者,皆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大病种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1.2 研究方法 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详细查阅1 473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重性精神疾病家族史、职业、经济状况、疾病诊断等;查阅疾病信息资料,如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处理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男性827例,占56.1%,女性占43.9%,患病年龄集中在18~44岁,占49.22%;汉族 94.02%,已婚者最多(58.32%),未婚其次(28.17%);有阳性家族史占13.82%。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46.71%,大专及以上仅为5.70%:经济状况以贫困为主,占86.76%。详见表1。

表1 1 473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2 患者疾病诊断分布情况 将各项疾病诊断人数按其占总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和偏执性精神障碍。见表2。

表2 1 473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疾病诊断情况

2.3 患者服药依从性 能按时规律服药患者占44.81%;效果评估无变化者最多,为55.40%。详见表3。

表3 1 473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效果评估

3 讨论

3.1 精神卫生问题在国内倍受重视 精神卫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2004年,WHO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造成最大功能残缺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2],而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常受精神症状支配,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对家庭和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成为扰乱治安的一个安全隐患。近年,国家和广东省分别制定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2015年)》,《广东省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实施意见(2009年—2015年)》,强调重视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社区化防治。文件指出:以预防为主,以地市、县(区、市)级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等为平台,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

3.2 本社区重性精神病分布特点 表1结果显示,东莞市洪梅镇和厚街镇重性精神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1.28∶1,差距较大。其中因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占76.91%,与第5版精神病学全国调查结果(女多于男)不同[3],但与宋志文[4]、李学海[5]等研究结果(男多于女)类似,这可能与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男性务工人员多于女性务工人员有关系。表1显示:本组患者年龄集中在18~44岁,以青壮年为主,与国内外报道一致;以汉族为主,与本地区民族区域分布有关,不具有特异性;未婚患者占28.17%,离婚8.62%,与大众常模比较有差异,这是受患者社会功能损害、社会偏见、歧视、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文盲和小学文化者占57.41%,贫困者占86.76%。这些状况说明:本组重性精神病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状况差,处于社会底层,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积极的帮助。

表2可见:本组患者疾病诊断主要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双相障碍(排前3位),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6-7]。提示社区应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重点管理人群。表3可见,本组服药依从性好者仅为44.81%,效果评估无变化者达55.40%,病情加重者为5.77%。由于管理不到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这将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成为精神残疾,易发生肇事、肇祸事件,给家庭、社会造成负担和不稳定因素。

4 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本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存在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状况差,精神分裂症多见,依从性差等特点。

本中心下一步将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相关文件的要求,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适合本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防治方案,对重性精神疾病病情稳定出院后的患者,实施社区个案管理的干预[8],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提高重性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在社区建立一支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以下服务:(1)疾病治疗,如定期发放药品、定期随访、躯体健康监测等;(2)康复治疗,如日常生活技能康复,联系社区为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工作机会,提高其文化程度和改善其经济状况,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等;(3)社会和家庭服务,如减少社会和家庭对患者的歧视和孤立等。注重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再住院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71号)[S].2004.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3-547.

[4]宋志文,吴光怀,许志平,等.佛山市顺德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1):30-32.

[5]李学海,孟国荣,朱紫青,等.上海地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现状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6):331-333.

[6]文 红,黄宣银,梁晓琼,等.2011年四川省在库重性精神疾病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2,25(4):200-203.

[7]周金平,沈志弟,奚 伟,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020例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49-1350.

[8]刘向明,刘翠美,王 栋,等.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155-1156.

R473.74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0.068

2014-11-01

2014年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1410510 1103)

章晓峰(1977-),女,江西崇仁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

[本文编辑:陈伶俐]

猜你喜欢
重性东莞市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