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现状

2015-12-16 02:28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2期
关键词:盐都区节水型用水量

李 凯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市区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1 自然地理

盐都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位于北纬33°07'~ 33°26'东经 119°41'~ 120°13'之间。东、北部与亭湖区、建湖县相邻,南部与大丰市、兴化市相望,西部与宝应县接壤。全区总面积1046.0km2。在江苏省水资源分区中,盐都区属于里下河三级区范围。盐都区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环流影响明显,气候温和。全年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充裕。多年平均降雨量1006.9mm,年平均气温13℃ ~15℃,无霜期 210d~230d,水面蒸发量831.5mm,径流系数0.35,平均日照时数2367h。

盐都区境内水源以引江水为主,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含外来水)、地下水两种。主要来源于外来客水(高邮、宝应、兴化等地)和降水。水资源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不同年型的降水径流量。

2 供水现状

2.1 供水工程

盐都区地处平原水网区,地势低洼,境内无拦蓄调节措施。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等水源主要通过各类引水工程(涵闸)、提水工程(固定机电泵站、流动机泵)从河道中提水。

农业供水工程:全区无固定的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中流动泵3325台,无固定泵站,现状供水能力为29550万m3,实际灌溉面积为48240hm2。

饮用水工程:市区及周边村镇供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下属的越河水厂(取水规模2万m3/d)、城西水厂(取水规模11.5万m3/d)和城东水厂(取水规模30万m3/d)供应,主要水源为新洋港,备用水源为通榆河,其它乡镇供水由各镇自来水厂供应。2009年盐都区共有乡镇地下水厂124座,取水能力为 2.27 万 m3/d。

工业生产供水工程:下属的盐都经济开发区、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企业统一由市自来水厂供水,其余乡镇企事业单位通过自备水源供水。据调查,全区共有深层井151眼,年供水能力953.6万m3。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部分农村生活饮用。

2.2 现状年供水量

盐都区2009年总供水量52690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1720万m3、占总供水量的98.2%;地下水开采量952.4万m3、占总供水量的1.8%。现状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见表1。

表1 盐都区2009年实际供水量表单位:万m3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地表水

盐都区干旱年景,降水基本消耗于蒸发,当地径流不能满足供水,需通过工程调节和河道自流调(引)外来水补充,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其外调(引)水源主要有里下河腹部区上游河道汇入的灌溉回归水和江水北调东引的长江水源。根据多年水文巡测资料统计,全区多年平均外调(引)水量约26552万m3。

3.2 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地下水源包括浅层水和深层承压水。浅层地下水因受降水丰枯和地表水体污染物渗透的影响水质较差,现状开采量较少,根据2008年7月龙冈镇浅层地下水开采量调查资料分析,推测2009年盐都区开采量约16.8万m3左右。2009年《盐城市水资源公报》统计,盐都区2009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量952.4万m3,主要供农村生活用水和部分城镇生产经营用水。

3.3 河网调蓄

地表水资源赋存于河流、湖泊等水域中,降水产生的径流和生产、生活耗用后的回归水均汇入河网调蓄,是区域供水的载体。盐都区汛期上游来水和本地降雨大大超过河槽蓄量,水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经分区河网水位~蓄量及河槽保底、排涝控制水位进行推算,盐都区河网调蓄水能力为3650万m3。

3.4 现状用水及效率

盐都区2009年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属平水偏枯年型,全区总用水量52690万m3。在各类用水中,农业用水(包括林、渔、畜用水)43149万m3,占总用水量的81.9%;工业用水3571万m3,占总用水量的6.8%;居民生活用水量3404万m3,占总用水量的6.4%;建筑及第三产业用水量634万m3,占总用水量的 1.2%;生态环境用水量1932万m3,占总用水量的3.7%。

3.5 城镇生活用水与节水水平

随着盐都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9年全区居民生活用水量比2005年增加20%以上,其中城镇公共设施与绿化环境、建筑及第三产业的用水量增加59%以上。现状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平均为127L/p.d,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5%;节水型器具推广使用的普及率也由38%提高至50%左右,但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3.6 工业用水与节水水平

2009年盐都区工业经济GDP比“十五”期未增加102%,工业用水量逐年增加。为遏制用水增加过快势头,全区通过工业结构调整、设施设备改造更新和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5年的45%提升至52.7%,用水消耗率下降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65.5m3/万元降至47.0m3/万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7 农业用水与节水水平

全区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3%以上,长期以来多为粗放式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广水稻浅湿灌溉等技术,使农业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区水田灌溉用水量由2005年的508m3/亩降至398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 年的0.52 提高至0.59。

4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

通过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盐都区在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状2009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52.7%,盐都区高用水工业万元增加值的用水定额由2005年的65.5m3/万元降至 58.7m3/万元,水田灌溉定额由2005年的508m3/亩降至398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52提高至0.59。但现状水功能区达标率偏低,仅42.7%,需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保护的工作力度。

4.1 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盐都区水务局继续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保护水资源。相继编制完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告》、《盐都区需水预测》、《盐都区水资源配置》。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制定了《盐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实施规划》。为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完善入河排污口设置工作,严格取水和退水水质管理,制定了《盐都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能力逐步提升。

4.2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考核目标。

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利用“世界水日”、“水法宣传周”、“节水宣传周”和“科普宣传周”等契机,开展了形式多种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节水宣传材料,展示节水器具、节水画报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节水知识。还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投身到建设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工作中来,共同创建节水型社会。

4.3 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1)饮用水源地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全区54家化工企业拆除搬迁,实现盐都无化工区;对123家非化工企业集中整治,关停并转21家。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对各类水功能区进行立碑确界,明确各水功能区位置,以及各水功能区限制要求。根据市划定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盐都区加大保护力度,区水务局联合水警、航政、渔政、海事等涉水部门建立了“盐都区水域管理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交换信息、联合执法,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水安全,有效提高了全区水资源保护力度和效果。

(2)备用水源地建设步伐加快。新的城市饮用水源地——盐龙湖,自2009年底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中试工作取得成功,引进的蟒蛇河原水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试验,结果表明净化后水质可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2012年正式启用开始供水。新建的输水管网可将净化后的湖水直接输送至市自来水厂,经净化处理达标后供全市人民使用。

(3)严格控制深井数量。全区共有深层井174眼,其中封存闲置井23眼。区水务局建立和完善深井封存、封填申报验收制度,对核准封填及闲置或报废的深井,坚决封填;在地下水超采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或者用水定额达不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批准取水许可申请。

4.4 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

(1)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水资源管理信息统计工作。

(2)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硬件投入力度,投入资金,设置专用电脑用于水资源管理。

(3)加大科技手段的管理,针对智能水表安装数量多、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专门聘请厂方技术人员,负责智能水表、普通水表、取水计时器的检查、维修和售水服务,既为取水单位提供了优质服务,又增强了水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

(4)积极配合省、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落实管理网络站点的定位、设施、经费等问题,拟在全区建立14个用水大户的信息平台。

5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存在问题

盐都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较为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丰水期承受上游来水的压力,废弃水不能利用,因此易涝易旱,灾害频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供水量逐年增大,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较为突出。

5.1 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盐都区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境内地势低平,河湖淤积较严重,蓄水调节能力差。由于降雨的分布不均匀,使得丰水年和丰水期有大量的本地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不能被拦蓄利用,而枯水年和枯水期本地水资源不足,对外来水源依赖程度高。由于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量大而集中,在农业用水高峰期,本地水资源不够用,其它时段则有大量的水资源外泄未被利用。

5.2 河道淤积严重,调蓄能力差

多年来,由于长期水土流失、水生植物滋长、废弃物的投入和大量工农业废污水排放入河,造成河床不断抬高,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严重削减了河道引水、输水功能,同时使河网蓄水量大大减少。目前盐都区河道的调蓄水能力仅为3650万m3,枯水期上游来水不够用,丰水期洪涝灾害严重。河道淤积不仅加剧了灾害程度,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河道水质的恶化。

5.3 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不高

全区尤其是乡镇地区供水管网漏失率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较低;节水型器具推广使用的普及率虽然已从过去的38%提高至50%左右,但是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民众的节水意识不强,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工业方面,全区通过结构调整、设备设施改造更新等手段已将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52.7%,且用水消耗率下降了3%,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工业节水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大,约为83%,且大多数为传统的粗放灌溉方式,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

5.4 水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全区总体水质较差,城镇水体水质恶化严重,由于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得不到抑制,致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盐都区地处流域下游,由于特殊的地理特点,承受了大量的区域回归水,水体呈微污染状态,各主要河道水质达标率相对较低。目前全区已无Ⅰ类水河段,Ⅱ类水河段只控制总河长的0.7%,Ⅲ类水、Ⅳ类水和V类水河段占总控制河段长的91.1%,劣V类水控制河长已占总控制河长的8.2%,可见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制约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张贵轩.阜蒙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01).

[2]万星,丁晶,张晓丽.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02).

[3]佟冶.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盐都区节水型用水量
盐城盐都区贴近实际警示教育 紧盯重点风险防控
盐城市盐都区:创新搭建四座“桥” 争做为侨服务排头兵
盐城盐都区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小切口 抓关键”现场检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节水型抽水马桶
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