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更高,只有更平实”

2015-12-16 16:17
时代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张嘉译大叔

Q & A

Q= 时代人物

A= 张嘉译

Q 我看的你演的第一部电影是《魔表》,当时你还叫张小童。那部电影对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味?

A 那部戏可能算是事业的起步吧,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还在上大学,在那个年代拍戏还不像现在,可能大家都比较忙,追逐的东西更多一点,那个时候可能更简单。可能一年也拍不上一部戏,拍一部戏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阶段的演员还是很幸运的。遇到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养成了你对一部戏创作的态度和习惯,会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去做,到现在还是这样。

Q 在诸多你塑造的电视剧角色中,你觉得自己用情最深的是哪一个?

A 在我看来没有“之最”。我接戏对剧本的要求比较高一些,最好是让我有喜欢的东西,每一个演员都会爱上自己的角色,你不爱自己的角色怎么演啊!

我一般在演戏的时候,特别注重对观众的带入感,很希望不只是在演一个人物,而是在跟大家分享这个人物的状态和情绪,做好了铺垫,戏到那里,情感自然也到那里。就像《悬崖》里的“周乙”和孩子莎莎分别那场戏。尤其是有了小孩以后,那种感情就会更深刻。可能以前没有那么深的感受,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对情感的认知更具体,想象也更加具体。

Q 这其实也有利于你以后的角色塑造。

A 那当然了。演员是非常需要各种各样的经历,是需要对生活的体验的。

Q 《蜗居》火了之后,你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A 我特别欣慰的是,刘惠宁导演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还挺感动。他说,小童我特别高兴的一点是,我认识你20年,你没什么变化。

Q 拍摄《心术》的时候,你当时演的不是男一号,可是观众对你的期待胜于主角,你如何理解?

A 其实每一个角色在剧本中,所要承担和完成的任务,这个是每一个演员都应该能认识到的,我是很幸运这一路走来,有很多朋友在帮我。比如说黄建新导演,在2004年跟他合作的时候,他跟我有一番交谈,他说你想要做一个好演员,首先要做一个好导演,不是说你去真正干一个导演,你必须要从导演的角度来看整个剧本,你要对整个剧本有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关注你的戏,你要知道你的角色在剧本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么你就能最大化地完成这个角色。在当时那个年龄看剧本,理解的可能比较浅,日后在一步一步走的过程当中,会逐渐提高对一个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看剧本的能力。所以我很幸运,一路走来,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人对我的熏陶是特别有益的。

Q 作为一个演员,你觉得本人的魅力对观众来说占到多少?

A 这个还是不牵扯到个人,实际上把更多的情感放在角色上面,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

Q 但在很多观众看来,你本人跟角色贴的很近,反差并不是很大。

A 就演艺生命来说,观众认识你,也就是认识这个角色,喜欢你是因为对你每一部戏角色的关注。不管哪一部戏,比如说《蜗居》《兄弟》《半路夫妻》都是呈现的角色被关注和喜欢。一直到后来,比如《悬崖》《借枪》到近期的《四十九日·祭》,可能交流更多的是用角色在跟观众交流,不是我本人站在那儿,什么样的角色都是我这样,他是不一样的。

Q 提到《四十九日·祭》,你饰演的角色由一个负面角色转化到一个英雄人物,在同一部戏中人物的正反面形象转换对你来说难度大吗?

A 他其实就是一个很富有正义感的角色,在碰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只是让一个可能处于无意识生存的一个人,到最后变成让他生命有意义的一个人。

Q 那你有英雄主义情结吗?

A 有英雄情结。从小爱看这些题材的文学作品,我长大以后,怎么能没有英雄情结?我觉得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英雄情结吧。

Q 你怎么看待自己这张看上去非常正义的脸谱?

A 这不能代表什么。在我看来其实人都是有多样性的,而演员更需要有这样的技能。

Q 但是你演的反派角色还是比较少。

A 其实以前我也演过很多。而且我演的我自己认为可能还比较成功。但也许大家对角色都有一个选择的习惯,可能大家觉得你这个形象演一些正面形象比较成功。但对于演其他角色,我也不认为这会存在一些限制,因为我对类型没有什么要求,也不会影响我对这个角色的喜爱。

Q 好像女性编剧里面,你和六六的合作比较多,你是很认可她的东西吗?

A 对,我非常喜欢六六的东西,她极其的敏锐,她的作品对社会的反应非常敏锐,就当代来说,当代的作家少有的敏锐,在捕捉社会现实的过程中。

Q 你现在合作的导演、编剧、演员是否都趋于固定?

A 其实还是很宽泛的,从导演到演员到编剧。我是一个比较善于打开自己的人,只要是好东西,让我看到好的剧本和角色就会去演。

Q 如果你的老朋友来找你拍戏,但是这个剧本质量存在问题,你会拒绝吗?

A 我当然会选择拒绝了,我还会劝他不要拍。这个我跟朋友们也都说得很清楚,剧本我一定要审,剧本审过了,才能帮忙。在自己的羽毛面前,人情还是要放在后面。

Q 从《蜗居》之后,你好像更多地被认为是一名偶像派演员?

A 我觉得我到现在仍旧是一个实力派而不是偶像派,实力派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个演员。

Q 从《悬崖》开始,你就在做艺术总监?以后会不会当导演?

A 可能是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对整个戏有一个自己个人的一些想法。你就能跟导演、编辑交流得更多一些,所以就担任了这样一些角色,实际上是一个闲职挂着虚名,基本上还是在干活。当导演这事儿暂时没有考虑,导演太累了,导演实在太辛苦了,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偷懒的人。

Q 你对未来有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

A 已经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了,只有更平实的追求。到了我这个年纪,对戏、对人的态度越来越豁达,会很客观地看待每一部戏,不会想自己行还是不行。别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别把自己看得太高。

Q 跟你接触过的人都说你这人特别随和。

A 应该说是很随性。因为丢不掉演员这个职业,演员这个职业需要你去了解更多的人,所以到哪儿我都爱跟人聊天揣摩人,这对一个演员有极大的帮助。当你演到某一个类型的某一个人,你就需要对这样一个类型的人比较熟悉,你演的是众生相,你就要了解众生是什么样子,这可能是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

Q 既然健谈,那你今年在《开讲了》演讲的时候,怎么会中断那么多次?

A 说实话,其实在那之前我不太了解那个栏目是怎么回事儿,去之前我还以为就是主持人提问,我们俩在台上一起聊聊天的模式,所以当我后来一个人被扔在上面的时候,就中断了很多次。我一个很随性的人,你让我去谈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就很难去谈它。我其实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而且你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你对它的解读,并不适合其他人。

Q 你对真人秀这样的综艺节目,是否有兴趣?

A 我很少参加综艺活动,我还是坚持做一个演员,我觉得角色跟观众的交流才是最佳的交流,如果是演员本身,迟早有一天会审美疲劳的。其实我本身也没什么,我是一个特别平常的人,没必要把我本身和角色联系的过于紧密。在生活当中,我身上也存在着许多毛病与缺点。所以我还是会选择演好每一个角色,而不是过多的去谈、去展示自己的生活。

Q 在你的哥们当中,很多人对你评价是特别讲义气,你对“义”怎样阐释?

A 传统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可能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教授这些东西了,但是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成长的环境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是一个很信仰传统文化的人,仁义礼智信等一些优秀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的。

粉丝喜欢张嘉译的N个理由

1二十年人生积淀,气场强大

既然能被称为“大叔”,首先年龄要“过关”,35岁以下的一律PASS,60岁以上的,也别来凑热闹了,35岁-50岁之间为最佳。张嘉译45岁完全符合这一要求。都说三十而立,过了30岁,男人才开始真正走向成熟,走向“大叔”。张嘉译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阅历,虽然“大器晚成”,但走红后他并没有变得浮躁,反而是沉稳淡定,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他处事风格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低调、智慧。他身上散发出“大叔”的魅力,处变不惊、坐怀不乱。

2童叟无欺,狂揽各年龄段粉丝

当下的电视剧绝对不再是唯收视论,网络的播放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谁受中老年观众喜欢,谁受年轻观众喜欢,一目了然。在荧屏“大叔”中,张嘉译可谓既有收视又有播放量的,下至20岁小姑娘,上至年过半百的中老年女观众,都将他视为偶像。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的几部戏来看,张嘉译主演的《一仆二主》、收视率排行第一,网络播放量也名列前茅。如此大面积的“杀伤力”可是影视圈中的“小生”和“师傅”们没有的。

3戏好演技好,演啥像啥咋看咋顺眼

真正的“大叔”绝不是靠脸吃饭的,反而是有时候在剧中可以“不要脸”。这个“不要脸”说的可是角色,事实上,除了女人和小孩,他们可以胜任任何角色。张嘉译在《一仆二主》中甚至可以演一个18岁女孩的老爸。“大叔”的厉害之处,是他们时而年轻,时而扮老,什么角色都能胜任,最重要的是,让人看着不别扭。还有就是,演技好,戏也得好,“大叔”挑戏也都不含糊,宁愿不演,也绝不砸招牌,人捧戏,同时戏也得能捧人,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共同获益。

4稳重又健康,小三关门外

想在影视圈的“大叔”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得是个“好男人”,这个好可不仅仅是业务能力强,人品也得过关。“大叔”深得演艺圈的生存定律,“爱形象,爱健康”。张嘉译入行多年,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负面报道。如今张嘉译早已经结婚生子,简直就是正面向上、家庭和睦的典范。相比某些油泼面小生一会和媒体呛声,一会儿又被爆出轨相比,“大叔”的幸福生活也让观众始终都相信爱情。

虽然,在外形和时尚范儿上,张嘉译和吴秀波不具备可比性,除了经常穿着大裤衩拖鞋在荧屏上晃来晃去之外,张嘉译直不起来的背和忽而胖忽而瘦的身材其实也很容易让人诟病,但张嘉译的魅力也恰恰在于此,在《一仆二主》中,他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一股家居范儿,连像炒菜做饭这样的生活琐碎,他都能演得迷人,张嘉译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稳重,有安全感的成熟男人气质。而和他的荧屏形象一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嘉译也延续了他的稳重、朴实。在圈内良好的口碑和人缘,也为他的大叔形象加分不少。

经过20年的沉淀,通过《蜗居》被观众所熟知,如今张嘉译已经拿下白玉兰奖、华表奖和飞天奖3座“视帝”奖杯,就像一个资深业内人士说的那样,“一个演员,如果没有绯闻,没有八卦,没有和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类级别的导演合作,只靠自己一个劲地演戏,最后逐渐红起来,这样的演员才是真正有功力的好演员,张嘉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张嘉译大叔
失眠的熊大叔
发火的成本
张嘉译:发火的成本
发火的成本
老陕张嘉译
怪异
梨大叔说错了
张嘉译:“男人四十一枝花”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