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但演政治秀美味便有风险藏

2015-12-16 19:20
当代工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作秀政治家亲民

第一百五十回

有请张华先生接着讲

9月初,一场盛大的阅兵,相当程度上提振了国人的精气神。刷刷自己的朋友圈,您就会发现,老百姓的自豪感、自信心那叫一个倍儿增!

咱老祖先有话说得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打仗都是国家层面的大事,马虎不得。这当然没错,古今皆然,蛮荒时代,尤其如此。不过到了今天,内政外交处理问题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大可不必高高在上、保持神秘,甚至剑拔弩张。比如说,美食和政治就可以联系在一起。有些国家大事,在舌尖上就可解决,而且效果还很好。

您一定还记得习近平吃包子的这件事。习总书记以一个普通顾客的身份到包子铺排队、点餐、就餐,经网友微博传播之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老百姓交口称赞,原来国家领导人和咱一样,也喜欢这一口!普通的餐食,平易近人的举动,一下子拉近了领导和百姓的心理距离。

其实,古今中外有无数政治家以饮食、菜单作为塑造和展示政治形象、于无声处传播政治理念的载体,以及高层政治交锋的手段,当然,险恶毒辣的政治算计也不在少数。但无论哪种,大多数还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就说咱们古代,远在春秋时期,老子就给饮食涂上了政治的色彩,“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至今都是政治家信奉的至理名言,谁要是能达到这种境界,那绝对可以独步古今。

而群雄逐鹿、问鼎中原、鹿死谁手等与食物和政治有关的成语、俗语,在汉语词库中极其常见。鹿是可食用的美味,鼎是煮食物的大锅。古代英雄们把争夺社稷、领土的国家大事比喻为日常饮食,可见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那么几顿饭载入了史册。比如春秋时期的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赏给了三位功高震主的下属。这哥仨有勇无谋,互不买账:为啥你俩分而食之,却没有我的份?于是,三人自相残杀,齐景公也就解除了心腹大患。这便是“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也是饮食政治的著名案例。

更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恐怕非鸿门宴莫属。要不是项羽这个纠结狂,哪有后来刘邦的竖子成名,自然也就没有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绝唱了!还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要不是托大的曹孟德被“影帝”刘玄德忽悠,日后三国鼎立这事恐怕还真不好说,罗贯中也就编不出后续那么多神剧情了。宋太祖赵匡胤也曾借助饭局摆平下属,不费一兵一卒杯酒释兵权,从此高枕无忧安坐龙椅。

诸位,上面的故事大都和算计有关,我们再说一些阳光的。比如清朝的“满汉全席”,最初的目的就是把满汉官员弄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喝酒,以便增进了解消除矛盾,为永葆大清江山而心往一处想。

据说抗战时期,川菜中有一道菜叫锅巴肉片,因为上菜时发出的“嗤啦”声响,被大后方人民命名为“轰炸东京”。可见,老百姓对抗战到底的坚决态度已经贯彻到了一日三餐中,日本法西斯焉有不败之理?

历史是鲜活的有情趣的,因为它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历史,是关于饮食男女的历史。若少喝几杯酒,少吃几顿饭,或许历史就是另一番模样。中国如此,外国也是一样,饮食与政治相伴而生,从来都没有泾渭分明过。

可以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方较早深刻认识到饮食政治功能的帝王。他常常在公开场合大快朵颐,目的是宣示自己胃口不错、吃吗吗香、身体倍儿棒。而且,此君还下令将凡尔赛宫的宴会程式化、标准化,如空间布置、席位安排、菜品摆放等一切均按标准,不得随意。这就为宴请赋予了政治内容,参加者的身份等级和政治秩序就此建立起来。

19世纪初期开始,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不断高涨,饮食也被利用起来——餐桌上吃什么,成为民族认同的标志。被外族统治的国家和地区的饭店,纷纷以本民族语言书写菜单。甚至原本是习以为常的食品,被宣布是“国家食品”、民族传统食品,试图唤起民族统一、独立的情绪。

进入当代,竞选政治逐渐成熟,大众传播媒介被广泛应用到选战中,饮食就成为重要的政治符号。里根得以上位,电影明星的知名度为他助力不少,但他喜欢吃果冻豆的习惯更是赢得了许多美国人的青睐。在老美看来,一个银幕上的硬汉,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客,居然喜欢小糖果,童心未泯实在难得!为萌萌哒的里根点一个大大的赞——投票给他吧。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不仅时时“秀肌肉”,而且也常常晒晒他的口味。奥巴马到汉堡店啃汉堡的照片时常在社交网站上风传,他还在汉堡店里宴请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两人挽起白衬衫的长袖,大口吃着汉堡,还情侣似的共享一份薯条,让人觉得好有爱哦。

奥巴马的举动,是向他的选民说明:我奥黑也是普通人一个,吃的都是普通食物。这不,他曾经到华盛顿最大的黑人社区的饭馆吃饭,也曾在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访时独自造访旧金山唐人街的中餐馆。奥巴马的国际口味还不止于此,墨西哥菜和意大利菜也非常符合他的味蕾。说到底,奥巴马什么时候“出宫”去吃什么菜,那还得根据他的内政、外交政策来定。

西方政治家中,以饮食来打“亲民牌”的不止奥巴马,德国女总理默克尔也是其中翘楚。德国人喜爱香肠,政治家就必须掌握娴熟应对各种香肠的本领。默克尔曾经参加一场长达5小时的“海员聚餐”,不仅香肠吃得有滋有味,而且表现出了令国人满意的食量。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对肠胃以及身材那可是极度的摧残。不过德国民众看了喜欢——你的肠胃可以忍受、解决这些食物,你就有能力消化、解决各种政治难题。

诸位,你别以为吃个汉堡、嚼根香肠是容易事,打“亲民”牌也有不少搞砸的。

国外民众认为领导人吃相也很重要,稍有差池就会得到负分。前任eBay总裁梅格·怀特曼就是倒霉的一位,原因是她吃热狗的样子太做作:不仅借助餐刀将热狗切成小块,再一块一块放进嘴里,而且还翘着小指。如此吃相太过文雅,这和寻常百姓拿起来大口啃的方式实在格格不入。一个翘着“兰花指”、小口细嚼慢咽的人,被美国人看作是挑剔且难以接近,怎能将关系众人的政治事务托付给她?

中国有不少地方官员也在学习打“亲民”牌,可惜很多百姓却不认同。有地方官员自己买票乘地铁,据说是被电视台记者“偶遇”,拍下片子在地方新闻中播出,结果被舆论批评为作秀。还有地方官员趁着黎明时分的黑暗和清洁工一起上街扫街道,也被记者“偶遇”,只有这位官员没戴口罩的新闻照片迅即被指作秀。这样的亲民,难怪老百姓只有“呵呵”了。

所以说,“亲民”有风险,出去吃包子、吃汉堡那还是要有相当的讲究!美国共和党人就专门为此出版过一本书,书名叫《如何吃得像一个共和党人》,教育官员如何在公共场合吃东西。

其实,早在1825年,法国政治家兼美食家让·萨瓦兰在其著作《厨房里的政治家》中就说到,食物从来都不是单纯地为了填饱肚子、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而是治国理政的一种手段。言下之意,政治家要想获得民众的信赖和支持,就必须表现出亲民的一面,无论你是作秀还是发自内心,政治家都要学会这种公关方式。

诸位,我觉得这话说得相当靠谱。因为在日常的饮食过程中,人们更容易产生认同感,有了认同才可能接受影响,进而形成共识。这就是政治美食学,也是生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虽如此,但如何规避上面说到的“风险”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娴熟驾驭理性政治和感性政治。前者是指以理性的“使人可以确信的东西”来获得人们对政治合法性的支持,后者则是指以感性的“使人激动的东西”调动人们的情绪和感情来维护权力。在很多时候,感性政治更具有人情味,更温情脉脉,更有亲近感。咱们习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办公室陈设的展示和公开家人的照片,都属感性政治的纯熟运用。这种方式,以人们熟悉的事物,展现领导人邻家大叔的形象,自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习大大”的称谓就是民意的体现。

舌尖上的政治是感性政治,乘地铁、扫大街也是感性政治,要被人民点赞,必须是感情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不受待见的作秀。只有心里装着人民,才能将只可偶尔为之的政治秀转化为内在的日常自觉行动。这样的“作秀”,老百姓也会欢迎的。

这正是:

食物虽小蕴意多,政治人物善掌握。

亲民作秀仅一线,发自本心别做作。

猜你喜欢
作秀政治家亲民
范仲淹画粥苦读
竖琴乐手:手势真不是作秀
生活,让数学更加“亲民”
笑一个
作秀过敏症
周公作礼
挽衣留谏
政治家与鞋 ——艾马德(约旦)▲
作秀离灾难最近
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