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际化是合肥重要发展方向

2015-12-17 09:30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安徽园林 2015年4期
关键词:合肥建设发展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吴存荣

提升国际化是合肥重要发展方向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吴存荣

一、城市定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合肥1952年成为省会,但直到1995年才正式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五里墩立交桥是标志性工程。2005年,合肥开展大拆违;2006年启动大建设,进而开启了“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800平方公里巢湖纳入合肥版图,形成合肥新的特色与亮点;另一个特色就是创新,这样,合肥提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也就是要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上把合肥定位为与南京、杭州并列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将合肥的城市定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3月,合肥又成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发展的最大特征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而带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首先交通。目前,合肥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际机场、港口航运等为重点的对外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实现了从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而在城区交通方面,合肥也以高架桥、主干道路、轨道交通、支路网等,构建起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

另外,在环境保护上。合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城湖共生”理念,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绿色森林增长、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四大行动,努力打造“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生态宜居城市。

新兴产业的壮大。这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年,合肥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型显示、机器人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入选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燃气轮机、量子通信等一批新的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城市发展,民生至上。合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这几年,在各类“幸福城市”评比中,合肥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另外,在扶贫攻坚方面,力争明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

二、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合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1年,我们提出到2020年的一个发展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指标进省会十强”。现在看来,这一目标有望提前五年左右实现。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GDP总量居省会城市第12位,增速居第3位。1~10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省会城市第9位,增速居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第5位;进出口总额居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第11位。现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近5%。到今年年底,合肥财政收入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有望接近万亿元大关。

现在的合肥,可以用“五个城市”来概括:一是文明城市,今年2月份,合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二是幸福城市,多次入围“中国幸福感十强城市”榜单,且位居前列;三是创新城市,合肥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四是生态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批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五是平安城市,三次捧得“长安杯”,获评“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第一名”。

未来的主要目标就是打造经济发达、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合肥要实现经济总量位次不断前移、经济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创新能力进入全国一流,民生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项工作继续当好全省发展排头兵,确保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合肥的发展定位有五个关键词:第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将形成“米”字形高铁格局;第二、副中心,将合肥建设成为与南京、杭州并列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第三、都市区,大力推进合肥都市区建设;第四、国际化,把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合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五、开放高地,把合肥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摘自《新安晚报》12月10日)

猜你喜欢
合肥建设发展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