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研究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17 08:47龚戬芳郑舟军
护理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研究法教学法

龚戬芳,郑舟军,韩 焱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护理教育】

模拟研究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龚戬芳,郑舟军,韩 焱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目的探讨模拟研究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科研技能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培养途径。方法对浙江某学院2011届136名护理本科生采用模拟研究法开展《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以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为主线,由护生主动形成自身的研究问题,并围绕该问题逐步展开科学研究,撰写科研报告。另以传统教学法的2010届137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运用自行设计的科研技能自评量表对2组护生进行科研能力测评;并运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拟研究法护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与传统教学法护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科研技能评估的六个维度得分在2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研究》教学中,采用模拟研究法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科学研究技能,值得进一步完善。

模拟研究法;护理研究;科研技能

2011年护理学在我国学科目录中提升为一级学科。因此高层次护理人员研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护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而《护理研究》又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护生所学的科研知识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真正掌握[2]。但是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护理本科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尚不成熟[1]。为探讨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的研究能力,使之持续性发展与完善,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我们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模拟研究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浙江某学院2010届与2011届273名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入学层次为高中毕业生。其中,对2011届136名护生进行模拟研究法进行教学。该组男生6名,女生130名;年龄20~24岁;对2010届137名护生进行传统教学法。该组男生7名,女生130名,年龄21~24岁。纳入研究时,2组护生均已修完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包括《预防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经考核,均已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且所有护生均已在第2学期短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报告,但未参与过任何与护理科学研究有关的活动或课题。2组护生的医学基础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 《护理研究》课程设置在第5学期,共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采用胡雁[3]编制的《护理研究》教材。教学计划安排理论课每周4学时,实验课每周2学时,8周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2.2 传统教学法的实施 传统教学法组采用理论授课和实验相结合。前者注重护理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后者则在提出针对护理研究某一步骤中的具体问题后,强调由护生进行自主分析解决,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2.3 模拟研究法的实施 模拟研究法是以护理科学研究的步骤作为本课程的“模拟链”,包括科研选题、文献检索、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处理和论文撰写等步骤。

2.3.1 教学准备 在教学初期,教师做好充分的课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授课方式、辅导模式等相关细节问题与内容。

2.3.2 教学实施 在课程教学开始,首先由教师将教学计划、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等相关内容告知护生,要求护生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教师讲授的每一章节的理论内容,同步开展某项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第1周,当教师将“科研选题”一章中的理论内容讲解结束后,要求护生利用已掌握的护理专业知识,理解并明确个人的模拟研究领域与方向。该方向可以从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文献检索或参与教师的专项研究过程中获取;第2周,教师讲解“文献检索”一章后,要求护生利用现有的本校图书馆数据库,包括中文与英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模拟研究方向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并请教专业教师,主动拟定模拟的科研选题;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利用实验课,采用小组讨论、护理文献资料剖析等方式,及课后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以确保每位护生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饰,并确定。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继续讲解“科研设计”一章的理论内容,以同样方式帮助护生围绕自己的选题,制定最优的研究方案等,如此循环,以课程教学内容,即护理研究的各步骤逐步展开,逐一帮助护生完成模拟研究的选题、设计、样本含量的估计、量表的制定与评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护理研究的全过程。

2.3.3 教学评估 通过模拟科学研究的这条 “学习链”,将所有与护理研究有关的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护生完整地理解、掌握护理研究相关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模拟的、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后要求护生根据自己完成的科研内容撰写1篇3 000字左右的科研论文。教师对论文进行评估,但对护生完成的课题与论文不要求立项或发表。

2.4 时间安排 本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论讲授与一对一课外辅导安排在《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8周时间内完成,然后安排6周时间要求护生进行科研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论文撰写,共计14周。期间根据选题的特异性,个别护生可以适当延长至学期结束,以保证每位护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论文的质量。

2.5 评价方法 在征得所有护生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科研技能自评量表在本课程开课之前和论文完成之后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2组护生6项护理科研技能掌握程度,以评估模拟研究法对护生的科研能力的影响。发放量表273份,回收273份,有效量表273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

2.6 调查工具与评价方法 在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前三届护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生科研技能自评量表,内容包括:发现护理问题能力(4个条目)、文献检索能力(5个条目)、科研设计能力(6个条目)、计划实施能力(3个条目)、资料处理能力(3个条目)和论文撰写能力(6个条目)等6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无法做到”计0分,“较少做到”计1分,“尚可做到”计2分,“经常能做到”计3分,“完全能做到”计4分。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的科研技能越强。量表使用前随机抽取20名护生进行预测,获得重测信度为0.853;并邀请5位具有较多科研成果的护理学专家,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量表的维度、条目与护生科研能力的相关程度进行评价,获得各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均在0.78以上,总量表的内容效度(S-CVI)为0.901。因此,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 结果

模拟研究法护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与传统教学法护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个维度,包括发现护理问题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设计能力、计划实施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得分,模拟研究法护生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护生(P<0.05),见表 1。

表1 模拟研究法与传统教学法护生科研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1 模拟研究法与传统教学法护生科研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模拟研究法组 传统教学法组(n=136) (n=137)发现护理问题能力 4.537±1.074 3.075±0.815 0.000文献检索能力 9.824±1.017 7.035±1.623 0.000科研设计能力 7.397±0.945 5.728±1.438 0.000计划实施能力 12.096±0.957 9.328±0.884 0.000资料处理能力 10.838±0.845 9.912±1.120 0.000论文撰写能力 22.360±1.780 17.795±1.936 0.000科研能力总分 67.052±2.586 52.873±2.629 0.000维度P

4 讨论

4.1 模拟研究法的实施背景 目前护理院校开设的《护理研究》课程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在课程结束后,又无系统而规范的科研训练;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较低,教师的科研经验和科研指导能力也不能适应护理本科生的要求[4],使得护生所掌握的科研知识结构较为松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降低了护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同时,由于护理研究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复杂性,也难以在专业课的学习或临床实践中,再次激发护生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去训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效果“昙花一现”,护生与教师的努力均付之一炬。

4.2 模拟研究法的教学效果 模拟研究法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科学研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护生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形成自身的模拟研究问题,并围绕该问题逐步展开科学研究的相关步骤,并撰写科研报告的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模拟研究法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确定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计划实施、资料处理和论文撰写等六个方面的能力(P<0.05)。但护生的科研总分较低,为(67.052±2.586)分。这与护生首次接触科学研究有关。而且本科护生获取的初步研究能力主要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和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并不是在大学期间就期望成为专业性研究人员[5]。

4.3 模拟研究法对护生选题能力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研究法始终强调以护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理论授课与课外引导下,主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和最熟悉的护理问题,由护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整个选题过程,从而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态度[6]。同时,通过自主提练并形成研究问题,可以促使护生对科研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进一步强化了护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7]。另外,护生选择的研究问题具有个体特异性,致使每位护生在模拟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千差万别,这就决定其必须独立面对,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训练其综合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4.4 模拟研究法对护生科研技能的影响 护生在整个模拟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文献查询,不仅可以强化其文献检索技能;同时通过文献资料,可以启发和充实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积累间接的科研经验和感性认识,结合教师的理论讲授和课外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设计、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技能。

4.5 模拟研究法对护生专业知识和科研意识的影响 模拟研究教学法是由护生建构知识,教师只是护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8];同时护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当前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新进展及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等等内容通过护生主动检索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为护生提供了展示和检验自己能力的最佳平台,从而强烈地激发护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护生能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快地掌握护理专业及其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了护理研究的理论知识与专项研究课题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护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模拟研究法还可以增强护生科研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储备,了解护理专业的最新研究领域,同时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研究内容进一步延伸,为培养护生持续性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4.6 模拟研究法存在的问题 模拟研究法对《护理研究》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课内授课、课外辅导与护生模拟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科研指导能力,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才能锻炼护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1]张美芬,尤黎明,刘 可,等.我院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2-134.

[2]赵 龙,韩 爽,卢 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6.

[3]胡 雁.护理研究[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24.

[4]王欣鹃.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调查及对我国高等学校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3,27(7):2084-2087.

[5]王 婷,王维利,栾贝贝,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及应用效果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9):25-28.

[6]宁 琛,程慧琳,钟清玲.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护理科研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J].护理学报,2007,14(7):31-33.

[7]黄贤伟.对我院本科护生护理科研现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0(2):352-355.

[8]由 娟.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A):567-568.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in Teaching of Nursing Research

GONG Jian-fang,ZHENG Zhou-jun,HAN Yan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of Nursing Research,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search skills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seek an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Methods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was carried out among 136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grade 2011 in the course of Nursing Research.The basic steps of nursing research were taken as the main line in the teaching.The students formed research questions then conducte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s and reported their findings.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carried out among another 137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grade 2010.The research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was measured by a self-designed scale.The data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were analyzed through ANOVA.ResultsThe total scores of research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with 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the scores of six dimens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kills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methods(P<0.05).Conclusion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of Nursing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student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which deserves for further study.

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Nursing Research;research ability

G424.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04

2015-02-14

龚戬芳(1969-),女,浙江上虞人,硕士,副教授。

方玉桂]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研究法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2007—2016年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研究法”教学模式在《功能性食品》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心血管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
前瞻性研究法和经验治疗法在改善妊娠贫血和分娩结果中的效果比较
在社会政策研究中使用生活史研究法:“第三部门”/公共部门跨界案例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