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家庭动力学出院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5-12-17 09:00罗玲英倪嘉璐
护理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达标率动力学家属

罗玲英,倪嘉璐,周 琼

(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广东 广州 511430)

【临床护理】
※内科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家庭动力学出院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罗玲英,倪嘉璐,周 琼

(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广东 广州 511430)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排在第3位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正确按照要求进行治疗,但在出院后其遵医程度却大大下降。遵医程度低与血糖控制不佳、发病率及早期死亡风险增加相关[2-3]。Kuisma等将家庭定义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家庭动力学能够反映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独特方式[4]。家庭动力学理论认为:慢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打击;同时,又作为一个应激源对患者的家庭造成影响,家庭因其成员患病会受到心理、躯体和社会等多方面压力的冲击,可能产生适应不良等家庭功能障碍和相关的健康问题。而家庭又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康复过程中的主要照顾者,家庭的支持程度和照顾能力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程度,有效控制糖尿病,本研究尝试应用家庭动力学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探讨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条件:(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无严重急性并发症;(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基本的阅读、书写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4)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将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 32例,女 28例,年龄(62.2±7.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性肾病12例,合并冠心病13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 26 例,年龄(62.5±7.2)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性肾病9例,合并冠心病1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时,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回家后配合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家庭动力学理论对家庭功能进行护理干预。家庭动力学是反映家庭问题的一个窗口,护士可以根据家庭动力学的评估了解患者家庭的特点及其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家庭进行全程、全人护理。

1.2.2.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形成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及家属的无缝衔接机制,提高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的问题解决能力。患者出院后第1周及每月月底,责任护士均进行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程度及家庭的配合情况。每月1次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常见症状等,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每半年举办1次联谊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加,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使患者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于治疗依从性差、家庭支持不足、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联系患者所在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随时上门随访服务,提高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的问题解决能力,积极配合治疗。

1.2.2.2 改善沟通方式,促进情感交流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转归,进而对患者的生活劳动能力及生命质量产生影响。家庭动力学的重点在于通过护理干预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帮助家庭调动内部资源和自身的调节能力(如亲密感、沟通能力),使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和配合患者治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应激、焦虑情绪。对于患者年龄较大、性格内向、病情较重、家庭情感交流与沟通障碍、家庭社会支持较少家庭功能失衡的家庭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时联系社区医护人员上门随访提供危机干预。家庭成员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承认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表示理解,指导患者摆脱焦虑情绪的方法,增强健身运动,适当地户外活动,培养兴趣与爱好,督促合理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糖。

1.2.2.3 行为控制方式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科学的控制饮食、参加运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干预前评估家庭具体情况,家属与患者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包括:自觉监测血糖、根据标准体质量、热量来计算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教会患者怎样分配3餐食物及合理安排膳食结构,教会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强度、确保运动安全等。提高其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协助、督导患者配合各项治疗方案的同时,使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社区医护人员每月1次上门家庭随访对患者和家属(配偶或子女1人参加)介绍 2型糖尿病的饮食、运动、遵医服药、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关知识。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其依从性,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给予治疗方案和护理指导。

1.2.3 效果评价方法

1.2.3.1 遵医行为 根据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实际内容,结合国内有关文献[6]自制“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该表包括自觉监测血糖、按医嘱服药、糖尿病饮食、控制体质量、适当运动、控制情绪6项内容,其内容效度为0.82,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 0.712,重测信度为 0.859。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向患者及家人作充分解释后,由患者自行填写。

1.2.3.2 血糖达标 血糖达标是指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餐后 2 h 血糖控制在 4.4~7.8 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4%~6%[7]。

1.2.3.3 糖代谢指标 是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值。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的比较(例,%)

2.2 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两组糖代谢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比较(±S,mmol/L)

表2 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比较(±S,mmol/L)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6.16±0.84 6.11±0.51 7.42±6.52 7.26±3.59 7.11±0.68 6.06±0.45对照组 60 6.12±0.03 7.19±0.23 7.45±5.35 8.88±4.65 7.07±0.64 6.91±0.51 t 3.21 118.79 0.97 162.19 3.21 34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2.3 干预6个月末两组遵医行为的比较 干预6个月末两组比较,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干预6个月末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比较(例,%)

3 讨论

3.1 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遵医行为 家庭动力学从个人、家庭和护理工作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出发,基于Bamhill的理论模型对家庭动力进行全面的评定,强调对患者个体进行护理[7]。被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9.8%的家庭存在功能障碍,家庭功能良好者仅占57%,低于国内一些普遍老年人的水平[8]。研究表明,发病的家庭聚集现象既受遗传因素决定,同时也有家庭共同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在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因而以家庭单位,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家庭护理能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护理,能降低出院患者再住院率及急诊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维持其尊严,鼓励学习自我照顾,从而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增进家属照顾患者的知识与技能。改善家庭功能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组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家庭成员为患者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疾病和困难,对提高他们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

3.2 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疾病控制如单靠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医、护、患、家属的共同努力,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家庭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家庭内部心理过程、行为、沟通及家庭和外部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科学,是反映家庭问题的一个窗口。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家庭动力学的评估,了解家庭的特点及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家庭进行支持和护理。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建立医院家庭双重监督机制,家庭监督员可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本研究应用家庭动力学理论,对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宣教,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在家属的帮助及督促下饮食、运动、用药、心理、自我管理赋权等方面干预较对照组有明显效果,血糖达标率、糖代谢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有效控制血糖,进而较好的控制病程进展。

应用家庭动力学进行护理干预,拓宽了干预的场所和方法,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起有效的家庭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帮助和监督作用,提高患者的遵医程度,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糖尿病。

[1]赵 磊,化前珍,王 波,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5):1-5.

[2]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0-502.

[3]刘艳红,龙彩霞,余桂芳等.电话跟踪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2B):74-76.

[4]Kuisma M,Murtonen I,Paunonen M,et al.Family Dynamics of Families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Finland[J].J Adv Nurs,1997,26(6):1111-1116.

[5]Derstine J,Drayton-H argrove S.Com p 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M].Philadelph ia:Sajnders,2000:213-227.

[6]张作记.中国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10-118.

[7]Cyrino A P,Schraiber L B,Teixeira R R.A Educação Parao Autocuidado no Diabetes Mellitus tipo 2: Daadesão ao“empoderamento”[J].Interface(Botucatu),2009,13(30):93-106.

[8]王 昕,叶兰仙,任建功,等.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557-560.

Family Dynamics-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fter Discharge

LUO Ling-ying,NI Jia-lu,ZHOU Qiong

目的探讨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应用家庭动力学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达标率、糖代谢指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血糖达标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达到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

2型糖尿病;家庭动力学;护理

R473.5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2.029

2014-06-09

罗玲英(1977-),女,广东惠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江 霞]

猜你喜欢
达标率动力学家属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