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12-17 09:34陈建华化前珍应碧荷朱亚丽李楠楠苏向妮张利苹
护理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西安市慢性病患病率

陈建华 ,化前珍 ,应碧荷 ,朱亚丽 ,李楠楠 ,苏向妮 ,张利苹

(1.丽水学院 医学与健康学院,浙江 丽水323000;2.西安培华学院 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3.第四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4.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建华1,化前珍2,应碧荷1,朱亚丽1,李楠楠3,苏向妮3,张利苹4

(1.丽水学院 医学与健康学院,浙江 丽水323000;2.西安培华学院 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3.第四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4.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目的了解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6个行政区806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83.3%,单种、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分别23.8%、59.4%。其中前5位常见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白内障、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其患病率依次为43.3%、26.2%、25.8%、19.7%、12.7%。家族史、增龄、超重/肥胖及不经常锻炼身体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以多种慢性病共存为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强慢性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尤其针对有家族史、处于超重/肥胖状态及不经常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开展慢性病综合性干预迫在眉睫。

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慢性病;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群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研究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我国老年问题的核心之一。有研究指出,了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能有效预防约80%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及40%癌症的发生[1]。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并探讨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6—11月,在西安市6个行政区(新城区、碑林区、未央区、莲湖区、灞桥区、雁塔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行政区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2个社区,每个社区内再按居民楼整群抽样。纳入标准:年龄≥60岁,社区居住≥5年或每年居住≥5个月,自愿参加研究并能积极配合完成问卷者。排除标准:意识、听力或视力严重障碍者,瘫痪或残疾等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

1.2 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分2部分。(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高、超重/肥胖及体育锻炼等23个项目。其中①超重/肥胖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推荐指标[2],即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m2),<18.5 为轻体质量, 18.5≤BMI<24.0为健康体质量,24.0≤BMI≤27.9 为超重;BMI≥28.0为肥胖。本研究中,以BMI≥24.0界定为超重/肥胖;②体育锻炼:每周运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 min,判断为经常体育锻炼[3]。(2)慢性病情况调查表[4],为在护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进行编制,主要涉及9大系统共30多种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被调查者均经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生明确诊断患有慢性病。经预调查后用于正式调查。

1.3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问卷的形式结合简单的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开展调查。体质量计经计量认证,每次测量前均经专人试测。身高、腰围和臀围的测量尺统一提供,并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测量。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学院在读研究生担任调查员,调查前征得老年人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赠予完成问卷的老年人小礼物。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826份,回收有效问卷806份,有效回收率97.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回收问卷审查合格后双份录入;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运用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慢性病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组老年人年龄60~88(71.4±6.8)岁;男性 262 名(32.5%),女性 544 名(67.5%);文化程度:文盲 116 名(14.4%),小学 190 名(23.6%),初中 255 名(31.6%),高中/中专/中技 165 名(20.5%),大专/本科 80名(9.9%);婚姻状况:已婚 538名(66.7%),丧偶 263 名(32.7%),未婚 1 名(0.1%),离婚 4 名(0.5%);居住状况:独居 126 名(15.6%),与家人同住 680 名(84.4%);宗教信仰:有 122 名(15.1%),无 684 名(84.9%);既往职业:干部 125 名(15.5%),工人 401名(49.8%),专业技术人员 74名(9.2%),教师 35 名(4.3%),农民及农民工 84 名(10.4%),其余87 名(10.8%);目前工作状况:兼职 29 名(3.6%),退休在家 777 名(96.4%);医保状况:有 737 名(91.4%),无 69名(8.6%)。

2.2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83.3%(671名),单种病患病率为23.8%(192名),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59.4%(479名),其中2~3种慢性病患病率36.1%(291名),4~5种慢性病患病率 19.0%(153名),6 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4.3%(35名)。前5种最常见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居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之首,详见表1。

表1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前5位分布(名,%,n=806)

2.3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2.3.1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患1种及以上慢性病者视为患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病在不同年龄组、目前工作与否、体质指数、有无家族史、是否经常锻炼身体及吃零食与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文化程度、既往职业、个人月收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名,%,n=806)

2.3.2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有慢性病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6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增龄、超重/肥胖、不经常锻炼身体是导致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806)

3 讨论

3.1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呈上升趋势且以多种慢性病共存为主 本研究显示,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83.30%,高于北京[5](82.81%)、上海[6](73.76%)、深圳[7](49.70%)、福州[8](64.96%)、河北[9](75.10%)、湖北[10](66.13%)等地。 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59.4%,高于福州[8](42.88%)、湖北[10](31.86%)等地。总患病率、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化前珍等[11]2009年关于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82.2%、47.2%)的研究报告。提示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呈上升趋势,且以多种慢性病共存为主。可能与医保覆盖率加大,增加了人们就医的可及性有关,同时也提示西安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方式仍有待改进和提升。

3.2 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3.2.1 有家族史、超重/肥胖、增龄及不经常锻炼身体是老年人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按危险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家族史、超重/肥胖、增龄、不经常锻炼身体。其中,家族史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慢性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与相关报道一致[4],可能与遗传基因本身的作用及同一个家庭中相似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超重/肥胖是慢性病高发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12-13],与超重/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性有关。有研究进一步指出,肥胖和超重引起的骨关节炎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约58%的糖尿病、2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 8%~42%的某些癌症归于BMI超过21 kg/m2[14]。增龄是慢性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该结论与以往报道一致[15-16]。慢性病的发生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并持续达到一定时间所引起,且受社会经济及医学发展的影响使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年龄增长导致生理功能的衰退、身体机能的下降及慢性病种类及并发症的增多,因此,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增龄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70~7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尤为明显。

3.2.2 老年人目前工作与否对慢性病的影响尚未定论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在目前工作与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目前工作与否并未进入到回归方程。这一结论与范涛等[16]的研究不一致。可能与适当的工作有助于延缓脑细胞衰老,同时有助于老年人沟通情感并增加社会支持,从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促进老年人健康有关。本研究也显示,60~69岁年龄组目前工作的老年人占总工作人数的69.0%,且目前工作与否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可能与60~69年龄组的老年人身体相对较健康,更有能力和精力胜任工作有关。因此目前工作与否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纵向研究。

3.2.3 吃零食与否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有待探讨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在是否吃零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吃零食与否并未进入到回归方程。本研究中,55.3%的老年人吃零食,高于刘弘等[17]对上海市老年人吃零食(41.0%)调查的结果。本次研究对象选择零食种类主要以坚果类(28.2%)和饼干/点心类(26.1%)为主,很少以水果、奶制品等为主,提示该人群虽有吃零食的习惯,但选择零食的营养价值较低;大多数老年人吃零食的时间不限定(33.7%),在两餐间吃零食者占11.0%,也有部分老年人选择就餐时 (7.7%)和睡前吃零食(2.9%)。吃零食与否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可能与老年人对于零食种类及进餐时间的选择等有关,且吃零食对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是一个综合作用且时间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吃零食与否对老年人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仍有待于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为21.6%,可见社区老年人膳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这也提示应重视社区膳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呈上升趋势,且以多种慢性病共存为主,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高血压、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西安市部分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此外,有家族史、处于超重/肥胖状态及不经常锻炼身体的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鉴于该研究人群慢性病预防及营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超重/肥胖率超过半数,建议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慢性病预防及营养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其应重视有家族史、处于超重/肥胖状态及没有意识锻炼身体的老年人,逐渐引导老年人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保健、自身健康的现况及潜在的危险因素,鼓励并指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等,以降低或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延长老年人的寿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致谢]本研究得到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陈长生教授、王波副教授及王枫教授的指导与帮助,特致以衷心感谢!

[1]Habib S H,Saha S.Burde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Global Overview[J].Diabetes Metab,2010,4(1):41-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S].北京: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2.

[3]张建凤.李志菊,伊 朗,等.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31-33.

[4]孙丽娜,化前珍,陈长生,等.西安市部分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A):6-7.

[5]尹尚菁.北京市崇文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44-46.

[6]姚 红,姚中华,叶 盛,等.上海市南汇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人病学杂志,2010,30(10):1413.

[7]黄晓慧,练坚贞,程颖莲.深圳市皇岗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17-19.

[8]贾丽娜,袁 平,庄海林,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361.

[9]冯丽娜,陈长香,郝习君,等.河北省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及其就医用药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78-3479.

[10]柴 云,徐 曼,刘 冰,等.湖北省西北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2):86-88.

[11]化前珍,尼春萍,徐巧玲,等.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391-392.

[12]郭海英,马俊岭,史 历,等.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体质量指数与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探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3):221.

[13]Mcneil1 A M,Rosamond W D,Girman C J,et a1.The Metaolic Syndrome and 11 Years Risk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Diabetes Care,2005,28(2):385-390.

[14]Cella D F,Tulsky D S,Gray G,et al.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Scal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eral Measure[J].J Clin Oncol,1993,11(3):570-579.

[15]Weisberg S P,McCann D,Desai M et al.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Macrophage Accumulation in Adipose Tissue[J].J Clin Invest,2003,112(12):1796-1808.

[16]范 涛,曹 乾,蒋露露,等.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A):36.

[17]刘 弘,郭红卫,高围溦,等.上海市老年人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1):16-19.

Current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in Xi’an

CHEN Jian-hua1,HUA Qian-zhen2,YING Bi-he1,ZHU Ya-li1,LI Nan-nan3,SU Xiang-ni3,ZHANG Li-ping4
(1.Medicine and Health College,Lishui College,Lishui 323000,China;2.Medical College,Xi’an Peihua College,Xi’an 710125,China;3.School of Nursing,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4.Xi’an Health School,Xi’an 71005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main chronic disease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in Xi’an.MethodsWith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a total of 806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aged or over 60 from six districts in Xi’an were surveyed and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The prevalenc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in the sample was 83.3%.Those who suffered from one and at least two chronic diseases accounted for 23.8%and 59.4%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cataract,heart disease,cerebrovascular disorder and diabetes was 43.3%,26.2%,25.8%,19.7%,12.7%respectively.The history of family chronic diseases,overweight or obesity,aging and no exercise wer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hronic diseases.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especially the co-occurrence of a variety of diseases,among elderly community-dwelling in Xi’an is high,so their health remains poor.It is urgent to implement chronic diseases education particularly for those elderly people with family history of chronic illness,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with less exercise at present.

community-dwelling;elderly;health status;chronic disease;influence factors

R473.2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5.032

2015-05-12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1K15-04-02)

陈建华(1989-),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护师,助教,公共营养师。

化前珍(1952-),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学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编辑:吴艳妮]

猜你喜欢
西安市慢性病患病率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