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2015-12-18 01:18于晓甜曾继红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醒脑缺血性针刺

于晓甜 曾继红(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成都 610000

动眼神经麻痹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危害患者健康,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针刺疗法是其治疗的重要方法,疗效较好。本文就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6~75岁,平均(62.3±14.2)岁;男49例,女37例;病程1周~2个月,平均(4.3±1.2)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临床症状、合并疾病、既往针刺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 (n)

1.2 纳入标准 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或MRI磁共振检查确诊,可见脑梗死或脑栓塞病灶,且于2个月内发病;40岁≤年龄≤75岁;患者意识清晰,病情稳定,能接受并配合治疗;排除由重症肌无力、肿瘤、外伤、炎症、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癔病和颅内动脉瘤引起者;合并2型糖尿病、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不伴病情加重或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2]。

1.3 方法及评价指标 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并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g溶于250mL 0.9%生理盐水静滴,1次/d。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发病7d内主穴选取水沟、内关、三阴交,>7d主穴选取上星、印堂;配合完骨、合谷、风池和天柱,并选取太阳、睛明、球后、鱼腰、四白等局部穴位。观察组在发病7d内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取穴同对照组,>7 d者,选用小醒脑开窍针刺疗法[4]。针刺过程中把握正确的针刺手法和注意事项是保证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体位或坐位;针刺部位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选用32号(28mm)1.5寸不锈钢毫针。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应用快速进针法,平补平泻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半小时。观察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取穴同对照组,先针刺两侧内关穴,直刺0.5~1.0寸,提插捻转泻法后行针1 min;继而采用雀啄法针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以湿润为度;再针刺三阴交穴,沿胫骨后缘进针1.0~1.5寸,与皮肤呈45°角进针,针尖向后斜刺,应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10];发病超过7d者,选用小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即先针刺印堂穴位,使用轻雀啄法,刺入皮下后保持毫针直立,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然后,选取3寸毫针经由上星穴针刺,沿皮刺至百会穴后,旋转针柄90°,再用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行针1min;完骨、风池、天柱3穴均使用高频率小幅度捻转补法行针1min;四白、太阳、鱼腰、球后等穴位使用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睛明穴针刺得气后即止[11]。起针时应该立即按压针孔部位3min,预防眼内或皮下出血造成血肿。2组均每日针刺1次,2周为一疗程。2周后观察比较2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1.4 疗效标准 痊愈:恢复正常眼球运动,睑裂亦恢复正常,上睑下垂、复视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基本恢复正常眼球运动,睑裂较前增大,向患侧侧视时有复视出现,但视前方无复视,有所改善;有效:眼肌运动功能恢复轻微,眼裂大小基本正常,上睑下垂和复视情况改善明显;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3]。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11例,显效10例,痊愈19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有效10例,显效12例,痊愈14例,总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出现血肿、恶心和头晕各1例,不良发生率6.98%。对照组出现血肿、红色斑丘疹和恶心各1例,不良发生率6.9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眼神经麻痹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压迫或损伤动眼神经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上睑下垂、眼球正常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复视、斜视、调节麻痹等症状[5]。由于动眼神经发病部位特殊,为损容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积极研究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首先提出和创立的针刺方法,治疗法则为“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主要治疗脑卒中为主[6]。由于“醒脑开窍针法”处方为特定的有序组和形成,手法量学严谨,配穴规范,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效果更佳,在脑卒中的各期治疗中应用广泛[7]。

张中元[8]认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患者调节作用良好,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陈静等[9]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的眼球运动情况、瞳孔和眼裂大小改善情况优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较常规针刺疗法效果明显,与陈静等[9]报道相符。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肯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童毅,刘颖,杨光.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406.

[2]张威,肖伟.针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21-12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4]石岩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68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131-132.

[5]Kern H,Boncompagni S,Rossini K,et al.Longterm denervation in humans causes degeneration of both contractile and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apparatus and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apparatus,which is reversible by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a role for myofiber regeneration[J].J Neuropathol Exp Neurol,2004,63(9):919-931.

[6]郭晖.针刺与多种疗法结合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 470-1 472.

[7]韩天文,刘建明,李艳景.醒脑开窍针刺法改善震颤麻痹的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6):136-138.

[8]张中元.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4):348-350.

[9]陈静,曹辰虹,张妍.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3,30(9):534-536.

[10]邓树荣,王贤明,仝树坡,等.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0):113.

[11]甄君,欧建英,张雷,等.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4):370-372.

猜你喜欢
醒脑缺血性针刺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通络醒脑泡腾片经Nampt/SIRT1/FOXO3途径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
漫画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