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蝙蛾天敌寄蝇调查与寄蝇成虫生物学观察

2015-12-18 05:48蒋学建杨秀好李德伟罗辑
中国森林病虫 2015年2期
关键词:羽化桉树天敌

蒋学建,杨秀好,李德伟,罗辑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广西 南宁 530029)

桉树Eucalyptus spp.是广西重要的速生树种,栽培面积达200万hm2,占全国桉树面积的一半[1]。随着桉树的大面积栽培,加上后期经营管理的不科学,导致大量本土昆虫转移危害桉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3]。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er是广西和广东桉树林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蛀干害虫。前期的研究发现,桉蝙蛾主要分布在广西60个县(市),天敌主要有寄蝇、虫生真菌、啄木鸟、蚂蚁、鼠类、姬蜂等,其中寄蝇是最常见的天敌[4]。为了明确广西范围内桉蝙蛾天敌寄蝇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桉蝙蛾的控制效果,作者研究了广西寄生桉蝙蛾的寄蝇,为下一步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寄蝇的收集于2012,2013年的1至5月,分2次在广西不同市县的桉蝙蛾发生区,将带有桉蝙蛾的桉树锯成木段(锯点位于虫包以下30 cm,虫包以上10 cm,以避免伤害桉蝙蛾幼虫)带回实验室后放入铝合金框架40目纱网笼中,每天观察记录桉蝙蛾寄蝇成虫羽化数量,并用毒瓶收集寄蝇成虫后制成标本,待鉴定。收集寄蝇时,将位于笼侧面和顶部的寄蝇用试管口套住,稍左右晃动,待其受惊掉入试管底部后,立即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试管移到毒瓶上方,管口朝下,打开毒瓶,迅速移走大拇指,寄蝇掉入毒瓶后,盖好毒瓶盖子即可。

1.2 寄蝇成虫的生物学特性

1.2.1 形态观察 根据寄蝇的外形及雄性生殖器特征,依据参考文献[5~9]对标本进行鉴定。取寄蝇雄成虫若干,从尾部挑出生殖器,移至玻片上,在40℃的恒温干燥箱中放置12 h,烘干后取出在显微成像系统(Nikon实体解剖镜smz1500、Nikon数码照相机Digital Sight DS-L1)下拍照。

1.2.2 羽化时间观察 收集寄蝇成虫时,每天于10:00—20:00,每2 h观察并记录1次寄蝇的羽化日期、时间和数量,直至寄蝇羽化完毕,共观察6次。由于在预试验时观察到夜间只有少数的寄蝇羽化,所以将20:00—10:00这一时段羽化的成虫数归入10:00的观测数据。

1.2.3 交配和产卵习性观察 将桉蝙蛾木段放入笼中,每笼6根,再放入交配后的寄蝇成虫,每笼10对,设6个重复,每天观察寄蝇的交配和产卵习性,直至成虫死亡。试验中配制20%蜂蜜水滴在海绵上,以海绵浸透不滴水为准,并将浸透蜂蜜水的海绵平放在笼的顶部,每天更换1次海绵与蜂蜜水。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到寄蝇标本498头,经沈阳师范大学张春田教授鉴定,均为寄蝇科Tachinidae追寄蝇亚科Exoristinae埃里寄蝇族Eryciini舟寄蝇属Scaphimyia栗色舟寄蝇Scaphimyia castanea Mesnil,1955。

2.1 形态特征栗色舟寄蝇雄成虫体长6~12 mm。复眼裸,额宽为复眼宽的1/2,间额棕褐色,宽于侧额,侧额黑色,覆灰白色粉被,侧颜裸,覆灰白色粉被,宽于触角第3节,下侧颜栗红色;后头在眼后鬃下方具黑色小毛,颜堤鬃上升达颜堤之半,下颚须橘黄色,触角基部2节红黄色,第3节黑色,为第2节长的2倍,触角芒基部1/3加粗。胸部黑色,肩鬃3根,排成一直线,中鬃3+1,翅内鬃1+3,第3翅上鬃大于翅前鬃,腹侧片鬃1+1,小盾片黑色,小盾亚端鬃至基鬃的距离大于两亚端鬃之间的距离。翅淡色透明,翅肩鳞和前缘基鳞黄色,r4+5基部仅具1根小鬃,中脉心角弧形,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为心角至翅缘的2倍(图1a)。足红黄色,前足胫节具2根后鬃,中足胫节具1根前背鬃,后足胫节具1行梳状前背鬃,其中1根粗大。腹部长圆形,黑色,覆灰白色粉被,第1+2背板基部中央凹陷达后缘,具中缘鬃1对,第3~5背板具狭窄银白色粉带。生殖器肛尾叶端部纵裂,长钳状,前端尖,侧面观手指状(图1b,c,e),侧尾叶宽短,片状,长度约为肛尾叶的1/2(图1b,c,d)。

图1 栗色舟寄蝇形态特征

2.2 分布及寄生率栗色舟寄蝇模式产地位于越南北部Tonkin,国内广西、浙江和北京曾有报告。作者共调查了38个县(市),有29个县调查到寄蝇的分布,约占本次调查的76.32%。说明该寄蝇在广西全区的分布范围很广(图2)。栗色舟寄蝇对桉蝙蛾的平均寄生率为8.09%,其中昭平县和西乡塘区(高峰林场东升分场)的最高寄生率达到33.33%。

图2 栗色舟寄蝇在广西分布图

2.3 成虫生活习性成虫在1天内任何时段都可羽化,主要集中在08:00—10:00和16:00—18:00,羽化数量分别占总量的21.64%和32.32%,因此可以认为这2个时段是寄蝇羽化的高峰期(图3)。

图3 栗色舟寄蝇成虫的羽化节律

成虫羽化后在笼内爬行或飞行都非常迅速,2头寄蝇相遇后立即掉头离开,很少观察到交配行为。每笼中一般同一时段只能观察到1对成虫交配,交配持续时间约30 min。观察发现,栗色舟寄蝇的产卵方式为卵胎生,即交配成功后,卵在成虫体内开始发育,约1周后,幼虫在卵内发育成熟,此时雌成虫将卵产出,幼虫立即破壳而出(图4)。产卵时,雌成虫在桉蝙蛾虫包周围搜索,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卵产在虫包中,深度一般为0.7~1.1 mm,与雌成虫产卵器长度有关(图5)。

图4 栗色舟寄蝇待产的卵

图5 栗色舟寄蝇雌虫产卵器

栗色舟寄蝇主要寄生桉蝙蛾幼虫,尤其喜好老熟幼虫,不寄生蛹和成虫。初孵幼虫非常活跃,能迅速进入桉蝙蛾虫道寻找幼虫,找到幼虫后从幼虫节间膜处进入虫体寄生。

3 结论与讨论

广西全区共有60个县级行政单位有桉蝙蛾的分布,由于工作量极大,本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8个县进行调查。加之,一些地方桉蝙蛾发生区山高林密,导致采集到的木段偏少,给寄蝇收集造成一定困难。虽然如此,本次调查还是发现76.32%的调查区域有栗色舟寄蝇的分布,另外,2012年未调查到栗色舟寄蝇的县,大多在2013年的调查中有发现,因此,作者认为该寄蝇的分布区超过本次调查的范围。

桉蝙蛾在3龄后钻入桉树木质部中形成蛀道,蛀道口有虫包包裹,天敌很难进入。因此其幼虫和蛹期的天敌种类偏少。而栗色舟寄蝇做为桉蝙蛾重要天敌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它的产卵器长度约0.7~1.1 mm,能将卵产在桉蝙蛾虫包中;其次,它的寄生方式为伪胎生,寄蝇产出的卵能很快孵化出幼虫,而初孵幼虫非常活跃,能迅速爬入蛀道内并找到桉蝙蛾寄生。这些特点既能保护寄蝇卵,防止蚂蚁等寄蝇天敌的危害,又能使幼虫可以较为容易地突破桉蝙蛾的自我防御,因此栗色舟寄蝇是防控桉蝙蛾的有效天敌,具有较大的保护利用价值。

本研究中共收集到寄蝇标本近500头,通过初步观察发现其体长变化很大,小的6 mm左右,大的达到12 mm,相差近1倍。体长的差别可能与寄生同一寄主的寄蝇数量有关。另外,寄蝇的大小与产卵量,以及产卵量与寄生效果的关系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志谢:沈阳师范大学张春田教授鉴定了栗色舟寄蝇标本,广西各区直林场和市县森防站相关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 庞正轰.中国桉树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和发生趋势预测[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3):192-206,216.

[2] 杨秀好,蒋军林.广西森林病虫灾害经济损失评估[J].广西林业科学,2005(1):21-25.

[3] 庞正轰.中国桉树害虫现状和防治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1(4):169-170.

[4] 杨秀好.桉蝙蛾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5]王一丁.四川省和重庆市寄蝇科种类检索表(Ⅱ):膝芒寄蝇亚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9-95.

[6] 刘银忠、赵建铭.山西省寄蝇志[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140-160.

[7] 杨定.河北动物志:双翅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55-818.

[8] 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森林昆虫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07-411.

[9] 薛万琦,赵建铭.中国蝇类: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61-2177.

猜你喜欢
羽化桉树天敌
悼留民兄
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果园天敌(续)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碰到天敌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