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软件校园正热,靠谱吗?

2015-12-18 08:30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搜题难题题目

核心提示:家庭作业碰到难题不会做怎么办?现在,小伙伴们有了新选择,就是使用一些号称“解题神器”的手机搜题软件。在这些软件中,只需将题目的题干按要求拍摄并上传,几秒钟内就会获取解析及答案,这些软件最高有着几千万次的下载量。对此,有的家长认为搜题软件的确好用,能帮助孩子解决做不来的难题;也有家长和老师认为,搜题软件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和偷懒的习惯,如果一遇难题就使用搜题软件求答案,学生易养成不动脑子求省力的懒汉思想。

【背景】

学霸也爱用搜题

不久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三中学初二学生张辰欣发现了一件“神器”——搜题软件。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下载一个软件,把不会的题目拍照上传,马上就能出来答案。

山西省实验中学学生刘卓然也是搜题软件的忠实用户。虽然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在前列,但她每周末仍然要给自己补补课,“刷刷题”,通过多做课外习题巩固知识。刘卓然觉得,在家独自做题时,遇到难题没有老师可以求教,父母又辅导不了,这时搜题软件就派上了用场。“我觉得这是个很有用的工具。”

目前手机应用市场上,有小猿搜题、作业帮、学霸君等多种搜题软件,这些软件主要针对中小学生,题目范围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均有详细的答案解析,甚至连作文都能搜索,搜索结果还能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应用上。

【解读】

搜题软件走红折射教改难题

曾  校

技术工具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方便“求知”的同时,也增加了“求懒”的系数。尤其是一些自控力不太强的学生,容易将搜题软件简单异化为应付作业的“帮凶”。即便知道解题方法,为了图方便、求省事,宁可拍照求解,也不愿动脑费心。长此以往,平时的作业或许能完成得更加漂亮,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有可能直线下降;看似节省了时间,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却没有提升。

搜题软件为何会风行?其实,这与一直以来学生作业过于要求标准答案有很大关系。看重论证结果,轻视思考过程的成绩评价导向,也促使学生在解题道路上“抄捷径”。当我们在指责软件开发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教育大计”,劝导学生“少用、慎用搜题软件”时,其实更应该思考,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该做怎样的调适?

“难题一拍,答案秒出。”互联网时代,任何领域的痼疾,都可以有多重意义的解读:它们既是市场开发的空白,也是深化改革、破旧立新的突破口,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有教育人士曾总结,布置作业的目标无非两点: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运用,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促成这两点的关键,就在于作业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青睐搜题软件,很大程度上源于常年在“题海中挣扎”,始于“没有含金量的重复劳动”。既然作业布置都在“偷懒”,难怪学生答题也“犯懒”了。

搜题“神器”的走红,其实也是给我们提个醒。

【争鸣】

搜题软件风靡,不必过于担忧

郑渝川

很显然,中小学生、毕业生、上班族等群体是人工智能成果应用的受益者。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被认为会对教育带来直接冲击,例如机器化、智能化教学设备会替代教师。相类似的,在很多职业领域,机器人正在“抢夺”人的工作(实现岗位运转的机器化、自动化),如应用日渐广泛的自动写作软件,已经开始让新闻媒体记者、财务分析师、律师等知识型就业岗位的供给总量减少。

另一方面影响是,搜题软件等人工智能成果应用,正在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甚至记忆方式。

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如果延续现有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后布置作业来巩固学习成效,更多学生将会把搜题软件用来直接搜出解题过程和答案。用搜题软件来推导解题过程,继而巩固学习成果的学生,只可能是同类群体中的极少数。原因很简单,青少年群体乃至其他年龄群体,都很难抑制行为驱动过程中的惰性和短视。

大量布置作业来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效的学习方式,因而受到挑战。对此,肯定会有教育部门官员和教师试图通过禁止搜题软件等应用,来规避上述挑战。问题是,搜题软件应用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就可以管住或者禁掉的,这类软件应用每一天都在更新,大量的创新创业者和企业都在设法让搜题软件变得更好用,题库更完善。

曾有心理学、语言学专家分析指出:古代早期,人们口口相传,传承文化和知识;书面文字发明后,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担忧,文字文化将摧毁口语文化而让人类陷入冲动与迷茫。而今的转型,是文字文化以及相应的记忆方式、学习方式,向数字文化、视觉文化、场景文化的整体转变,会创造出新的学习方式、信息处理方式,重新建立认知体系。

学习是为了“创造”  搜题软件只能培养懒汉

刘小娟

使用搜题软件可大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速度,还能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可如果学生一遇到难题就使用搜题软件,求快求答案准确率高,不但学生自己不清楚平时学习哪些知识点还掌握得不到位,而且作业交上去后,老师一看,答案、步骤都是对的,会认为学生们对需要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不利于老师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明白,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断积累知识,以便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材富。试想,如果一代人都养成走捷径求现成、不愿吃苦和动脑筋的习惯,或者不能在学生时代掌握和积累更多的知识,以后走上社会后如何做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有人说得好:“智能软件取代了孩子的思考过程,这样的学习还有意义吗?”的确,搜题软件提高了学生做题目的效率,但也牺牲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要知道,学校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做题目,不是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通过做题目考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得到训练。可以说,“苦思冥想”的过程是搜题软件所无法替代的。

固然,搜题软件的出现也是一种科技进步,从某种程度来说,还可以说是一种创造发明。然而,殊不知,这种小小的创造发明,如果大批量让学生使用,就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而且很可能会影响整整一代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言论】

学生在确实遇到难题时可以使用搜题软件,这样在碰到问题时能及时应急、得到点拨、得到解决。但是要运用得当,要有自控力的学生才能使用,这才有助于培养孩子个性化、自主化地学习。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教师顾健

做习题、做作业原本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有了这么方便的获取答案的方式,很多自控力差的学生就会放弃思考,甚至连题目都不看,直接用软件搜索答案。这样,作业便失去了意义,还容易让孩子们产生依赖,变得拖延、懒惰、不爱动脑子。

——山西省太原市38中教师荣晓清

各种搜题软件出现,一定程度上正是课业负担过重的产物。这也再一次提醒相关部门应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切实转变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育专家程老师

平时和爱人工作都忙,没有太多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而且很多课程我们已经忘了,帮不上孩子。有了这个软件,就能随时解答孩子的疑问,像是家教一样。

——学生家长

【结语】

对于缺乏自控的孩子来说,“搜题软件”的负面作用将会被加倍放大,并使其缺点充分暴露。但对于有自律性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搜题软件”未尝不是一种可以倚仗的利器,可以给学习带来帮助。

当然,“搜题软件”跟“抄袭同学”或者“雇佣枪手”之类的传统做法并无本质差异,只不过顺应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更加高效、便捷而已。问题关键在于对其应如何进行有效引导,以便利用其长处而不是纠结于其短板。另一方面,这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试想,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原创的,搜题软件还会有用武之地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搜题难题题目
借调难题
警惕搜题App禁锢学生思维活力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搜题软件暴露出了教育的哪些问题?
难题大作战
追根求源
健康难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