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由“代工制造”到“高价值创造”

2015-12-19 06:11夏风
时代报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郭台铭富士康乔布斯

夏风

2015年11月7日,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再次来到郑州,又给河南送了个“大单”,投资280亿,在郑州建设第六代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基地。从签约到奠基仅有一天的间隔,河南与富士康合作刷新了“郑州速度”的新纪录。显然,河南与富士康的“联姻”是共赢的,这不由得使人将目光投向富士康的掌舵人郭台铭。

“让我们拯救水深火热的客户吧!”

创立FOXCONN品牌之后,郭台铭第一次前往美国争取电信客户订单。他在东岸纽约落地时,已是星期五中午,等到抵达对方采购人员办公室,对方已提前开始度周末,郭台铭只好找一家最便宜的汽车旅馆住下,“当时既没钱又没车,我只好一天吃一顿、一顿两个汉堡连吃三天”。

但这次旅行,却是奠基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郭台铭在美国汽车旅馆里,把未来鸿海进攻国外市场的策略彻底想了一遍,“因为饿的人脑筋特别清楚”。到美国开拓市场,也是为了寻找台湾以外更好的客户,“像我第一次到美国打市场,说没有恐惧是骗人的”,但是郭台铭相信“如果能在台湾开车,就能到全世界开车”。

郭台铭坚持鸿海“四流人才、三流治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的策略,自打进入PC领域,就瞄准了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大客户。

1989年,为了直接进攻美国市场,郭台铭干脆把台湾办公室交给二弟郭台强,让他担任鸿海的总经理,自己直接坐镇美国办公室。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攻下康柏等公司的订单,“我从洛杉矶飞休斯敦,整整飞了两年,才拿到第一张订单。”

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边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而当时康柏在亚洲还没有据点。鸿海设立的这一条小量的生产线,可以在第一线快速试产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样品,有时候为了赶出货,郭台铭的夫人会亲自卷起袖子帮忙包装产品。

这就意味着,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鸿海终于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给商。

“康柏早在新加坡设厂前,我们就和康柏开始做生意了。”郭台铭得意地说,当时竞争对手都是国际大厂,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就要用一流的交期、信誉、质量和他们竞争。十几年来,康柏一直是鸿海最稳定的合作伙伴之一。而到今天,郭台铭更在全球三大洲都建立了出货据点,他所打造的产业链里,可以做到让合作的客户没有任何的库存压力。客户不需要库存和提供各种零件,因为鸿海早就把各种组装零件“模组化”,放在自己库房之中,马上组装,出货到客户指定地点。

郭台铭的名言是:“让我们拯救水深火热的客户吧!”

郭台铭开始拓展美国业务时,请了一位美国经理,两个人轮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通常是一早先去拜访当地一家公司;接着开车出发到下一个城市,通常下午可以抵达,继续拜访第二家公司;在傍晚结束前上路,在晚上十点前到达下一个城市,休息,隔天一早就开始再拜访当地公司。

就这样一天跑三个城市、拜访两家公司,两年下来,郭台铭常对朋友开玩笑说,“我连高速公路旁的美国知名连锁餐厅Denny's的菜单都会背了。”这名美国经理不但当司机,也是郭台铭“免费的英文老师”,他们开车跑遍了美国52个州中的32个。每次回到台湾的时候,这名老外都要向郭台铭申请休息:“跟你出差太累了,我要在家里休息一个礼拜才能恢复体力,如果不这样,我一定会昏倒在办公室。”

鸿海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代工厂,为郭台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郭台铭表示自己对金钱并不感兴趣,“有人帮我管账,每年他给我一张纸告诉我我有多少钱”。

摘下苹果

乔布斯很少给人名片,更不会给人签名。一次,和乔布斯开会时,郭台铭拿了他的名片:“Steve,你一定很少帮人家签名,我今天就要你帮我签名。”乔布斯拗不过,只得给他签了。

郭台铭如获至宝,回到台湾炫耀了一番,之后就把名片锁在保险柜里,“打算留给儿子当传家宝”。

2011年10月6日,郭台铭在巴西听到乔布斯过世的消息,非常震惊。因为在8月26日,他在深圳还收到iPhone 4S的修改要求。

郭台铭和乔布斯1995年相识,《虎与狐——郭台铭的全球竞争策略》作者张殿文说:“如果没有郭台铭,就没有乔布斯的今天。”郭台铭也曾经得意地对外称:“乔布斯为什么要把iPod、iPhone全部交给我?因为只有我能做。”

从1995到1999年,鸿海在机壳市场从零开始,每年15%以上成长,从韩国LG集团手中成功抢下苹果计算机一半的订单。郭台铭在1998年时,就把内部目标设定在五年内做到全球一半的PC机壳。

iPhone第一代推出前夕,乔布斯拿出放在口袋里的测试机发现,手机表面被磨得乱七八糟,丝毫无法呈现画面的精致感,他紧急通知研发团队解决;东找西寻之后,找到了位于台湾苗栗铜锣的正达光电。

手机的触控面板是传达手指指令最重要的媒介,而最表面那层玻璃要做到像婴儿皮肤的细致,却又要有钻石般的坚硬。苹果需要一个超薄的玻璃,厚度只有0.3厘米。做出iPhone最表面那层玻璃的,就是鸿海集团持股42%的正达光电。

握有苹果订单的鸿海,预测苹果产品必定需要轻薄玻璃,正巧正达投资方长年获利不理想而降低持股,1996年,鸿海通过旗下创投公司顺势入股,也带给正达一个切入苹果供应链的机会。

郭台铭投资时,不在乎正达七年亏损达3亿8千万元,找到这门关键武器,随苹果产品大红大紫,他押对了宝。

郭台铭受访时表示,三颗苹果影响了世界。第一颗是伊甸园亚当与夏娃的苹果,第二颗是掉下来砸中牛顿的苹果,而Apple的乔布斯,将人性与科技密切结合,是影响人类的第三颗苹果。他形容乔布斯“是个伟人”。

2011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参与的硅谷杰出人物聚餐上,奥巴马打断乔布斯的谈话,向乔布斯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让苹果iPhone、iPad在美国制造?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工作机会带回家?乔布斯明确地回答:“这些工作不会回来。”

至少,美国已经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成熟完整的工厂链来实行大规模的生产。同很多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一样,鸿海也是全球布局生产。但鸿海有自己的“独门绝活”。郭台铭总结为“一地设计”“三地制造”“全球交货”。

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加附价值,多数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都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郭台铭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将所有优势分别发挥到极致,又能令其浑然一体。

依靠对流水线工人的科学管理,富士康在2005年做到了“982”,意思是98%的产品可以2天内出货,这个速度,整整领先了其他同行3天。郭台铭也随之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巨子。

鸿海集团未来采取“邦联制”

“我上有高堂、下有妻小,还需要钱,不能退休啦。”每次遇到董事长郭台铭出席的公开场合,他都会这样讲。然而在今年鸿海集团股东大会上,郭台铭首次将自己的接班问题搬上台面,透露鸿海集团未来将采取“邦联制”,并擘画出未来企业发展八大生活圈的新蓝图。

还记得两年前,郭台铭曾抛出“第七舰队”的概念,即依照鸿海的子集团,分划出一艘又一艘的“小船”;有些“小船”的规模够大,就独立出去上市,臻鼎、乙盛、荣创等子公司都是这样的例子。

今年适逢鸿海集团成立40周年,面对接班问题,郭台铭再提“邦联制”。他更为了建立这个庞大的邦联,将大把时间花在培训年轻主管,因为未来富士康营收要挑战10万亿元新台币目标,年营收增长率要达15%,都要依靠这些年轻主管。

郭台铭原本就十分信任身边的老将,出入重要场合都有富士康集团总财务长黄秋莲跟随,戴正吴、卢松青,游象富等副总裁都是超过20年以上的资历,也是跟着郭台铭征战多年的大将。

兄弟企业既合作又竞争

近年来,鸿海集团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与重新布局,逐渐划出12个子集团的架构,更招揽了不少得力干将进来。鸿海内部人员透露,虽然12个子集团同属鸿海,但彼此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有时去客户那里报价会遇到集团内部其它子公司的人,怎么办,当然大家各凭本事啊。

就拿在贵州工厂亮相的碳纳米管触控技术来说,鸿海集团内部同样做液晶触控面板生意的就有群创和业成两家公司,加上采用新技术的富纳创源,三家企业都在逐鹿触控面板市场。

但说兄弟企业之间只有竞争也太过头,有时集团内的公司接单太多做不来,就内包给另一家也是常有的事。鸿海内部人员直言,说来说去就是一起把市场拿下来。

鸿海近期在电信、大数据领域布局动作频频,鸿海集团副总裁吕芳铭和吴惠锋自然也成了媒体瞩目焦点。以后4G是影像的时代,信息眼球化、沟通无纸化,所以电信很重要,数据中心也很重要。郭台铭时时把4G挂在嘴边,直言这是鸿海不能错过的机会。

会计师出身的吕芳铭,原本掌管鸿海的网通事业群,从惠普转到鸿海之后,一做就是10年。近年来鸿海集团合并岛内网通大厂台扬公司,主导权都交由吕芳铭来负责;后来鸿海集团旗下的国碁公司出面投标台湾4G频谱、入主亚太电信,甚至与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的设备采购争议,都是吕芳铭在奔走处理;因此,吕芳铭接手亚太电信公司董事长,自然不令人意外。

同样也让郭台铭时时刻刻耳提面命的还有大数据、物联网和云端计算,由吴惠锋负责。

吴惠锋出身于台湾老牌电脑公司迪吉多,从两年前被郭台铭点名负责鸿海“专利云”事业后,一路担起鸿海发展数据中心的大任。今年鸿海集团与美国惠普公司合作建立云端服务器,就是吴惠锋谈下来的生意。这次挑战贵州的隧道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连大客户看了都满意,立下汗马功劳。

2014年郭台铭在股东会上喊出“十一屏、三网,二云”的目标,要抢攻八大生活圈,从工作、教育,娱乐、家庭、安全、健康、电子商务到环保,擘画出鸿海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猜你喜欢
郭台铭富士康乔布斯
乔布斯的追问
不一样的乔布斯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
把订单分给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