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人生" 彩绘夕阳红

2015-12-19 03:37
福利中国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益绘本人生

• 本刊记者 苑 杰

"绘本人生" 彩绘夕阳红

• 本刊记者 苑 杰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是指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每当提起绘本,很多人会将它与孩子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北京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图书馆的会议室里,经常会有一群“学生”手持画笔,认真专注学画绘本,讲述绘本,阅读绘本。与普通学习班上课场景有些不同的是,这个班的学员都是两鬓斑白的老人,老师却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这里就是“绘本人生”项目的教学点,是“耆乐融”从精神养老出发设计的一个寓教于乐专业项目。

"绘本人生" 走进老人心

2014年,家住左家庄街道的石红大妈与“耆乐融”组织创办人卞学忠在“绘本人生——快乐老人读与画计划”社区活动中不期而遇。

“很不错的年轻人,有爱心。哄着我们这些老人家玩,很不容易。”如今已是“铁杆”学员的石红大妈对这个团队的年轻人啧啧称赞。

每次项目开课,石红大妈便早早来到教室,周边坐满了参加项目的同龄人。会议室里的桌椅摆放,如同小学生的教室,画笔,调色盘,还有一个大大的本子,放在每个老人面前的桌子上。主持授课的是卞学忠请来的两位志愿者:年轻的绘本画家宋显奎,大家都喜欢叫他小奎,负责讲授绘画技法。还有绘本阅读推广人林静,负责给老人们讲绘本里的故事。

课堂上,林静所讲的绘本是《一片叶子落下来》,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如何从容面对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死亡。 在林静的鼓励下,老人们也纷纷畅所欲言,在绘画之前,先将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来自三源里社区的金大爷原来就想学画画,“绘本人生”项目帮他实现了梦想。为此,他还专门给“绘本人生”项目写了一首配图小诗:“绘本原是久之梦,本世无缘疑落空;人到老年逢甘雨,生活艺道踏新程。”在自己创作的绘本里,留下了这样的句子——“老年,人活活的是心态;活到老学到老,注意养生;减少家人和国家的负担。”

石红大妈年轻时是北京印染厂的工艺师,现在有90岁的老母,儿子已45岁。石红回忆起在印染厂的风光岁月,厂里来过的一些名人,有胡耀邦的夫人李昭、还有孙道临的姐姐。但最让她感慨的,是数十年来老伴的相濡以沫。她要展示的作品《相濡以沫40载》是课堂作业,画的就是她与老伴的风雨历程。“老伴就是我的大树”,说到这里,主动和大家做分享的石红有些哽咽。

“耆乐融”是一家关注老人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草根NGO,卞学忠对此的解释是:“精神不老,人就不老;快乐的晚年,既充实了自己,也是对社会的大贡献。”他们将小朋友们爱看的绘本介绍给这里的老人们,教他们画画,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们教的不仅仅是绘画,更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卞学忠说。

“每当看到老人们用明快、亮丽的色彩汇出一幅幅作品,你会惊叹于表面衰老的身躯里,思想是多么富有活力。” 显奎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好与坏折射的是人的心情,画画与音乐一样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活动,将生活中的点滴,烦恼与快乐,用绘本的形式,不受任何绘画技巧的约束记录下来,为的只是一份美丽的放下。走过人生风雨的老人,他们的记忆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当色彩与之相交融,描绘的是一份真情、一份感动、一份对生命的热爱。

铭记人生最美一刻

“绘本人生”是“耆乐融”最具代表性的公益项目之一。在每周半天的课程里,老人们学习绘画,为了亲手绘制一本属于自己的“人生绘本”。在4厘米厚的绘本里,都是老人们彩色的故事。有趣的是,每一位老人人生最具特色的都是各不相同的爱情。

黄妈妈向大家讲述了她“一杯水泼出了一世情”的故事。

黄大妈今年70多了,她的绘本里,最生动的篇章是在讲诉自己的爱情偶遇。她和她的先生相遇、相识、相爱的一生,画中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出了50多年前的故事。她说,那年貌美如花的她,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被莫名其妙地泼了一身水,猛一抬头,看到一个“愣头青”。当年,这个陪伴了她50多年的老家伙还是个帅小伙。神奇的是,直到今天她还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个穿着白衬衣的高个子是怎么道歉,都说了什么,后来又是多么蹩脚地邀请她看电影,聊人生,吹牛皮。那个午后,意外的一杯水成了他们的“大媒”,就像是一块前世的姻缘投石。这就是老人的邂逅,刻骨铭心的那一杯水,泼出了一世的情。

王奶奶的爱情故事没那么巧妙,重点也完全不一样。绘本的第一篇,是年迈的两位老人牵手相依,配有打油诗一首:“年轻时出门不拉手,老了出门搀着走。相濡以沫四十载,携手共渡到白头。”爱情变得不再妙不可言,而是四十年的相伴,不离不弃。爱情也不再是热烈而后慢慢褪去,是浑厚的积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王奶奶说,她最感谢的是他的老伴,前几年她得了一场大病,是老伴没日没夜地照顾,把她从“阎王”那拉了回来。她说,她不会先走,让他孤单,还要好好地照顾他。一辈子了,到老了,才发现老伴是比自己更重要的人。

“爱情,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王奶奶是懂的。如果这样对‘爱’,对‘伴侣’的感知和理解可以像刀耕火种一样代代相传,那么该避免多少悲剧的人生和错乱的爱情。”林静介绍,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与老人接触,可以透过老人的视角去感知人生,“人能从猿类进化而来,终归大部分原因是‘传承’。因为人类懂得如何代代相传,懂得什么是生生不息。年轻的一代,总该抽出一部分时间,听听老人的故事,看看他们的绘本,就该从中看到未来的自己,修正‘现代外衣’下的灵魂。”

"绘本人生" 传承文化

在每次课程的最后,显奎会给大爷大妈留“作业”,让大家思考人生的意义并结合生活点滴画出来。“卞老师,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有一次一位老人打趣地问。

“照顾好我的妈妈,照顾好我的家人孩子。”卞学忠略作思考,给出了平实的回答。“我也要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学习如何优雅地老去。”

卞学忠原来长期在报社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采编、发行、市场都干过”。他的公益之旅起源于2002年,他成为自然之友志愿者;2008年,创办专注于公益创意孵化的公益梦工厂网站;2009年创办收录5.12特大地震遇难师生名录的5.12遇难学生纪念网;2010年,他创办了“耆乐融”,专注于精神养老服务;2011年,他走访了北京的35家养老院,访谈了370余位老人,这些养老院当时占北京城六区的约1/4。

“与病痛等身体伤害相比,缺乏精神关怀对许多老人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卞学忠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令人留恋的时光,每个老人都能够优雅地老去,这就是“耆乐融”主要追求的目标。

“耆乐融”希望通过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倡导敬老助老文化,提升老人身心健康,促进代际互助融合,帮助更多老人有尊严地幸福生活,耆乐融融。“很多人说我是精神养老的拓荒者,其实我更乐意做个孝顺的儿子,能把更多的老人照看好!其实挺简单,但是,很难!”

创办之初,“耆乐融”曾参加东城区组织的一个公益创投比赛,借助“人生相册”这个着眼于家庭老照片的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随后,“耆乐融”运营经费大部分都来自政府购买项目。卞学忠坦言,资源的不足也局限了项目的规模,未来,他希望政府能再多一些购买,基金会能多一些资助,更多专业志愿者参与进来。“我希望,让更多老人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后,继续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最终能够老有所享。”

目前“耆乐融”已经或正在实施的文化养老项目有“一本相册”空巢老人精神关怀公益计划、“祖孙乐”代际融和公益计划、“社区新园丁”老人绿色社区融入计划、“人生相册”老人影像史计划、“绘本人生”快乐老人读与画计划、“老人·新家”老人居家安全计划等,均是北京市各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服务在朝阳区和东城区的3个街乡的13个社区。

2014年,卞学忠入围友成基金会“社创之星”名单。友成基金会是一家倡导新公益的基金会,定位在“社会创新支持平台”。卞学忠从精神养老的角度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创新举动,与友成基金会的新公益理念不谋而合。友成基金会也给卞学忠这样的专注于用创新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人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社会创新家。卞学忠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社会创新家”行列,也呼吁能有更多资源支持社会创新家。”

古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今有一群年轻人正在实践着。

猜你喜欢
公益绘本人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公益
公益
公益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