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2015-12-19 05:44赵敏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孤独感医学院校大学生

赵敏

摘 要:目的:调查医学院大学生孤独感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孤独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医药学院3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情绪—社交孤独问卷,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四个维度上,存在孤独(孤立)的人数分别占到了61.84%、50.88%、52.97%和52.37%。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孤独感状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孤独感

1 前 言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孤独已经成了一种通病。无论是随处可见的“低头族”还是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都说明了孤独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大学生孤独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实证研究中,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测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表示有时或经常感到孤独[1]。相关资料表明,孤独感长期存在所导致的心理扭曲直接与酒精依赖、吸毒、犯罪、自杀等密切相关[2]。孤独感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院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对比不同群体大学生孤独感差异,分析其产生原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改善医学生孤独感提供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共发出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5份。其中男生153人,占样本总数的44.3%;女生192人,占样本总数的55.7%;处于恋爱状态的为163人,占样本总数的47.2%,处于单身状态的为182人,占样本总数的52.8%。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了解吉林医药学院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主要测量工具为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包含15对描述。每对中左侧描述孤立(客观),右侧描述孤独(主观)。每个陈述都有四级评分,从3(通常如此)到0(很少如此)。情绪孤立与孤独由前八对条目评定,社交孤立与孤独由后七对条目评定。

2.3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此次测试时间为10-15分钟,测试前表达知情同意,测试结束后当场回收问卷。问卷全部回收后统一进行有效问卷筛选工作,并将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男女生孤独感的比较

表1:男女生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且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

3.2 恋爱大学生与单身大学生孤独感的比较

表2: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社交孤独三个维度上,处于恋爱状态的大学生得分均低于单身大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

4 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孤独感的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在社交方面,男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女生较差,并且遇到问题更倾向于独立解决,不轻易寻求帮助,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多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些都使得男生的社交孤立较女生更高。在情绪方面,中国家庭中的男孩从小就被传达了要做“男子汉”的思想,成熟、稳重、有担当也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好男人”特质,这就使得男生更加的独立,很少倾诉,不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加重了情绪孤立程度。

4.2 恋爱大学生与单身大学生孤独感的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恋爱大学生与单身大学生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和社交孤独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身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恋爱大学生得分。而在情绪孤独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单身大学生孤独感总体高于恋爱大学生。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其发展任务为获得亲密感和避免孤独感,此时,恋人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第一,性心理的成熟导致了大学生们对异性的渴望。而医学院校男女比例失调,这使得一些学生接近异性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孤独体验。第二,大学生在远离父母的环境里,恋人便成了部分大学生最亲近的人。第三,恋爱大学生能认识到恋人的同学和朋友,相对有更大的交际圈。他们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可能是导致其社交孤独和社交孤立相对较低的原因。

5 结论

吉林医药学院大学生孤独感状况比较严重,四个维度中情绪孤立最为严重。男生孤独感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四个维度上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孤独感在情绪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三个维度上非常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同时在社交孤立维度上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除情绪孤独维度外,单身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恋爱大学生(P<0.05)。医学院校大学生孤独问题已然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大关注力度并开展相应心理教育活动,以帮助医学生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1-39.

[2] 崔光成,张嘉玮.中学生的孤独感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5,4:222-224.

[3] 毛雪松.中国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9):201-202.

[4] Weiss R.S.Lonelines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ution. Cambridge,MA: MIT Press,1973.

[5]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43.

[6] 李传银,王燕.孤独心理研究的回顾[J].社会心理研究,1999(1): 35—44.

[7]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1998(3):78-80

[8] 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2):113-116.

[9] 李秀红,郭丽,静进等.大学生孤独与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456-1458.

[10] 王冠华,张福珍.大学生孤独感与微博使用的关系研究[J].社科纵横,2014,29(1):170-172.

[11] 徐迎利,陈旭,李伟田.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自信的关系[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737-739.

[12] 杨涵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較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3):96-98

[13] 杨静芝.当代大学生的孤独现象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3:1-36.

[14]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0:1-59.

猜你喜欢
孤独感医学院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