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泰来县委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建设掠影

2015-12-20 07:23郭永成王晓娜
党的生活 2015年3期
关键词:泰来党总支县委

□辛 刚 郭永成 蔡 维 王晓娜 本刊记者/王 雪

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泰来县委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建设掠影

□辛 刚 郭永成 蔡 维 王晓娜 本刊记者/王 雪

“早先,社区只有三间房,挤着十多个社区干部,连干部都觉得挤巴,哪儿还有老百姓的地儿?”回忆起过去的先锋社区,居民高桂琴直摇头。

然而,随着社区服务功能的转变,高桂琴的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如今,她每天都到社区的艺体厅扭秧歌,那神采飞扬的精神头让人根本看不出她已81岁高龄。“现在想搞啥活动,社区替我们想得可周全了!”高桂琴感觉特别满足。

被社区服务打动的当然不只是高桂琴,很多居民都把社区当成了家,把社区干部当成了亲人。

平心而论,泰来社区组建时间并不长,社区工作经验也谈不上有多丰富,为什么还能赢得群众的由衷认可?日前,记者怀着好奇,来到素有“塞北江南”之称的泰来县,深入多个社区进行采访。

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功能

2013年以前,泰来县各社区因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开展服务受到制约。在居民眼里,那时的社区只是“一个收卫生费、能盖戳、能开介绍信的办事机构”,不仅环境差、功能单一,还和群众有着一种莫名的距离感。

2013年年初,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泰来县委意识到,社区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尽快实现从行政型社区向服务型社区的转变,把社区建成服务完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此,泰来县委将突破口定在硬件设施建设上。

通过集中整治办公超标用房,县委、县政府陆续将整体腾退的5300平方米的临街办公楼,投向办公用房紧张的社区,从而给社区探索新型服务管理模式提供了巨大空间。

2014年3月,当先锋社区党总支书记苗建光走进教育局腾让的独栋小楼时,惊喜之余却有些迷茫:“这1200多平方米的新址是原社区的四倍,从一层到四层,一共30多个房间,究竟该怎么开展服务?开展哪些服务?”多年来,习惯了社区传统管理模式的苗建光犯了难。与苗建光一样,其他一些社区书记也遇到类似的难题。

早在2013年年底,泰来镇党委带领苗建光等五位社区书记考察了哈尔滨、石家庄、武汉等多地社区,学习成功经验。虽然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前沿做法,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卫星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海波说:“咱得‘量体裁衣’,不然老百姓会觉得是在作秀!”

考察回来,泰来镇党委理清思路后进行了大胆尝试——整合民政、党务、医保、社保、就业等资源,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在三级网格服务管理基础上开展领办、代办业务,通过网格长、居民组小组长、社区干部逐级解决难题;社区设立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等场所,同时组织医疗、家政、司法等志愿者提供各类免费服务……

多样化服务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便利。多年前,先锋社区居民杨国武离异后患上精神病,一直独居。因为没有独立行为能力,社区就成了他的“第一监护人”。每年社区办理城镇居民医保时,网格长彭艳萍等人就拿着杨国武的医保卡替他办理各种手续。杨国武发病了,社区干部送他去医院;病情缓解了,社区干部再把他接回家。如此悉心照料,连杨国武不在身边的姐姐都为之动容,也把社区干部当成“自家人”。

在居民心中,社区角色从“衙门”变成“家门”,从“小巷总理”变为“服务总台”,角色转换的背后,体现的正是泰来县委对强化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的倾力谋划。

激活“细胞”,打造一区一品

近几年,泰来县虽然一直提倡社区要向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但社区往往因自身的短板出现这样那样的缺憾。泰来镇党委组织委员王书举例说:“比如有的社区平房多,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有的社区缺少医疗机构,老百姓看病难……如今,各个社区在补足短板之余发挥所长,都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建新社区临近泰来实验小学,平时学生下午3点50分放学,很多四点半下班的家长没法按时来接孩子。为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建新社区党总支决定建立“四点钟学校”,由社区看护这些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并协调志愿者为贫困学生做公益性辅导。

泰来县向阳社区秧歌队在法制广场开展文体活动

创意虽好,但操作起来并不顺利。建新社区党总支书记杨东升与副书记谢洪军到处“请老师”,却屡屡碰壁。李秀杰是辖区内的一名英语教师,下岗后开办了一所辅导学校。当杨东升与谢洪军第一次拜访她时,李秀杰正忙着上课,婉拒道:“你瞅瞅,我每天的课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实在没时间!”

然而,杨东升与谢洪军“三顾茅庐”,感动了李秀杰。此后,她不仅自己常来社区做辅导,还发动学校的其他教师来做公益。如今,民办教师、退休教师、大学生等社会力量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不但减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还创出了品牌。

如果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那么个人就是社区的细胞。最大限度地激活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社区将会更好地发挥特色服务功能。秉承这一理念,先锋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地处老城区、文脉好的特点,决定通过设立社区讲堂打造文化服务型社区。

在筹备社区讲堂之初,讲什么、谁来讲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党总支书记苗建光。在对社区老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之后,苗建光心里有了数。为了请来有威望的老师,他四处探访,想尽办法把专家请进课堂。

2014年秋,省中医药大学博士巩如伦应邀在先锋社区进行了一场关于糖尿病的健康知识讲座。当天会场座无虚席,老人们认真记录,还不时举手提问,听课热情十分高涨。

“专家讲的都是我们最需要的知识,不掺广告,更不糊弄人。社区把专家请来,咱们可有了耳福喽!”居民顾玉兰对讲座赞不绝口。

除了建新社区、先锋社区,向阳社区、光明社区、卫星社区也分别打造了残疾人特殊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特色品牌。两年间,泰来县各社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的细微角落,也将服务的理念渗透到社区党员干部的心中。

多方联动,推动党建与自治

如何救助贫困户,一直是让社区干部苦恼的事,因为社区的力量比较有限。2013年4月,泰来县委启动了“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要求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2450名在职党员与弱势群体对接,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难题。这一活动一经开展,就立即使社区扶困工作上了档次。

向阳社区居民王增利多年来患充血性心脏病,没有劳动能力,仅靠低保维持生活。卫生局机关党支部与王增利结对后,党员们送来了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还帮他维修了房子;每逢节假日,党员还和他一起唠家常。

“你们对我太好了,我无以回报。”为了感谢党组织和社会对他的帮助,王增利在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全部器官。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很多在职党员。

在职党员走进社区,拉近了党群的距离,增进了党群的感情。为了把党组织的“根”深深扎在社区,泰来县委同时启动“党员干部进小区”活动,在全县117个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由共建单位“一把手”兼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介入小区建设管理难题。

2013年以前,兴业小区内垃圾遍地,楼道内脏乱不堪,居民家的下水管经常倒灌污水。由于原物业公司不作为,小区矛盾不断升级。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于波担任该小区党支部书记后,立即召集业主委员会、楼道长、新物业公司开“圆桌会议”。在列出的问题清单中,最棘手的当数“跑漏水”。

在民意的推动下,于波协调县建设局启用了该小区的房屋维修基金,以维修下水管。施工那天,于波跟着施工队跑前跑后,居民们则帮忙沏茶倒水、买零件、打下手。“跑漏水”问题解决后,于波又协调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出资,帮扶兴业小区粉刷了墙壁、更换了楼宇门,还安装了监控设施。

党支部书记把小区的事当成“家务事”,激发了居民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居民不仅愿意维护和治理小区这个“家”,更愿意拥护小区党支部这个“主心骨”。“以前,小区垃圾没人管;如今,小区人人都是主人,谁都愿意为小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兴业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刘国民对这种变化深有感触。

“如今,社区正逐步进入‘私事,居民自治解决;小事,社区协调解决;大事,部门帮扶解决’的良性运行模式。”泰来镇副镇长仲伟波告诉记者,“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社区的居民自治与自我管理。”

从“单向推动”的基础服务到“有序互动”的特色服务,再到“全民联动”的居民自治,泰来县各社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社会组织协调、居民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够完美,但这些务实的做法与尝试很值得点赞。

[编辑:王雪电子信箱:ddshwx@126.com]

猜你喜欢
泰来党总支县委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赵泰来:胸怀天下的收藏大家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常生厂”及“泰来厂”——造币总厂开办与重建时的机器设备
中国最穷的亿万富翁赵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