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干井构造带麦南构造储层特征与评价

2015-12-21 01:46何洪春屈晓艳杨渊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4期
关键词:云岩储集大池

何洪春 屈晓艳 杨渊宇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何洪春1屈晓艳2杨渊宇3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通过对录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常规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识到麦南构造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二亚段(T1j22)储层的储集岩主要为滩相沉积的粒屑云岩及细—粗粉晶白云岩,属于以孔隙储集空间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集类型,储集性较好。储层具有层多、层薄、连片分布和纵、横向分布稳定的特点,以Ⅲ类储层为主,Ⅱ类储层次之,少量Ⅰ类储层局部发育。这些认识,可为该构造天然气储量的计算、滚动开发方案的制定及上试挖潜目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图5表5参9

储层特征储层评价T1j22麦南构造大池干井构造带

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工业油气层共有19层,储集岩有碳酸盐岩和砂岩2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共有15层,累计厚1348~1464 m,其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一直在四川盆地占绝对优势地位[1]。在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储层主要发育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二亚段(T1j22),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有石膏发育,T1j22储层主要为薄层白云岩,储集空间有孔隙、裂缝[2]。前人已对大池干井构造带T1j22储层特征及预测做过大量工作[2-5]。麦南构造于1988年首钻池28井(西翼),在T1j22试油产气5.67×104m3/d,其后陆续完钻了池31(北轴)、池32(近高点)、池42(南端圈闭外)等评价井。2001年在构造南轴部署了T1j22的专层开发井池57井(南轴),试油产气69.71×104m3/d。试油结果表明麦南构造T1j22有一定的储量潜力,对其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可为该构造天然气储量的计算、滚动开发方案的制定及上试挖潜目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1 麦南构造地质概况

大池干井构造带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忠县及丰都县境内,沿长江西岸呈南北向顺江分布[6]。地面为一狭长的梳状高陡构造,构造上处于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东部,属于隔挡式等厚褶皱中的狭窄背斜,由北至南有高峰场、万顺场、磨盘场—老湾、龙头—吊钟坝、麦子山—麦南等多个高点[7-8]。麦南构造是位于大池干井构造带南端端部的一个潜伏构造圈闭,为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背斜圈闭,长短轴比值小,轴线为北东向44°,构造北端轴线逐渐转为南北向,两翼近似对(图1)。

图1 大池干井构造带麦南高点T1j22底界构造构造图

2 麦南构造T1j22地层特征

麦南构造T1j22地层主要为海水循环受限的封闭及半封闭海湾、泻湖相沉积,岩性以高盐度海水条件下形成的不等厚互层的白云岩、石膏为主,夹少量正常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石灰岩,地层总厚在52.5~62.0 m之间(表1),这一特征与川东区域上的厚度特征及稳定分布特征相一致。根据沉积旋回性,嘉陵江组二段地层具有T1j32、T1j22及T1j12三分特征[9]。T1j12地层埋深约2000 m,在麦南构造稳定分布,上部为泥、粉晶云岩和砂屑云岩夹灰岩,中、下部以泥、粉晶云岩为主夹石膏,底部为厚2~3 m的蓝灰色泥岩[5]。

表1 麦南构造完钻井T地层厚度

表1 麦南构造完钻井T地层厚度

井号池31池28池32池57池42地层厚度/m54.158.052.562.054.5

3 麦南构造T段储层特征与评价

通过录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常规物性等资料,本文主要研究了T1?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类型、孔隙度分布特征、孔隙性和渗透性特征、储层分布特征等内容。

3.1 储集岩石类型

岩心观察与铸体薄片的研究表明,麦南构造T1储集岩主要为滩相沉积的粒屑云岩及细—粗粉晶云岩,少量为粉晶灰岩。其中,粒屑云岩的粒屑含量可达40%~60%,主要为生屑、砂屑等,白云化程度较高。

3.2 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类型

经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及岩心观察研究,发现麦南构造T1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孔隙、裂缝和溶洞等。其中,孔隙最发育,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如池32井1932~1935 m灰褐色粗粉晶针孔云岩段粒间溶孔十分发育,肉眼可见岩心上针孔密集分布,该段孔隙度一般大于10%,最大可达17%,其次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图2),少量的生物遮蔽孔隙、生物体腔孔隙;裂缝发育较差,有效缝密度5.7条/m,且以小裂缝为主;溶洞密度仅1.2个/m。

图2 池32井T储层岩心铸体薄片

池32井T1地层钻井取心24.6 m,共发育裂缝304条,裂缝密度12.4条/m,54%的裂缝被方解石、白云石等物质充填。其中,有效裂缝140条,有效裂缝以小缝(小于1 mm)为主,发育少量中缝(1~5 mm),无大缝(大于5 mm);有效缝产状以平缝为主(占55.0%),立缝次之(占36.4%),斜缝发育较差。溶洞以1~5 mm的小洞和5~10 mm的中洞为主,大于10 mm的大洞很少。此外,地层中缝合线较为发育,缝合线密度为4.8条/m。

结合岩心和薄片综合分析,认为麦南构造T1储层属于以孔隙储集空间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集类型。

3.3 孔隙度分布特征

根据岩心物性分析成果,麦南构造T1的4口参数井储层平均孔隙度在2.9%~4.7%之间(表2),池32井75个样品孔隙度分布峰值在1%~2%区间,小于2%的占53.3%;等于或大于孔隙度下限2%的占46.7%,该区间孔隙度分布频率没有突出的峰值,分布频率在3%~10%之间(图3)。由此可见,麦南构造T1j22储层孔隙发育,孔隙度分布范围宽,储集性较好。其中,粒屑云岩和细—粗粉晶云岩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而粉晶灰岩和部分泥晶云岩储层的孔隙度较低,多数样品孔隙度小于1.8%。另外,构造高点及轴部孔隙发育程度优于构造边部和翼部。

表2 麦南构造4口参数井T1j22储层平均孔隙度

图3 池32井T储层岩心孔隙度频率分布图

3.4 孔喉结构和渗透性特征

(1)孔喉结构特征

孔隙和喉道的大小直接控制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结果表明麦南构造T1储层孔喉大小有以下特征:①粒屑云岩及细—粗粉晶白云岩储层以中—粗孔隙喉道为主,孔隙喉道宽度均值一般为0.2~1.0 μm,少数达到1.5 μm,有效储层段平均为0.584 μm。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宽度一般为0.94~4.8 μm,平均为2.81μm。饱和度中值孔隙喉道宽度一般为0.4~2.5 μm,平均为1.2 μm。压汞曲线具有粗歪度、分选较好的特点;②粉晶灰岩和泥晶云岩储层孔喉较细,基本上小于0.03 μm,属细孔喉型,面孔率及孔喉比小,比表面大,压汞曲线具有细歪度、分选差的特点。

孔隙及喉道的连通性好坏通常根据压汞资料的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及束缚水饱和度进行评价。麦南构造T1储层孔隙及喉道的连通性有以下特征:①粒屑云岩及细—粗粉晶白云岩储层的排驱压力一般为0.12~0.45 MPa,平均仅0.27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一般为0.48~0.97 MPa,平均仅0.87 MPa;束缚水饱和度一般为2.1%~3.6%,平均仅4.0%,总体上连通性较好;②粉晶灰岩和泥晶云岩储层孔隙度为3.86%时,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平均值分别为5.32 MPa和15.56 MPa;束缚水饱和度平均达50%,总体上连通性差。

(2)渗透性特征

麦南构造T1地层取心段共58个样品点相渗实验结果显示,渗透率最大达8.8 mD,34个样品点渗透率小于9.87×10-3mD,平均为0.78 mD。有效储层段(孔隙度Φ≥2%)样品点共32个,其中,11个样品点渗透率小于9.87×10-3mD,21个样品点渗透率大于9.87×10-3mD,渗透率平均为1.40 mD,总体上渗透率较好。另外,从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图(图4)可以看出,曲线呈半对数关系,相关性较好。在不考虑裂缝发育的前提下,孔隙度小于4%时,渗透率几乎为零;孔隙度大于6%时,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孔隙度越高,渗透率增加值越大。

图4 池32井T1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图

3.5 储层分布特征及评价

钻穿麦南构造T1地层的5口井中,除池42井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侵、井涌等钻井显示,试油均产气。麦南构造T1储层主要分布在白云岩中,具有层多、层薄、连片分布的特点,纵向上有4段,横向上分布也较稳定,可对比性强(图5),4口参数井储层有效厚度在8.0~18.6 m之间(表3)。

图5 麦南构造T1储层对比图

表3 麦南构造T1地层有效储层厚度及钻井显示

表3 麦南构造T1地层有效储层厚度及钻井显示

井号池31池28池32池57池42有效储层厚度/m8.09.112.318.6无钻井显示后效井涌2190~2193 m 2206~2235 m井涌1964~1966 m气侵1910~1916 m 1930~1933 m井涌、气侵1893~1898 m 1917~1925 m无显示2366~2424 m

参照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表4),主要根据孔隙度大小,并结合渗透率、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中值喉道宽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资料,麦南构造T1j22储层可分为以下几类(表5):Ⅰ类,主要为砂屑溶孔云岩及鲕粒溶孔云岩,溶孔普遍发育,面孔率可达3%~10%,仅在池32井针孔云岩中育;Ⅱ类,主要为鲕粒云岩及砾屑云岩,溶孔和裂缝较发育,面孔率一般为2%~5%,分布较广;Ⅲ类,主要为细—粗粉晶云岩和少量粉晶灰岩,零星可见溶孔,裂缝较发育,分布面积大、厚度大,是该构造的主力储层。

表4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表5 麦南构造T1层分类及分布特征

表5 麦南构造T1层分类及分布特征

参数井含气面积/km2储层分类有效厚度/m池281.27Ⅱ0.66.8Ⅲ8.53.2Ⅰ池322.51 0.512.8Ⅱ2.58.8Ⅲ9.33.2池574.77Ⅱ1.96.7Ⅲ16.73.6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认识到麦南构造T1j22储层具有以下特征:

(1)储集岩主要为滩相沉积的粒屑云岩及细—粗粉晶白云岩,少量为粉晶灰岩。

(2)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裂缝和溶洞,渗透性较好,属于以孔隙储集空间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集类型。

(3)储层具有层多、层薄、连片分布及纵、横向分布稳定的特点,以Ⅲ类储层为主,Ⅱ类储层次之,少量Ⅰ类储层局部发育。

1洪海涛,杨雨,刘鑫,等.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2,33(增刊):64-73.

2邹定勇,孔令霞.大池干井、黄草峡构造嘉二2储层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5,25(增刊A):57-58.

3刘宏,蔡正旗,郑超,等.大池干井构造带嘉二2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6):614-617.

4蔡正旗,张荣义,郑超,等.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集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以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T1j22储集层预测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65-68.

5李宇,康昆,廖松柏,等.川东地区嘉二2储层地震预测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5,25(6):40-41.

6刘宏,蔡正旗,谭秀成,等.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4):431-436.

7刘树根,王允诚,张高信,等.川东大池干井高陡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石炭系储层的影响[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3,21(3):102-111.

8李德敏,张哨楠,罗安娜,等.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石炭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 21(4):67-73.

9曾伟,强平,黄继祥.川东地区嘉陵江组嘉二段储层成因模式[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1):82-86.

(修改回稿日期2015-07-04编辑王晓清)

何洪春,男,1985年出生,助理工程师,在读硕士研究生;2010年本科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构造的研究。地址:(610059)成都市成华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电话:18583990017。E-mail:he_hongchun@163.com

猜你喜欢
云岩储集大池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湖北远安区块上奥陶系五峰组-下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探讨页岩油气储集空间差异及赋存方式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浅析
云朵在岩之上
神经外科腰大池引流患者症状发生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我在
鄂尔多斯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荣枯一如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