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分析工具在公司财务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

2015-12-21 10:52李芸达温素彬
会计之友 2015年24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管理会计

李芸达 温素彬

【摘 要】 在公司价值创造体系中,保障财务和经营的安全性是公司价值创造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传统的安全性分析主要集中于偿债能力分析,而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偿债能力,更加依赖于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和营运能力,并且它们之间并非独立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相互影响的网状关系。传统的分析方法未能体现这种网络关系。文章运用一种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路径分析工具进行公司财务安全性分析。案例分析表明,路径分析法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公司的财务安全性分析。

【关键词】 管理会计; 路径分析; 财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4-0020-04

一、传统财务安全性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假设基础不符合实际

传统的财务安全性分析主要建立在企业破产、清算基础之上,注重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不符合企业持续经营的现实。按照这一假设,企业的财务安全性分析只是注重资产的变现价值,但对企业融资、现金流动等问题并未考虑,因此,企业的决策视角较为狭隘。实际上,任何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经营并获得相关收益,而非清算或者破产。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也不是追求企业资产清算价值,而是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得应得利息。企业不断经营的过程中,不可能直接将资产变现去偿还负债,而是通过不断生产经营来实现资产增值和偿还债务,从而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创造价值。因此,建立在破产、清算假设基础上的财务安全性评价并不符合现实,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着眼于资产变现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资产变现是财务安全性的最后保障。

(二)分析方法僵化不全面

财务安全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指标分析法。但在实际运用时,人们往往割裂指标间的联系而单纯分析资产负债比率指标,影响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在历史成本计量的条件下,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和实际变现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递延资产、库存积压、预付账款以及其他不良资产等大量存在,企业较高的账面价值也许伴随着较低的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相反,如果企业存在大量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尽管其账面价值较低,但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也较高。

2.企业的资产负债项目很多,各项资产的变现能力大不相同。比如,存货和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主要分析项目,但是由于计价方法、物价水平、市场需求状况、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存货所能带来的现金流量并不会等于其账面成本;同样,受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债务人的信誉和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应收账款实际收款额也不会等于其账面金额。因此,在分析资产负债比率指标的同时,必须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另外,大多数企业都会在现金短缺时,转而向金融机构借款,借新债还旧债,尤其是对流动负债的偿还,而这种通过融资的财务安全性在指标分析中也是难以体现的。

3.企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系统,在持续经营前提下,偿还债务的真正来源是企业盈利和现金流量。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对于发展前景较好、未来盈利状况预期较好的企业来说,就可以适度举债经营,此时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可能相对较高,但长期财务安全性未必很低。就一个良性系统来说,盈利能力是财务安全性的根本来源,现金流动能力是财务安全性的现实来源。传统的财务安全性分析没有充分考虑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因此,单独以资产负债比率指标对财务安全性进行反映是不够完整的,应从财务能力的相互联系性出发,以系统论为指导,对企业财务安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三)分析指标内容简化单一

1.财务安全性分析采用指标均为期末时点指标,这只能反映期末时点上的静态财务安全性,对企业全年生产经营中的动态积累过程无法体现。这种静止状态下的资金偿付概念显然不能反映全年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未来资金流动情况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2.流动比率的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往往较大,但受计价方法和流转方法的影响,存货的账面价值并不稳定,经常影响流动比率指标的客观真实性。第二,基于当前存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并不确定,未来存货销售既可能以高于账面成本的价格出售,也可能以低于账面成本的价格出售;既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但在计算流动比率时,这些因素均未考虑在内。第三,应收账款的确认一般会受信用政策的影响,应收账款的回款金额则与债务人的商业信誉和经营状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收账款的变现并偿还债务的能力与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之间并不存在等价关系。

3.资产负债率的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缺陷:第一,未考虑资产、负债项目种类繁多,缺乏对资产和负债的内部结构分析;第二,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并不相符;第三,部分资产和负债并未在账面上反映,如人力资源、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以及或有负债。

二、财务安全性分析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指标分析方法

(1)在静态比率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指标的变动情况分析,从变动情况上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安全性。(2)考虑全年的变动情况,应运用多个时点数,例如季度数据、月度数据,采用序时数据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计算资产、负债的平均数,进而再计算各类财务安全性指标。

(二)重视影响流动比率的其他因素

(1)流动资产的组合、构成情况;(2)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趋势;(3)推测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4)季节性因素;(5)应收账款的质量;(6)存货的周转效率;(7)行业特征等。

(三)强化现金流量分析

在传统的财务安全性分析指标基础上,增加现金流量分析项目和内容。

1.短期财务安全性

2.长期财务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现金比率指标均应连续计算多期,进行动态分析。

(四)注重对财务安全性指标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反映评价指标的稳定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安全性越不稳定,经营风险越大。财务安全性指标可以利用年内各月份资料进行计算,也可以按多年的年度资料进行计算。以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为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计算如下: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水平。计算变异系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一些不可比因素。

三、财务安全性的路径分析模型

本文认为,盈利能力是财务安全性的根本来源;资产营运能力是提高财务安全性的辅助手段;现金流动能力是财务安全性的现实来源。现金流动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途径是:(1)直接影响财务安全性;(2)通过影响盈利质量,进一步影响财务安全性;(3)通过资产营运能力影响财务安全性。资产营运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影响途径是:(1)直接影响;(2)通过盈利能力影响财务安全性。盈利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影响途径较为直接。根据路径分析原理,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分析的路径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建立路径分析模型如下:

X2=P21X1X3=P31X1+P32X2X4=P41X1+P42X2+P43X3

其中,Pij为路径系数,表示第i个变量Xi受第j个变量Xj的影响。箭头表示相互影响关系。

四、路径分析工具的应用:基于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

(一)样本与原始数据

本文随机抽取了2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极端值后有效样本为181个。根据取得数据的可能性和分析需要,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的比率(X11)反映现金流动能力,以应收账款周转率(X21)和存货周转率(X22)两项指标反映资产营运能力,以销售利润率(X31)、资产报酬率(X32)和净资产收益率(X33)三项指标反映盈利能力,以资产负债率(X41)和流动比率(X42)两项指标反映财务安全性。以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数据为准。资料来源于Wind金融咨询数据库。

(二)数据的预处理

第一,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处理。将资产负债率转换为“资产/负债”,使之与流动比率的计算方法一致。

第二,适度指标的处理。由于资产/负债、流动比率为适度指标,样本值以均值为中心左右摆动,所以首先计算这两项指标的样本值与样本均值的距离(离差绝对值)来反映样本值对正常值的偏离程度,然后对离差绝对值取倒数,使其作用正向化。

第三,无量纲化处理。将各项指标标准化。

将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指标表示为Yij(第i项财务能力的第j项指标)。

(三)计算各项财务能力间的相关性程度

分别计算2013年、2014年财务指标间的相关系数,以两年的平均值作为指标间相关系数的最终确定值,记为ρij(见表1)。以两类财务能力指标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反映这两类财务能力间的相关性程度,称之为拟相关系数,记为rij(见表2)。例如,用盈利能力的三项指标与财务安全性的两项指标间的6个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来反映盈利能力与财务安全性间的相关性大小。

(四)计算路径系数Pij

根据图1和路径分析原理,计算路径系数如下:

P41=0.141;P42=0.131;P43

=0.416;P31=0.404;P32=0.210;P21=0.334。

(五)计算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剩余效应

因为在rij中除了直接影响Pij外还有间接影响和剩余影响,所以Pij一般不等于rij。剩余影响是模型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该值越小,模型的模拟效果越好。根据本文设计的公司财务安全性路径分析模型,得出效应分析表(见表3)。

从表3可见,各剩余影响均较小,财务安全性的路径分析模型基本成立。结果表明:(1)现金流动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总影响为0.467。其中,直接影响为0.287,占总影响的61.46%;间接影响为0.157,占总影响的33.62%,其中通过盈利能力的间接影响较大,占间接影响的68.15%;剩余影响为0.023,占总影响的5.92%。(2)资产营运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总影响为0.284。其中,直接影响为0.144,占总影响的50.7%;通过盈利能力的间接影响为0.076,占总影响的26.76%;剩余影响为0.064,占总影响的22.53%。(3)盈利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直接影响为0.345,占75%;剩余影响为0.115,占25%。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仅仅通过资产负债比率指标来反映公司财务安全性是不完全的;(2)路径系数与相关系数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财务能力之间存在着间接影响关系;(3)现金流动能力和盈利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影响相对较大,进一步论证了“盈利能力是财务安全性的根本来源,现金流动能力是财务安全性的现实来源”的观点;(4)路径分析能够成功地用于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分析,可以区分各项财务能力对财务安全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使分析结论更加清晰,从而有助于掌握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利于财务安全性控制和决策。

【参考文献】

[1] 徐国祥,檀向球,胡穗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0(9):44-49.

[2] 孙尚拱.隐变量分析简介(一)[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1):52-56.

[3] 薛跃,韩之俊,温素彬.上市公司财务比率正态分布特性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2):143-144.

[4] 温素彬.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上海会计,2001(8):23-24.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管理会计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战略决策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岗位职责能力分析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