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通往世界的窗口

2015-12-22 17:54
CHIP新电脑 2015年2期
关键词:万维网蒂姆浏览器

短短25年内,万维网(World Wide Web,缩写WWW)就从几个人自己使用的小工具,变成7联通几十亿人的信息汇集处。而它的发明者现在还在致力于维护互联网的自由开放。

在1989年11月,蒂姆-伯纳斯一李提出了现在连接着30亿人的万维网。当时这位在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能使每个CERN的研究人员远程获取信息的系统原型。这个系统的思想即是今天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无论何人在何时何地都应能够自由地获取信息。

1989年3月12日,伯纳斯-李将关于这个系统的想法告诉了他当时的上司,得到的评价是“模糊,但激动人心”。这个当时还叫做“网格(Mesh)”的系统基于80年代初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开发的阿帕网使用的TCP/IP通讯协议和域名系统,伯纳斯-李又为其补充了HTTP通讯协议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他简化了如Xanadu项目这样的语言和协议,从而构建了一个简洁的系统。这个系统使用超链接来连接网页和其他互联网上的文件,并使得它们能够自由地被访问。

直到1991年,随着第一个网站(CERN万维网项目)的出现,万维网才真正投入使用。用户可通过同样由伯纳斯一李开发的WorldWideWeb浏览器来访问万维网。为了避免混淆,这款浏览器很快改名为Nexus,但它只能在NeXTSTEP操作系统下运行,这款浏览器并没有真正流行起来。1993年,Mosaic浏览器因其跨平台和多媒体特性成为了首款获普遍使用的浏览器,当时Mosaic就已经有200万用户了,后来Mosaic的开发者成为了网景浏览器的开发主力。

1991年8月6日,万维网项目发布的时候,伯纳斯-李就将它开放给全世界自由使用。万维网公共服务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首次亮相,伯纳斯-李就排除了为万维网申请任何专利和进行授权的可能性。而万维网的开放性很可能就是它获得普遍流行的重要原因。蒂姆-伯纳斯-李是信息自由的拥护者,而现在他也仍然在支持信息自由的第一线,例如参加支持网络中立的行动。

第一个万维网网站上线迄今已有23年了,InternetLive Stats的数据显示,2014年9月互联网网页总数已经超过了10亿大关。这其中包括了数不清的宠物视频、Facebook状态和信息,甚至还有非法论坛。

猜你喜欢
万维网蒂姆浏览器
5 Fast Facts About the World Wide Web on Its 30th Birthday万维网30年:小知识一览
反浏览器指纹追踪
万维网30岁,创始人发公开信表达“不满意”
占卜不靠谱——蒂姆丢了一只鸡
圣犬
环球浏览器
外星人蒂姆
抓住自己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