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5-12-22 02:50姚芳陶爱伟吴勤美叶家薇沈志昊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核心层专科分层

姚芳 陶爱伟 吴勤美 叶家薇 沈志昊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313000)

随着医疗改革和优质护理的开展,医疗机构迫切需要专业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1]。为此,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培训模式是护理工作之重点[2],2011年1月-2014年2月,我们按照护理管理“能级对应原则”,对门诊不同层次的护士按其所履行职责及对知识需求的不同,进行以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等能力为基础的分层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护士共48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31岁。学历:本科8人,大专22人,中专18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18人,护士12人;岗位:管理2人,服务台7人,专科11人,分诊19人,导医9人。

1.2 方法

1.2.1 设计策略与路径 培训方案由管理者与护士共同设计,以岗位职责为导向,以护理质量为主导。路径:调查分析、课程设置、模块运行、关注成效、岗位服务。

1.2.2 分层设置(1)基本层:岗位工作1~4年,约占54%。培训目标:以护理职业行为的示范、引导、传承为重点,提高岗位胜任力。(2)骨干层:岗位工作5~10年,约占36%。培训目标:重点提升专科护理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应急处置能力。(3)核心层:岗位任职10年以上,专科护士或岗位组长,约占10%。培训目标:突出培养并提高高级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1.2.3 课程模块设置 分五大块,分别为:(1)岗位技能:含岗位职责、专科护理与新技术、循证护理等。(2)应急技能:含急救与突发事件处理、危机处理、安全风险及法律法规等。(3)综合能力:含服务理念、沟通能力、评判思维、护理科研与管理等。(4)环境建设:含医疗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如布局、导向标识,设备等。(5)计算机应用技能。

1.2.4 培训师资 采用跨专业、跨科室选拔,整合优势,个别专题外聘专家。如急救、突发事件课程的师资队伍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和院感、防保、消防等部门人员组成。

1.2.5 培训方式 对基本层、骨干层和核心层,根据其各自的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模块中的一项或几项进行培训,实现分层次并各有侧重点的培训。

1.2.5.1 一对一指导 带教导师对1~2年岗龄的护士传授岗位服务要点、沟通技巧、潜在护理隐患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使其快速承担起临床护士职能。1.2.5.2 任务驱动 以小组为单位不定期讨论,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探讨,有效提高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5.3 集中授课 包括新知识、新技能和职业品质、法律法规,注重理论的实践性、信息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前沿性,每月一次、每次两学时。

1.2.5.4 模拟案例 编写典型案例,设计问题,受训者以情景表演形式进行演练,在角色体验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得技能和转变态度,特别有利于基本层护士的应急处理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3]。

1.2.5.5 自主学习 包括护理理论学习、操作技能训练,并通过记学习笔记和反思日记,进行自我监控、强化和管理,提高自我效能。

1.2.5.6 技能考核 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常规与专科、单项与综合、急救与常态、单人与团队相结合的培训,按岗位层次目标进行分层考核。

1.3 观察指标 实行阶段性、全过程、多形式评价。评价要点:专业理论、标准化服务、综合能力;形式:自我评价(对岗位职责、护患关系、工作环境、工作成就感、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考核评价(理论、技能、综合能力)、成效评价(门诊病人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前后考核得分比较及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 见表1~3。

表1 培训前后考核得分比较()分

表1 培训前后考核得分比较()分

t P基本层 26 84.2±4.1 93.8±2.1 10.626 <0.01 82.3±5.8 92.7±4.6 7.164 <人数 岗位知识技能培训前 培训后 t P 应急处置培训前 培训后0.01骨干层 17 88.5±2.1 94.7±1.4 10.129 <0.01 85.3±3.2 93.5±2.7 8.075 <0.01核心层 5 90.5±1.2 96.3±2.1 5.362 <0.01 88.6±2.6 95.7±1.8 5.02 <0.01人数 综合能力t P基本层 26 87.0±2.1 95.6±1.5 16.992 <0.01 92.7±3.3 97.5±1.6 6.674 <培训前 培训后 t P 计算机应用培训前 培训后0.01骨干层 17 92.0±3.2 97.3±1.6 6.108 <0.01 90.7±3.8 96.5±2.6 5.194 <0.01核心层 5 93.2±2.2 98.5±1.2 4.729 <0.01 89.5±1.8 95.8±2.3 4.823 <0.01

表2 门诊病人对护士岗位满意度测评%

表3 护士对岗位满意度自我测评%

3 讨论

3.1 模块化教学 它提供了系统、清晰的培训课程和工作指导,克服了门诊护理人员岗位分散、专业面广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专业突出,有利于解决工作疑点和问题,规范了专科护理行为,体现了专业价值,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满足了护士自我发展的需要。

3.2 分层培训 按层级递进,对基础层浅讲、多练,对骨干层精讲,对核心层鼓励自学和组织讨论,避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和传统灌输式集中学习,缺乏可持续性、针对性的问题,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训质量得到提升。

3.3 多形式培训 以能力为主线,根据门诊不同岗位的特点和护理人员的知识需求,建立标准化专业课程和操作流程,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避免学习的被动性,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率。

护士分层培训和模块化教学,内容丰富,有重点、有特色,多元化培训与岗位服务无缝衔接,形成高效、实用、适人、适岗、操作性强的科学、规范、标准化培训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需求,改变了单一、粗放的传统培训模式,形成有利于成员协调发展的合力,达到传授知识-提高技术-发展能力-提升职业品质的教学目标,使受训人员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效更新和拓宽,护士的临床服务能力、岗位胜任力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管理更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护理专科化发展,提升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使护理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有益于创造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满足社会大众对优质护理的需要。

[1]孙燕,邱文娟,张伟英.专科护士培训中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20-322.

[2]金学勤,胡乃明,黄群,等.护士分层岗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1-812.

[3]姚新美,吴新宇,商艳玲,等.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在儿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7):1584-1586.

猜你喜欢
核心层专科分层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油田光纤化改造核心层建设方案的探讨
浅谈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规划和建设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校园网核心层设计探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