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水系统氯耗高原因查找与解决

2015-12-22 05:42黄其铭佛山市顺德区水业控股有限公司龙江分公司广东佛山528318
化工管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制水加氯亚硝酸

黄其铭(佛山市顺德区水业控股有限公司龙江分公司,广东 佛山 528318)

北江制水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于2014年11月建成,完成清洗消毒后开始投入运行。在通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过程中氯耗一直过大,平均为3.8 g/m3,高峰达到4.2 g/m3以上,是在用其他制水系统的2倍以上。因我司新旧系统均采用“三点加氯”投加消毒方法,新系统在此情况下,投加各点需频繁检验,不断进行投加量调整,加大了制水运行员的工作量的同时,还导致消毒副产物增大、制水成本大大增加。

1 过程水检验、问题查找及原因分析

1.1 试验新旧系统水泥结构中氯水消耗速度,新系统的水泥结构在运行1个月的情况下与旧的大同小异,由此可判断该方面并不是导致氯耗过大的原因

1.2 pH值对氯耗的影响

氯消毒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次氯酸HCLO起作用。HCLO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同时,由于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容易损坏细菌的细胞膜,使内部的蛋白质、RNA、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气溶解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CL-+HCLO

次氯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HCLO←→ClO-+H+

当pH值较低时,有利于反应向左移动;当pH值较高时,有利于反应向右移动。不同pH值时,水中HCLO和ClO-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当pH值<6时(20℃),HCLO接近100%;当pH=7.5时(20℃),HCLO和ClO-大致相等;当pH>9时(20℃),ClO-接近100%。因此为提高消毒效果,减少加氯量,控制水中pH值是很重要的。但通过对比新旧系统的pH值的检验比对,两者数值非常接近,排除该项可能性。

1.3 运行过程中过程水的变化

检验新旧系统过程水,多日检验平均数据结果如下:

?

上表中“滤池后”的水样是指待滤水经过滤池下来未经液氯投加的水样。由数据可得知,新系统的待滤水在经过滤池过滤后,氨氮含量减少的同时,亚硝酸盐氮突增,还原性的亚硝酸根能与强氧化性的氯反应为硝酸根,按照理论化学式计算得出比例为1:5,可判断这正是造成氯耗过大的原因。

在适宜的条件下,亚硝酸菌能将1份氨氮转化为1份亚硝酸盐氮,后硝酸菌再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等量的硝酸盐氮。根据上表数据,待滤水中氨氮和滤后水中的亚硝酸盐氮等量水中物质的量接近,可断定滤沙中存在足够的亚硝酸菌,而缺少硝酸菌;新系统投入使用前是经过彻底消毒浸泡的,在经过使用后产生了亚硝酸菌,但硝酸菌并未繁殖成功。

2 解决方法探讨

2.1 硝化菌的生长反应条件分析

2.1.1 硝化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是水中硝化反应的菌株,在硝化反应过程中要消耗碱,会使pH值下降。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了保持适宜的pH值,应当将水保持足够的碱度。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适宜pH值分别为7.0-7.8和7.7-8.1.生物脱氮过程中的硝化段,通常把运行的pH值控制在7.2-8.0,而我司过程水pH一般在7.3-7.8之间,刚好符合生长的pH条件。

2.1.2 硝化反应受温度影响较大,其原因在于温度对硝化细菌的增值速度和活性影响都很大。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30℃,15℃以下硝化反应速度下降,5℃时完全停止。我司过程水在最低温的1-2月平均水温亦在16.5℃,符合硝化反应条件。

2.1.3 硝化反应的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BOD5值应在15-20mg/L以下。硝化菌是自养型菌,有机基质浓度并不是它的增值限制因素,若BOD值过高,将使增值速度较高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值,从而使硝化菌不能成为优势种属。我司水源水BOD5一般维持在3 mg/L以下,也是符合硝化反应的条件。

2.1.4 根据前面分析可推测,因源水含较高氨氮及某种因素,滤池中繁殖出了亚硝酸菌,而硝酸菌至无或存在极少。

2.2 新系统自行培养

2.2.1 关闭系统前加氯,让待滤水不含氯,避免影响滤池中硝化菌的繁殖。减少新系统制水量和滤池反冲洗次数、时间。

2.2.2 持续一周,在最后两天停止制水静置,期间每天检验过程水,其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数值相比1.3中表格变化极小,新系统氯耗依然很大。

2.3 引水培养

2.3.1 新系统继续采用2.2.1的方法。

2.3.2 旧系统关闭前加氯后,取用旧系统滤池后的水对新系统滤池进行反冲洗,新系统再运行一天后检验其过程水,持续5天。

?

由上表数据,该操作并无效果。

2.4 移砂培养

2.4.1 根据前述方法,均无法让硝酸细菌维持存在的同时繁殖出亚硝酸细菌。关闭新旧系统前加氯,因旧系统滤池存在有两种硝化菌,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旧系统停止48小时不反冲洗,从其滤池中挖一桶滤砂投到新系统滤池中,新系统进行低产量制水,约为1300立方米/小时,持续一天后再反冲洗一次,再继续正常制水。

2.4.2 此期间每天对过程水进行检验,数据如下:

?

3 结语

在制水过程中,滤池中的硝酸细菌和亚硝酸细菌起的硝化反应异常重要,能去除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液氯的消耗起到极大的节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在缺少有效细菌的滤池加入现成滤砂甚至市售的硝化细菌制剂,能在6天内滤池中繁殖出硝化菌,从而过水进行生物处理,极大的降低氯耗,新制水系统氯耗偏高问题得到解决。

[1]刘永军.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

[2]王权,郑传林,邵洪.给水处理中加氯量的影响因素,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3.

[3]付婉霞,聂正武,高杰,肖艳.饮用水氨氮的去除方法综述,能源环境保护,2006.6.

[4]严熙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猜你喜欢
制水加氯亚硝酸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水动力源原水预处理加氯系统技改分析与实践
电厂化学制水处理的工艺与节能分析
制药设备中制水系统应用问题及对策
闵行水厂自动加氯模式研究
亚硝酸钙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
利用芽孢杆菌去除水体中亚硝酸氮的研究
长江科学院武汉长江仪器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自来水加氯控制方法和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
净水厂加氯系统的技术改造与优化
气相亚硝酸烷基二酯电子轰击电离解离机理研究
一级除盐制水装置脱瓶颈优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