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量脑出血早期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的时机漫谈

2015-12-23 07:51丁明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甘露醇血肿脑出血

丁明早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圣安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中小量脑出血早期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的时机漫谈

丁明早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圣安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目的探讨中小量脑出血早期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的时机。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22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例。对照组采用12 h内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12 h后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出血的情况与疗效评定。结果两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经过不同时段药物治疗之后,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了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36.36%;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了早期血肿扩大,出现率为9.09%。两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量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2 h后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出现率,对患者康复以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中小量脑出血;早期;半常规量;甘露醇;时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1],脑出血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出血属于临床治疗方面较为棘手[2]的病症,而且该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3]也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时常用的一种脱水剂,半常规量甘露醇以其卓越的疗效得到了医师与患者的广泛青睐,现已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在治疗中发现,应用甘露醇的时机不同,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症状出现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充分掌握中小量脑出血早期应用半常规量的时机,我院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活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根据我院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22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例。对照组采用12 h内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12 h后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对照组11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在35~70岁,平均年龄为(52.36±4.1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4例,丘脑2例,脑干1例,脑叶2例,小脑2例。观察组11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在34~72岁,平均年龄为(54.26±4.5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5例,丘脑1例,脑干1例,脑叶2例,小脑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①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②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精神病病史。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3 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应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

1.4 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

1.5 治疗方法: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患者每天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患者处于正常稳定的血压状态。

对照组在12h内给予患者半常规量甘露醇(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3129,规格:100 mL,50 g)治疗,每天注射2~4次,剂量控制在100 mL左右。治疗组在12 h后给予患者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每天注射2~4次,剂量控制在100 mL左右。

1.6 观测指标:①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情况;②神经功能评分。

1.7 疗效判定:治疗2疗程(14 d),判定疗效。①早期血肿扩大:根据Brott[4]评定标准,对患者颅脑进行2次CT检查,如果血肿体积对比差异超过33%,那么便可确诊为脑出血后继续出血致早期血肿扩大。②神经功能评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链表(NIHSS)[5]对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周进行评分,对比两次评分情况,如果评分出现了明显的减少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有所减少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评分如果未出现明显减少或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则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恶化。

1.8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早期血肿扩大:经过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了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36.36%;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了早期血肿扩大,出现率为9.09%。两组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出现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情况对比表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98± 0.98),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82±0.89),经过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87±0.52),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21±0.36),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前后对比表()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前后对比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NIHSS评分 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 11 9.98±0.98 6.87±0.52观察组 11 9.82±0.89 4.21±0.36

3 讨 论

脑出血继续出血引发早期血肿扩大是治疗中小量脑出血中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管破裂导致的持续出血,发生时间集中在患者发病6 h、24 h内仅有部分患者存在此症状,24 h以后几乎未见有继续出血病例。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与设备的不断革新,CT与MRI在诊断脑出血方面的广泛应用,对中小量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甘露醇是临床治疗脑出血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脱水剂,一般来说,每8 g甘露醇即可从人体中脱去水分100 mL,进而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作用,而且甘露醇不会参与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不会影响人体血糖水平,用药安全性有着全面的保障。甘露醇注射以后,可以迅速减轻患者脑水肿的症状,降低患者颅内压力,避免颅内水肿产生压迫力损害患者神经元组织[6]。另外,甘露醇还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在12 h内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引发患者出现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脑组织脱水之后,血肿与脑组织见的压力呈阶梯式增大,脑组织的支撑力下滑严重,导致血肿扩大。另外,甘露醇吸收脑组织液后,短时间高血容量的出现,使得患者血压值明显升高,继而加重早期血肿扩大症状。12 h后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安全性较高,引发早期血肿扩大的概率较低。

综上所述,医疗工作者不能够盲目的对中小量脑出血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在发病12 h后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出现率,对患者康复以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李颖军.中小量脑出血早期应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时机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00-101.

[2]白俊平.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70-71.

[3]洪玉娥,吴君仓,徐文安,等.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7):833-834.

[4]高岩,张兆辉.甘露醇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1,10(10):735-738.

[5]蓝开平.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甘露醇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792-793.

[6]吴贵平,沙龙金,曾文胜,等.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6(2):195-198.

R743.34

B

1671-8194(2015)03-0131-02

猜你喜欢
甘露醇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