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2-23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征腰椎间盘腰椎

马 良

(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玉石洼铁矿职工医院,河北 邯郸 056303)

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马 良

(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玉石洼铁矿职工医院,河北 邯郸 056303)

目的探究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入院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平卧位牵引的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后期随访调查中的体征表现。结果对照组采用的平卧式牵引疗法总有效率为53.3%,实验组采用的悬吊式牵引带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63.3%,实验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后期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牵引的治疗方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疗效较为显著,同时采用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效果更佳,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

悬吊式牵引带;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以腰腿痛较为明显。当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保守疗法都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方法主要包括牵引、针灸推拿、拔罐、中药治疗。牵引的疗法一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其方案有传统的三维牵引、平卧式牵引等,其临床上的效果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也存在着疗程较长和一定的风险等缺点。悬吊式牵引带的问世,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其疗效可靠、费用较低,是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疗法。本次实验针对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共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9岁;实验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腰椎间盘的CT检查,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的腰腿痛为主要表现。排除曾经接受过硬膜外注射手术患者以及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的患者。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本次实验患者均执行以下诊断标准:以坐骨神经为分布区域的典型放射性疼痛,腿痛终于腰痛;肢体两端成放射性的神经痛;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兼并健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现;出现肌肉萎缩、感觉减弱、运动无力、反射减弱的征象;借助影响学仪器检查,如CT、MRI、椎管造影等发现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悬吊式牵引带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嘱患者自然放松,术者将患者固定于腰椎牵引带中,患者双下肢及腰部以下自然垂放且双脚离开地面。嘱患者均匀呼吸,完全利用自身重力作用持续的牵引。悬吊3 min后休息1 min,每天牵引时间不得少于30 min,每次牵引结束后卧床休息,后期嘱患者进行腰背部及下肢肌肉的功能性锻炼。每2周1个疗程,3个疗程以后评定治疗疗效。对照组采用平卧位的牵引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固定于特制的多功能牵引床上进行机械式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30 kg,牵引时间为30 min,每天进行2次治疗。治疗后期患者需卧床休息,且嘱患者进行背部肌肉和下肢肌肉的功能性锻炼,每2周为1个治疗周期,3个疗程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评定[1],可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无运动功能受限且恢复工作能力,患者和医者对治疗疗效满意;显效:患者体征明显减轻,偶尔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稍加休息后改善;有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及日常生活,需要药物维持;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数。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百分比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办法进行处理,对于本次治疗后期患者的体征变换情况进行t检验,当P<0.05是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疗效的评定标准,此次试验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后期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无不适反应;对照组中患者后期出现短时间内的反复,或产生依赖性。综合以上所述,采用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后期并发症小,安全性高。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疗效数据对比(n,%)

经卡方检验,χ2=0.413,P<0.05,两组疗效有差异。

3 讨 论

当今医学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的损伤或者是退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腰椎间盘损伤退变的程度不断的加大,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就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根据临床上的统计结果发现[2],30~50岁的年龄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脊柱力学内外平衡失调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腰椎稳定性依赖脊柱本身和其周围的肌肉组织来维持,肌肉群有背部浅层肌肉、椎旁肌、椎旁韧带等。椎旁外侧支架的失代偿反应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3],根据脊椎内外平衡的原理,脊柱内外支架是相互影响和互为依附作用的。外侧支架接受干预治疗后对于内侧支架的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力导致的损伤,生理性的退变,腰椎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均可导致腰椎功能单元结构发生改变,如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结构的畸形等。后期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护理不当会进一步因为力学平衡紊乱对结构影响而引起脊柱内外支架的组织变化。

本次实验针对实验组采用的悬吊式牵引带和对照组平卧式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平卧式牵引过程中,牵引的重物力量较大,但是由于身体与创面的摩擦力比较大,因此作用在腰部的力量却变的很小;如果牵引力过大,会致临近组织结构的损伤进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严重者会导致胸腰椎关节的错位甚至下肢瘫痪。但是实验组采用的悬吊牵引不会存在牵引重量和角度的问题,它利用的是机体自身的功能调节来改变易造成的病理性损伤。有研究在自身重力悬吊牵引对腰椎间隙影响时,结果会在重力牵引后侧椎间隙增幅明显会超过前侧,同时也说明重力牵引的牵开程度超过了静态牵引。因为悬吊式的牵引采用的是自身重量作为牵引力,不会存在传统的牵引力过大而致使正常的肌肉拉伤或腰椎松弛的缺点。与此同时,悬吊也是一种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增进脊柱周围肌肉的外在活力,使得患者腰部肌肉、韧带更容易松弛,改善腰背部的柔韧性和调整了局部肌肉的张力,这样可以有助于解除神经根所受的挤压和粘连。临床上大量的实践工作证明[4]腰部肌肉的力量训练能够促进神经运动,增加了局部血流量,增强了缺氧耐受力,有助于腰椎与肌肉的适应性反应,解决了慢性腰痛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功能性的锻炼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重要手段。临床上治疗中,采用中医指导下的动静结合的方式,可解释为患者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为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进行下肢肌肉和腰背部肌肉的功能性锻炼,功能性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康复的主要措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原因[5]是由于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所产生的组胺类物质、缓激肽等物质的产生所造成的,功能锻炼时血液循环加快,血流发生明显的快速分布,稀释了致痛物质,加速新陈代谢,同时促进了局部肿胀的吸收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观察总结中,我们发现功能性的锻炼适合牵引治疗的各个时间段,锻炼时间越长,腰椎的稳定性就越强,后期疗效就越好。本次实验中的60例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医师指导下进行腰腹部以及下肢肌肉的功能性锻炼,预后良好。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弯腰幅度过大,禁止腰椎旋转的过程中弯腰,并且保证腰部的保暖极为重要。

4 结 论

采用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在于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相比较其他牵引方式的优势在于后期的并发症较少,因此这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郭志勇.穴位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63.

[3]马志明.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错缝39例[J].河南中医,2009,29(12):1193-1194.

[4]刘小红.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2):27.

[5]姚新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R681.5+3

B

1671-8194(2015)01-0102-02

猜你喜欢
体征腰椎间盘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