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

2015-12-23 02:57李建红田海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有效率血糖临床

李建红 田海春

(永顺县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700)

消渴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

李建红 田海春

(永顺县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700)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消渴的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消渴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标准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消渴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治疗有效率等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显效14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治疗显效24例,无效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5%,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渴可对其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临床中值得推广。

消渴;中医;血糖

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早在《内经》中就有消渴之名的记载,其后各代医家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描述:《灵柩·本脏》篇指出:“脾脏善病消瘅”;汉代张仲景首创肾气丸治疗下消,开温肾治下消之先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中医对于消渴的研究结果为今日消渴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能获得很好的效果[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消渴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西医和中医治疗,研究限制中医治疗效果较好,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消渴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35~74岁,平均为(56.9±4.1)岁,病程在1~15年,平均病程为(8.1±1.4)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体质量减轻,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以随机标准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常规应用二甲双胍片,每次0.5 g,每天3次,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次2.5 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消渴汤加减治疗,主方组成如下:生地黄30 g,黄芪30 g,葛根30 g,佛手10 g,山药10 g,桃仁10 g,知母10 g,山萸肉10 g,丹参15 g,天花粉20 g。如患者热重则加生石膏30 g;高血脂者则加虎杖10 g,山楂10 g;多梦易惊者加女贞子10 g,灵芝15 g;心悸胸闷者加川芎10 g,人参10 g;腹胀、脾虚湿滞者加陈皮5 g;肝气郁结者加白芍10 g,柴胡10 g;便秘者加枳实10 g,大黄10 g;唇干口渴者加麦冬20 g。上述药物加水煎汁,每天1剂,早晚了口服,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治疗有效率等进行对比,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在7.2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8.3 mmol/L以下,或者是患者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在8.3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以下,或者是患者血糖较之前下降在10%~3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血糖、尿糖等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计数资料,对比分析用t和卡方检验,若P值<0.05,则对比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显效14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治疗显效24例,无效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5%,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3 讨 论

消渴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因素等各种病因导致胰岛素功能减退引发的蛋白质、糖、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消渴包括西医所指的糖尿病,临床中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但是形体消瘦,部分患者还伴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昏迷,慢性并发症则主要表现为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各种感染,当前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变,消渴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3]。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消渴的病因讨论较多,各有侧重,综合而言,主要认为消渴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以及禀赋不足等有关,情志失调主要为患者长期受到精神刺激,肝气郁结,郁怒伤肝,火热内燔,进而引发消渴,饮食不节主要是患者长期过食辛辣、肥甘食物,损伤脾胃,积热内蕴,发为消渴,劳欲过度则为患者过度劳累,精气耗伤,气血不畅,心脾气血两虚,另外外感六淫,毒邪侵害累及脏腑而伤津也会发生消渴[4]。中医对于消渴的分型主要有如下几种:①燥热炽盛:起病急,多食,胃脘嘈杂,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质红;②阴气两虚:患者三多症状明显,头晕耳鸣,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盗汗。唇红咽干等;③阴虚火旺:咽干口燥,口渴多饮,多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尿频,久病不愈;④阴阳两虚:肢体寒冷,面色发白,耳鸣耳聋,夜尿频繁,可有酮中毒现象;⑤脾肾阳虚:畏寒怕冷,气短,尿频,舌苔白润,神疲乏力,多为老年患者;⑥淤血内阻:多为合并神经病变或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胸闷刺痛,肢体麻木,舌质发紫,脉细涩[5]。

在治疗时分为上、中、下三消治疗,上消则主要是肺热津伤,患者为多饮、口干、尿频,中消为胃热炽盛,患者为多食,苔黄,大便干结,体形消瘦,下消为肾阴亏损,患者为尿频、口干唇燥[6]。对于肺热津伤的患者治疗要以清泻肺胃和生津止渴为主,对于胃热炽盛的患者治疗要清热泻火,对于肾阴亏损患者要以益气养阴,健脾温肾为主。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中医消渴汤加减治疗,治疗显效24例,无效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5%,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对于消渴症除了中药治疗之外,中医理论还推荐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饮食疗法需向患者和家属其重要性,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饮食控制计划,指导患者按规律进餐,食物选择以低糖、低盐、低脂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C、钾、钙等食物,以新鲜蔬果、鱼类为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自身血糖含量[7]。运动疗法可通过运动减轻患者体质量,进而增加集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面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运动疗法中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打太极拳、慢跑等。

虽然我国目前中医学中对消渴研究方面的相关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国中医在进行相关消渴病理研究过程中的生物化学机制影响方面具有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在文献中报道相对较少,在进行相应的研究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经过相关人员重复性研究。在现今已经有一定数目的文献在进行相关报道。虽然在这之中研究出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有些研究还存在着随机对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不能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程与疗效[8-10]。在进行研究治疗方案与疗程与疗效时,专家们确信这些方面没有统一界定,对于疗效评价标准也有待统一。如耳穴治疗消渴,这种方法既绿色安全又简单方便,同时价格低廉适合百姓,虽然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并不广泛。但是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后在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进行仔细研究的,工作人员将会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断努力提高与改善相应的临床方法。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医治疗消渴的治疗方法将会得到越来越更广泛的认可,同时中医事业也会更加发扬光大。

[1]曾纪斌,龚丽.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初探[J].中国医药科学,2011,1 (20):97-98.

[2]娄彦珍.消渴症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5(16):36-37.

[3]刘诗蓉黄宇虹.消渴的五脏辨证论治[J].光明中医,2013,28(5): 1012-1013.

[4]田宏,宿健.浅谈消渴的中医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272-273.

[5]陈书明.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5(17):35-36.

[6]魏笑雨.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0):175-176.

[7]谢玉强.消渴的中医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4):17-19.

[8]秦超,马建,刘春燕,等.祛胰抵方对气阴两虚兼血瘀痰阻型T2DM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9(19):446-447.

[9]李玉兰,李婕,汪倩.健脾通络方治疗消渴病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7):60-62.

[10]韩乐军,于素明.以腹针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15例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1,11(18):93-94.

R255.4

B

1671-8194(2015)01-0222-02

猜你喜欢
有效率血糖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My Father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