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从哪里做起

2015-12-23 15:33史文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双师职教师资队伍

史文生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先进职教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竞相学习效仿。

我国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除天津、江苏等地取得一些进展外,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受制于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企业不愿参与等现实问题,我们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多年来低层次重复,收效不大,以至于有人感叹“我们学不了”。

那么,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应该怎样学习德国职业教育?

第一,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小处、细处做起。我国国情与德国不同,应当摒弃那种希望快速、彻底扭转本地、本学校职业教育落后局面的想法。在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机制等短期内难有大改变的情况下,在投入不足、企业不愿意参与的现实中,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可以学习的地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甚至只是教学方法等微观层面。只要能有一点点改进,对我们的职教事业发展都是有益的。从小处、细处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应当把学习德国人的职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德国人严谨、认真、负责,甚至是有些刻板的职业素养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一些国内职教同人,较多地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而当前国内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一些职业素养,比如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因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技能需求较低和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水平较低,也因为有些职业学校不够注重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我们要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要求,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让学生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把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第三,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高水平技能教师的培养入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而在我国则主要是由职业院校来承担。名师出高徒,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关键是当前职教师资队伍中高水平的技能教师缺乏,技能教学水平较低。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基本上没有经过技能训练,他们大多已在学习意识上形成了理论教学的路径依赖,让这样一批教师去学习技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阶段,我国在培养培训职教专业师资方面的基本方式是培养培训“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通过国培、省培等方式,或者采取派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从实践来看,由于培训中少有技能操作培训内容,或者技能培训的时间很短,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因此,可以改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培养“双师素质结构小组”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我们已有大量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选拔具有后续技能学习能力的青年专业教师,进行较长时间的技能强化训练,达到高级技师技能水平,然后由两方面的教师共同组成“双师素质结构小组”专业师资,以“两人一组”的小组形式共同进行专业技能教学。

第四,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应当积极学习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改革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法,选用适合学情的技能教学教材,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的情境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模式,以“行动教学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7日)

(作者系河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责编  张红延)

猜你喜欢
双师职教师资队伍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