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2015-12-24 04:52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4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14期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

周 怡(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浅析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周怡
(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40)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线路的继电保护技术、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对策以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及趋势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

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引进注重引入并且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技术了,并且建立相应的团队负责这一工作,其对于我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的。而到了90年代时,已经全面的进入到了集成电路保护的时代,集成电路保护的生产、研发以及应用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方面某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加大了研究微机保护装置的力度,并且在微机保护软件以及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这也就预示着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来到了微机保护时代。现阶段,在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其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将是网络化和计算机化的方向,并且应能实现测量、控制、保护和数据通信的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

2 线路的继电保护技术

(1)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所谓的距离保护技术就是指通过反映故障发生位置到需要安装保护位置的距离而动作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可应用在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配电线路的原理则可以应用到35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准确的测量发生故障位置处到保护安装位置处的距离是这一技术的核心内容,其应是小于实现已经整定过的距离的,测量故障的距离时,通常我们可以选择三种方法,分别为雷达法、行波法和阻抗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阻抗法。(2)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现阶段,发展的最为完善的继电保护原理就是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基础的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抗器、变压器、母线以及输配电线路中,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当外部出现故障或是正常运行时,没有电流流入到差动继电器的KD中点中,其不会产生动作;而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的二次值就会流到KD中点,那么继电器就会产生保护动作。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只需判断KD中点是否存在电流,就可以判断被保护的设备是否发生了故障,从而决定是否移除该设备。

3 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对策

(1)定值区问题。具有多个定值区是微机保护的一个显著优点,这就能够有效的解决电网运行过程中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在此过程中应能够充分的保证定值区的正确性,那么就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在对定值修改完成后,应将定值单和定值区号打印出来,并且将设备名称、修改人员、变电站以及日期等参数都填写清楚,在继电保护工作簿中还应标明定值编号,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定值区的正确性。(2)接地问题。在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主要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屏的各个装置机箱屏障等的接地问题,通常情况下,生产厂家已经将其做完并接在了屏内的铜排上,而企业中的人员则只要认真的对其进行检查;第二,应保证铜排是接到了地网中的,为保证其在接地网上的稳固性,建议选用截面较大的导线或是铜鞭,并保证其电阻是满足具体的规范要求的。(3)检验继电保护装置。采取这一对策时,其最后应进行的工作应为进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以及整组试验,在完成了全部的检验工作后,就不能再进行改变二次回路、拔插件以及改定值等工作了,在其它试验完成后,才可以进行电压回流的升压以及电流回流的升流工作。(4)一般性检查。不管采用哪种安全保护的措施,都应进行一般性的检查工作。应保证焊接点不存在虚焊的现象,并且连接件是较为紧固的。同时还应统一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所有插件,拧紧螺丝并按紧芯片,进行检查工作时,应重点做好拧紧各个元件的控制屏、保护屏以及端子箱的螺丝等工作。(5)工作记录及检查习惯。工作记录必须能将真实的工作情况反映出来,应将其看作是一份技术档案,其对日后的工作也是有着指导作用的,并应将继电保护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方法都记录下来。同时,负责继电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应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对自己所接触过的设备应统一再检查一遍。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的数据通信工具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技术支柱,其不但对我国的工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人类的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要想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有效保护,那么就应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的保护装置联接起来,从而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2)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的微机保护硬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具备基本的保护功能,同时还应有较大容量的数据和故障信息的存放空间,其应具备强大的通信能力,并能迅速的处理数据,并且应能与其他保护装置、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一起贡献全系统的数据和级别更高的语言编程。(3)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因为人工智能具有快速处理的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其在在线状态的评估工作中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并且也已经逐步的应用到了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中,其在规划、管理和控制等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4)一体化技术。这一技术就是指在数据处理工作中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体进程,在电网运行系统中,应将继电保护装置看作一个终端设备,其可以快速获取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出现故障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被保护元件的相关数据信息传送网络控制中心。(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故障录波、紧急控制装置和计量装置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而现阶段,将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工作中也已经成为了现实,其具体表现为远程控制与信息共享以及集成与资源共享。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而在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也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发现故障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

参考文献

[1]张健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12.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