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滴注中药兼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60例临床观察

2015-12-24 10:24白积科何爱民744400甘肃省灵台县皇谧中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7期
关键词:葶苈子直肠支气管

白积科 何爱民744400甘肃省灵台县皇谧中医院

直肠滴注中药兼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60例临床观察

白积科 何爱民
744400甘肃省灵台县皇谧中医院

目的:探讨直肠滴注中药兼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哮喘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直肠滴注肺炎咳喘汤兼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直肠滴注中药兼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哮喘;直肠滴注;中药;穴位贴敷

哮喘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医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兼雾化吸入治疗,病程长,复发率高,而中药口服亦有诸多困难。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哮喘患者60例,利用直肠滴注肺炎咳喘汤兼穴位贴敷疗法,效果大大提高,复发率低,现将治疗方法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资料与方法

收治哮喘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5~60岁34例,>60岁2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个月~60岁16例,>60岁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哮喘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依照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制定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或加剧。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证实存在可逆气流受限:a.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15 s第1秒呼气量(FEV1)增加≥12%;b.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c.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检测1~2 周)≥20%。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表1 治疗前患者的临床表现(例)

治疗前患者的临床表现,见表1。

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均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1×109/L,淋巴比例增高,余正常。

治疗方法:①患者在哮鸣及喘息期,将肺炎一号方(麻黄、杏仁、葶苈子、莱菔子、五味子、半夏、瓜蒌、鱼腥草、橘红、苦参、地龙)免煎颗粒按比例配置成400~600 mL,2次/d直肠滴注,成人200~300 mL/次,药液温度38~40℃,过高、过低都会刺激肠黏膜,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排便,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直肠长度12~18cm。由于直肠的下部感受器较多,但上部较少,因此给药时应注意避免过浅,否则极易外泄,深度一般以直肠下部12cm以上为宜。滴速控制20~40滴/min,以患儿舒适为度。但心功能衰竭患者及严重肛门疾病者禁止直肠滴注。将药液装入盐水瓶内,用静脉滴注管尾端连接一次性导尿管,导尿管外涂凡士林后插入肛门,20~40滴/min。药液在肠道保留的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因此每煎不要太多,药液多在肠道保留时间就会变短,药效大减,肠道滴注时抬高臀部,2次/d直肠滴注,一般3~5 d可以痊愈。在痊愈期,为防止复发,将肺炎二号方(见后)按上述方法操作,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5 d。同时将白芥子10 g、细辛5 g、甘遂10 g、元胡12 g、葶苈子10 g粉碎研末,再用生姜汁和成膏状,分制成1cm×1cm×1cm药膏,穴位消毒,贴在肺俞、定喘、大椎、中府、膻中穴位,2 d更换1次。②对照组给予头孢米渃加阿奇霉素抗感染,氨溴索化痰,氨茶碱解痉平喘1次/d,舒喘灵雾化2次/d。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发热、咳嗽、哮鸣音消退,肺部听诊及胸X线检查恢复正常,1年内无复发。②显效:咳嗽、喘息、胸闷消失,但肺部听诊及胸X线检查有所好转。③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但依然咳嗽、喘息。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d)

结果

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8例症状轻、病程较短者在直肠滴注1周后明显好转,治疗1个疗程临床痊愈;对顽固性哮喘,病程较长者需直肠滴注2~3个疗程,疗效明显。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停药后出现药物反跳现象,疗效欠巩固,见表2。

例1:患者,男,52岁。2013年12 月23日患儿患支气管哮喘1年余,每遇天气变化出现哮鸣、喘息、气促。曾用抗生素、激素、氨茶碱等可以暂时缓解,也曾注射丙种球蛋白核酸等未能控制发作。近期来加剧,常在后半夜突然喘促不能平卧而急诊。此次发作已1周,青霉素、强的松、氨茶碱等未能控制。查患儿不发热,面色白,目眶灰暗,咳嗽喘促,痰少质稠不易咳出,喉中痰鸣有哮鸣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干啰音,自汗盗汗,四肢欠温,胃纳不佳,常有遗尿,大便偏干,唇红,舌质偏淡,苔白厚腻带燥,脉细弱而滑,治以宣肺涤痰,降逆平喘祛邪为先。①炙麻黄6 g,杏仁12 g,炒苏子12 g,炒莱菔子12 g,炒葶苈子10 g,五味子8 g,瓜蒌皮12 g,枳壳8 g,半夏12 g,鱼腥草18 g,地龙12 g,苦参12 g。以上中药免煎颗粒加300mL温水进行直肠滴注,2次/d。②同时将白芥子10 g、细辛5 g、甘遂10 g、元胡12 g、葶苈子10 g粉碎研末,再用生姜汁和成膏状,分制成1cm×1cm×1cm药膏,穴位消毒,贴在肺俞、定喘、大椎、中府、膻中穴位2 d更换1次。3 d后咳喘缓解,7 d后痊愈。

讨论

直肠给药最早见于汉代。20世纪80年代直肠滴注疗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才教授发明,逐步将保留灌肠方式改进成直肠滴注,相较于传统方法也是一种革新。由于其具有速效、高效、安全、低毒等优点,因此许多中药都可运用此方法。另外,直肠滴注治疗过程方便快捷,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利于患者接收,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减轻了家长许多心理负担,也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大大增加,且由于药物不经过胃肠等消化器官,消化酶等物质不会对药物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哮喘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关键系宿痰内伏,因外邪触动伏痰而发,故发作时多以邪实为主,但祛邪以治其标,缓解时多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哮喘发作时往往形成外邪与痰食互结,寒热错杂,升降失司的复杂证候,故本方以麻黄、杏仁宣肺平喘为主药,辅以苏子降气行痰,莱菔子消食化痰,葶苈子泻肺达痰,三者皆治痰之要药,又能于治痰中各显其能;特别麻黄与葶苈子相伍,一温一寒,一宣一降,互相制约而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涩收敛与麻黄辛温发散相佐,一开一合,平喘力彰,并配以瓜蒌皮、鱼腥草、半夏清肺化痰,择加地龙泄降肺气,活血解痉,使气血和,喘自平,哮喘多与体质过敏密切相关,故方中酌加苦参以抗过敏。

控制哮喘容易,而根治哮喘难。本病是由久病而致,肺、脾、肾三脏之虚,根治本病,亦从三脏着手,应用肺、脾、肾三脏同治之法,以景岳金水六君煎加减(即肺炎咳喘二号方):党参12 g,炒白术12 g,茯苓18 g,陈皮10 g,五味子6 g,黄芪12 g,山萸肉12 g,姜半夏12 g,紫河车粉12 g,天竺黄12 g,防风6 g。本方以紫河车粉、五味子、山萸肉益肾纳气为主药;肺主气,外合皮毛,肺气不足,卫外失固,感邪而易引发哮喘,故以黄芪、白术、防风补益肺气以增强卫外之功;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气不足,痰随去随生,故以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合天竺黄健脾助运以杜生痰之源,诸药合用,肺脾肾健全,扶正以固其本。

穴位贴敷疗法具有通络化痰作用,具备针灸、理疗的特长,在肺系统治疗中有显著疗效。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足组织,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作用,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另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物效应。

[1]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1993,31(4).

[2] 许得盛,沈自伊,王文健,等.扶正法缓解哮喘发作的作用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4).

[3] 王茗生,刘红旭,林杰豪.支气管哮喘中医西医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 18(4).

[4] 许德全,王琦,陈全青.丹参对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与试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1,32 (2).

[5] 闫慧敏,杨燕,张丽英.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病5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0,3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60 cases of rectal infu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and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asthm a

Bai Jike,He Aimin
HuangMi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ospitalofLingtaiCounty,Gansu Province7444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tal infu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asthma.Methods:90 patientswith asthma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group with 6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rectal infu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e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of the treatmentgroup was95%high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group of80%.Conclusion:The effectof rectal infus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 acupointsticking therapy forasthma isoutstanding,improv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drugs.

Asthma;Rectal infus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inicalobserv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7.59

猜你喜欢
葶苈子直肠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葶苈子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5种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