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 无 恬 悦, 劳 而 不 倦
——浅谈《红楼梦》中贾母的养生之术

2015-12-24 02:53王雪梅
文教资料 2015年23期
关键词:之术刘姥姥贾母

王雪梅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语文教研室,江苏 常州 213002)

虚 无 恬 悦, 劳 而 不 倦
——浅谈《红楼梦》中贾母的养生之术

王雪梅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语文教研室,江苏 常州 213002)

《红楼梦》里的贾母饮食有节,起居有序,劳逸结合;怜贫惜老,乐善好施,宽厚仁慈。《红楼梦》全书所涉及的人物中,健康长寿者屈指可数,贾母却荣登寿域,享年八十三岁。本文对贾母的养生之术进行了探讨。

《红楼梦》 贾母 养生之术

《红楼梦》既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又是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被称之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在书中,曹雪芹先生不仅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而且精彩细致地讲述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戏曲游艺、灯谜酒令、古玩摆设、服饰礼仪、民间习俗、人情世故、饮食保健、医卜星象、园林建筑、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故自问世起,近三百年来,倾倒无数读者。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取舍各异,侧重不一,但皆有所悟,皆有所得。本文试从养生的角度,谈谈《红楼梦》中贾母的养生之术。

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民以食为天,《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花样繁多、琳琅满目,仅贾母的饮食就令人目不暇接,如第61回中柳嫂子言及贾母的饮食:“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吃到一个月现算倒好。”这还不算,各子孙房里有好吃的,还要另外孝敬一份来,如第76回写道:“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的吃福可见一斑,可贾母对饮食是很注意的,如第54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众人在大观园玩至深夜,贾母说道:“夜长,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回:“有鸭子肉粥和枣儿熬的粳米粥……”贾母笑道:“不是油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也罢。”贾母自知年事已高,脾胃虚弱,深夜吃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这些油腻或甜腻之物,必影响消化,伤及内脏,而贾母选的杏仁茶是清淡之品,且能“发散风寒,润肠通便”,对老年人的肠胃健康有利。

面对这些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贾母不过是略微吃点儿,这很符合中医倡导的“节饮食,养胃气”的原则。何况,贾府还有在饭前、饭后用茶水漱口的好习惯。用茶嗽口,可以杀菌抗病毒,可以利齿养牙。平时,每次吃了油腻之物,贾母还喝喝醇香的老君眉茶,养心又养身。

当然,除了科学地对待日常的一日三餐外,贾母也吃一些滋补药膳,如:滋补气血的红稻米粥(第75回)、健脾益气的枣泥馅山药糕(第11回)等,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使身体得到了滋补。

茶余饭后,贾母喜欢散步,她认为散步能“疏散疏散筋骨”,西藏古老文化本波教《四种威仪修法》中记载道:“步行能够打开经络,放松脉搏,身心轻安,减少疾病,延年益寿,开发智慧。”看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仅如此,贾母还喜欢热闹,每逢节日,必和儿媳、孙子在大观园里走动、玩乐,即使在冬天,贾母也会出来活动,例第50回,宝玉和众姐妹在芦雪庵赏雪、作诗,贾母得知后便瞒着凤姐、王夫人来凑热闹。和年轻的儿孙辈在一起玩乐,其乐融融,贾母当然就不会有孤寂、忧郁这些不良情绪了。此外,在《红楼梦》中,丫环为贾母、王夫人等捶背的场景随处可见,祖国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也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

贾母饮食有节、起居有序,是深谙养生之道的,正如《养性延命录》中所说:“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至疲……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孔子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二、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贾母不仅常吃各种药膳,还吃滋补药——人参养荣丸(第3回),据说此中药方剂出自《保命歌括》,可温补气血,强心安神,并增强脾胃功能。贾母作为老人,气血俱衰,人参养荣丸以人参为主药,辅以其他补气之药,补气补血,无病防病,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无病时,要注意防病;有病时,则要及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祛病延年。扁鹊三劝齐桓侯有病早治,可齐桓侯却讳疾忌医,最后病重而亡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有病不早治,会一步步地加重病情,甚至最后导致不可治而身亡的严重后果,正如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说的:“尝谓备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闭塞其涓涓之流,则滔天之势不能遏;备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扑灭其荧荧之光,则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况病之已成,岂能活欤!”贾府之人对此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贾母几次生病,尽管病因各异,病情有轻有重,但都看了医生。

贾母第一次患病是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 (第42回),“叫风吹病了,躺着嚷不舒服。老太太有年纪了,不惯十分劳乏的”。虽然病不重,但还是让王太医诊了半日。这次给贾母看病的是王太医,他切了贾母两只手的脉后,诊断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待吃,也就罢了。”贾母是轻度感冒,吃不吃药都会很快痊愈,果然,贾母“温存了一日,又吃了一剂药疏散一疏散,至晚也就好了”。

第二次生病是贾母在贾敬丧礼上哭了一场,“至夜间便觉头闷目酸,鼻塞声重。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忙乱了半夜。幸而发散得快,未曾传经,至三更天,些许发了点汗,脉静身凉,大家方放了心”。“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贾母犹未大愈”。(第64回)在这里,作者也是有意告诉读者,对老年人的感冒不可大意、轻视,因为老年人抵抗力弱,经不起风寒侵袭,很容易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上了年纪的人要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才能协调脏腑功能,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延年益寿,就如《黄帝内经》所言,养生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三、怜贫惜老,宽厚仁慈

贾母怜贫惜老、宽厚仁慈,内心充满了阳光,充满了仁爱,这种博大的爱心,不仅让他人感到了温馨和愉悦,而且让贾母得到了满足和幸福。

如贾母第一次与刘姥姥见面时 (第39回),贾母问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眼睛、牙齿都还好?”……当刘姥姥流露出羡慕贾母的福气时,贾母却说:“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

一个是一品诰命夫人,一个是乡下贫困老妇,两者社会地位本是天壤之别,可贾母的一声“老亲家”,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贾母以平等的身份主动问长问短,将刘姥姥身上的优势与自己的不足进行对比,还把自己说成“老废物”,自嘲自贬,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刘姥姥,以消除刘姥姥的自卑感、拘束感,这种怜贫惜老的仁心,让人如沐春风。

后来贾母领着刘姥姥去逛大观园,先到了潇湘馆。刘姥姥只顾和人说话,不防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都拍手哈哈大笑,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还主动询问刘姥姥:“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再后来,王熙凤想出一些花招出刘姥姥的洋相,惹大伙儿发笑,贾母就骂凤丫头是“促狭鬼儿”,并劝刘姥姥快别信她的话了。吃饭时,贾母见刘姥姥吃得香甜,便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她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当刘姥姥即将离开贾府时,贾母又送她两套新衣服。在贾母的带动下,贾府上下资助了刘姥姥不少钱物。

贾母的敬老,还体现在她对李婶婶、族中老妯娌、王太医、张道士等人的尊敬上。敬老和爱幼,向来都是爱心的两翼,贾母对她身边的每个孩子,不管是聪明伶俐、漂亮能干的鸳鸯、袭人、晴雯之类的丫鬟,还是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和愚笨的傻大姐等,她都发自内心地关心、喜爱。

且看在清虚观打醮时(第29回),有个负责剪各处蜡花的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回避不及,不小心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遭凤姐打骂,众人一起喊拿住打时,小道士吓得得浑身直抖。贾母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贾母见了那个孩子,安慰他,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又让贾珍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让人难为他。还有一个场景是元宵节贾母与众人听戏(第54回),听完一出后,下人们送来热汤与元宵供他们宵夜。贾母首先想到的是唱戏的伶童,说:“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又命将各色果子元宵等物拿些与他们吃去。这些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贾母的仁慈善良。

又如第71回,贾母生日留下喜鸾四姐儿,至晚间人散后,贾母忽想起一事来,忙唤一个老婆子来,吩咐他:“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虽寥寥数笔,可贾母对弱小的关爱却已深入人心。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寿”,因为多做善事、多说好话,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从而可令五脏安和、元气充足,可避免因情志内伤而诱发的种种身心疾患。贾母怜贫惜老,宽厚仁慈,性情平和,豁达开朗,“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此外,贾母出嫁前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嫁到贾府之时,正值荣国府的鼎盛期,作为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对美食、茶道、戏剧、音乐、绘画、服饰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她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艺术情趣和人生乐趣,这带来的必然是愉情养性,心绪宁静,身体安泰。

综观贾母的养生之术,可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食药并重,动静结合,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形体上劳而不倦,有利于血脉流通,阴阳调和;兴趣广泛,品味高雅,艺术享受丰富多彩,精神上虚无恬悦,有利于气机调畅,心理健康;心胸宽广,善待他人,心情愉悦心态平和,道德上高人一筹,有利于长养正气,抵御病邪。中医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也?”《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总之,贾母的养生之术,值得现代人揣摩、借鉴。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刘启廷,刘荔.健康的诀窍:有病早知早治的妙法.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

[3]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4]论语.中华书局,2006.

[5]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摘要)电子版.

[6]朱丹溪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本文系校级课题《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职医古文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之术刘姥姥贾母
贾母的品位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从“长生之术”到“养生之术”——中医怎么抗衰老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短路学校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
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