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LPE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2015-12-25 11:34黄晶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

黄晶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工作过程的LPE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黄晶晶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为实现培养既精通语言应用又兼具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可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职业基础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LPE的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适合和行业对外贸英语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外贸英语;职业技能;培养模式;语言应用

教育部高教司在针对高职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群这一问题上,一直明确并提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乃至课程架构和建设上都应服从高职教育这一目标,凸显“应用”和“适度”的特色,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自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持续增加,经济对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外贸专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之势。社会对人才需求增长的同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单纯只懂外贸知识的人才已不适应当前需求发展,要求外贸人才在懂得外贸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要有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的职业操作技能。同时,社会对于高职语言类人才的需求在增加之时,也开始强调外语类人才不能单纯的只懂得外语,必须要懂得相关行业的知识背景知识。如果将两者结合,不难看出既有扎实语言应用能力,能够熟练的与外商沟通、交流;同时具备外贸行业的专业知识,通晓外贸业务整个流程步骤;并且能够掌握外贸行业对应工作岗位职业技能,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将会大有所为。

因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上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两个关键点:“如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特色”和“怎样强调人才的应用性,落实以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全面建立专业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专业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就应该以此为导向,定位于: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语言应用型的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应当突出职业性、对口行业性的特征,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也应该与当前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贴合,面向市场和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和需求,培养这种“语言的应用能力+外贸专业知识+职业操作技能”三者相结合的复合型的高职外语人才。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核心内容的归纳与整合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核心内容源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同时必须与人才的知识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协调统一。只有这样,人才的培养才能全方位、立体化的凸显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性和纲领性的作用。

外贸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则培养的核心内容即教学内容就应以“语言+职业”的应用能力为主线来归纳与整合,从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入手。

培养核心的主线应当围绕着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根据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方向和学业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门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如外贸业务技能、跟单技能、物流技能、文秘技能、会计技能、电商技能、营销技能,并有一一与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而在职业素养方面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的方式加以训练和培养。

本专业培养核心的基础在于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对应岗位的职业基础知识,在课程的开设和选取上应结合专业特色、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市场人材需求,重新构建、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在整合归纳中,在强化基础语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应该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比例,引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注重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合理安排与设置,这些正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岗位仿真或实战锻炼的最好途径。

同时依据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和规划,采用选修课程包的形式来开设专业拓展课程,结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强化和学习专门职业技能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通过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发现问题、独立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为学生毕业后即将面临新的工作岗位做好有关的心理锻炼和心理建设。

综合来看,人才培养内容上对于培养核心内容的归纳和整合都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为原则,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突出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以保证本专业学生具备应有的语言技能、专业知识、职业操作能力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并形成专业特色突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做法

高职教育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不仅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过程,而应持续关注学生从“知识学习---知识累积---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的形成、培养与发展的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构建之初,我们总结发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缺乏企业、用人单位的参与,课程体系与培养核心内容与人才需求要求严重脱节是改革之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症结所在。如何维系与企业、行业的合作紧密度,充分了解其需求,如何这种需求转化为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和教学内容并能满足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改革之初我们一直讨论和思索的问题。

因而,在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密切关注所对应行业及岗位的人才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供求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外贸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专业招生的就学对象的基础水平和特征,合适定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归纳和整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由此重组教学内容,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之所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这一概念构建,本身源于外贸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外贸业务操作的流程特殊性,正好可以与该理论贴近并融合。基于工作过程就是从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工作过程入手,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外贸行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入手,从初学者到熟练者,进而发展成为行业专家的成长规律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序化依据。按照外贸行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发展规律,结合外贸行业的进出口业务的主要业务流程,确定课程设置的逻辑顺序;从岗位的职业技能的能力发展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处理。以外贸行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在今后从事的相关外贸岗位上实际岗位技能的要求和标准为参照,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和外贸职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社会、行业发展与更新在内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各种因素,整合归纳,确定新的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确定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步骤,形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

step1:专业、职业岗位调研&分析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以及身处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参加岗位工作分析会,结合专业调研内容和调研结果,详细讨论与分析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归纳外贸企业具有共性的岗位任务,明确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与其它任务的关系等。归纳符合教学规律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主要面对的就业工作岗位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step2:典型工作任务的明确和归纳

明确具体针对的职业岗位群及其任职要求,并对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梳理和分解,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可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来细化,并从中选取有针对性的项目作为工作过程载体,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教学结合的转化形式。

step3:典型工作任务归化具体行动领域

依据职业能力“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深入剖析,归纳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和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形成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行动领域课程。

step4: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行动领域体现的是职业及职业性特征,不能直接适用于教学领域。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与专业课程结合才能适用于具体的课程教学。因而依据“了解--熟悉--掌握--精通”的能力和知识的构建发展逻辑将行动领域课程转化到相对适应于课程教学的学习领域。

step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和形成后,结合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所需的课程教学、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需要,构建基于外贸行业主要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打破原有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均分的模式基础上,形成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基础职业能力+职业拓展保障”的专门岗位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和锻炼为主的新模式,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能力、学习方法、处事方法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养成。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LPE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由单一语言型到语言型和复合型并存的过渡可以看出语言功能特点的突出培养和语言环境的应用培养,因而从调研访谈到专业面对的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从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到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都逐一反映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局限于懂外语的人才向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转变。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又懂外贸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还具备综合的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并能通过自主终身学习,实现持续性职业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所以根据专业特色,在深入分析、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语言技能+职业技能”这条主线,既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相关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进入现代职场最基本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技能训练。同时,根据专业面向岗位及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开设相关外贸专业职业技能课程,并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自身兴趣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开设职业拓展课程,并将外贸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引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来,为学生在毕业时成为既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一定的外贸专业知识,又拥有熟练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及外贸制单能力,能够从事外贸行业相关岗位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设计了以“外语语言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基础,以外贸职业技能为支撑”,基于外贸业务工作过程的这样一种“外语语言能力(Language)+外贸职业技能(Profession)+职业拓展(Extension)”三者相结合的LPE的工学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将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意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岗位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强调行业、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征,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社会与企业需求。从对应行业和岗位群的分析入手,剖析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梳理与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而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社会行业发展的适应与融合,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就业成功率,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更加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

今后我们仍将在已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继续研究,不断探索,坚持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未来社会与行业的需要,探索高职教育外贸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课程的设置、建设与管理,将高职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办的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林文斌,黄晶晶.高职高专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1).

[3]林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作者简介:黄晶晶(198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贸英语。

收稿日期:2015—01—10

文章编号:1673-4564(2015)02—0022—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职业技能
2022年天津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