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5-12-25 02:21骆玥瑜陈雪敏
微创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介入性状况心率

骆玥瑜 陈雪敏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东莞市 523000)

产前诊断又被称为宫内诊断,是结合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实践医学等多门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现阶段临床获取胎儿信息的主要手段[1]。产前诊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介入性和非介入性两种,其中介入性产前诊断应用较为广泛。临床实践发现,介入性产前诊断可明确胎儿的染色体疾病、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等遗传性疾病,同时还能明确由各种非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先天畸形[2]。但该种产前诊断方法属于侵入性操作,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相关医学数据调查显示,由产前介入性所导致的流产率约为2%,因此多数孕妇在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时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介入性产前诊断的顺利进行[3]。为改善这一状况,本研究于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 018例孕妇中随机性抽取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150例孕妇的年龄 22~43岁,平均年龄(28.9±1.1)岁,身高155~173 cm,平均身高为(163.2 ± 3.6)cm,体重52~81 kg,平均体重为(61.5±2.4)kg,孕周18 ~32 周,平均孕周为(23.6±1.9)周。常规组150例孕妇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4±1.2)岁,身高153~171 cm,平均身高(162.5 ±3.4)cm,体重50 ~79 kg,平均体重为(62.3±2.5)kg,孕周 16~32周,平均孕周为(24.5±1.8)周。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为自愿性参与,研究前均已签署我院制定的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孕妇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①术前对孕妇的家族遗传史、婚育史等进行调查,为孕妇选择合适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②术前检查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室内各种药品是否齐全,如药品缺失要及时补充;同时观察室内固定物品是否适用,并根据手术需要合理布置手术室,将手术需要的物品、药品准备齐全,摆在规定的位置上。手术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22℃ ~25℃,湿度保持在40%~60%。③诊断结束后,及时询问孕妇的主观感受,监测胎儿心音、脉搏,并详细、准确记录。告知孕妇诊断结束后应注意的事项。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内容如下:①于术前向孕妇进行宣教,向孕妇讲解介入性产前诊断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孕妇及其家属介入性产前诊断存在的风险性及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制定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将介入性产前诊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②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询问孕妇的主观感受,明确孕妇的心理状态,对于出现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的孕妇,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孕妇介绍临床医师的精湛医术,消除孕妇心中的疑虑,促使孕妇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产前诊断。同时术中护理人员可向孕妇简单介绍胎儿的状况,鼓励孕妇放松,积极配合医生,以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对机体的伤害和实施诊断时的痛苦。③诊断结束后,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孕妇,以免因长时间等待而导致孕妇出现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告知孕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为孕妇留联系方式以方便咨询,嘱咐孕妇定期来医院接受产检。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孕妇的观察对比指标包括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过程中的心率状况和血压状况,以及实施护理后两组孕妇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中对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作出了四级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状况比较 实施护理前两组孕妇的血压状况、心率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护理后研究组孕妇的心理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孕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不同时间段的血压状况、心率状况对比分析 (±s)

表1 两组孕妇不同时间段的血压状况、心率状况对比分析 (±s)

实施中研究组 150 心率(次/min)组别 n 对比指标 实施护理前 产前诊断70.1 ±10.7 81.3 ±12.2 73.6 ±6.3 75.9 ±6.5收缩压(mmHg)113.9 ±13.2 116.4 ±13.6舒张压(mmHg)69.9 ±10.8 72.4 ±11.1常规组 150 心率(次/min) 74.1 ±6.2 83.5 ±7.1收缩压(mmHg)113.7 ±13.1 122.6 ±13.8舒张压(mmHg)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共为两组孕妇发放了30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每例孕妇各1份,共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48,P=0.000)。研究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1.4%,明显高于常规组孕妇的6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临床上按不同怀孕周期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时间顺序将介入性产前诊断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孕早期绒毛活检、孕早中期羊膜腔穿刺取样检查和经皮脐静脉穿刺胎血取样检查[4]。三种产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临床实践应用发现,孕早期绒毛活检可为临床研究胎儿的遗传学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但存在流产、畸形足和嵌合体等风险[5]。孕早中期羊膜腔穿刺取样检查,可进行染色体核型、酶学及基因鉴定检查,但该种产前诊断方法对母体影响较大,容易引发宫内感染等并发症。经皮脐静脉穿刺胎血取样检查方法与孕早中期羊膜腔穿刺取样检查的诊断功能相同,但对母体和胎儿造成的创伤较大,如刺伤胎儿、羊水栓塞、脐带血肿等[6]。

由于三种介入性产前诊断方式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多数孕妇在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前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不利于产前诊断的顺利实施[7]。为了缓解孕妇的负面情绪,减轻孕妇在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孕妇实施了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反应特点,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来影响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认识,继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临床检查和治疗,最终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8]。

本研究于术前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前诊断知识以及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同时询问孕妇的主观感受,掌握孕妇心理情绪的变化,出现负面情绪后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术中使用温和、委婉的语言向孕妇详细讲解胎儿状况,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其接受产前诊断过程中的痛苦。术后及时将产前诊断结果告知孕妇,充分尊重孕妇的知情权,并告知孕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为孕妇留下详细联系方式,便于孕妇咨询。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过程中的心率状况和血压状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孕妇。统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发现,研究组孕妇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孕妇,两组孕妇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孕妇的心理状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心理状况,减轻孕妇诊断过程中的痛苦,促进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工作中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1] 周 容.介入性产前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4(1):10-12.

[2] 侯志彦.介入性产前诊断19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9):707.

[3] 方慧琴,丛 林,叶四云,等.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2,29(6):651-652.

[4] 周奋翮,孙路明.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应用于21-三体综合征筛查的进展[J].上海医药,2013,34(6):8 -12.

[5] 王丽琼,王 新,张绍菱,等.两种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评估及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4):400 -404.

[6] 侯志彦.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在高危孕妇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25):86 -87.

[7] 黄雪凌,周惠欢.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8(2):1361.

[8] 欧水英,温素芬,康颖旎.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实施全方位护理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733-3734.

猜你喜欢
介入性状况心率
分析经导管介入性治疗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心率多少才健康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优质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