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丘陵山区玉米在“3414”试验中的氮磷钾效应

2015-12-26 02:17马晓丽,张万春,李厚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施肥量磷肥钾肥

陕南丘陵山区玉米在“3414”试验中的氮磷钾效应

马晓丽1,张万春1,李厚华2,高 鹏1

(1.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汉中723000;2.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研究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该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陕南丘陵山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 各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处理⑥(N2P2K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95.54%;产量最低的施肥处理为处理②(N0P2K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7.88%。经济效益最高的为处理(N1P1K2),较不施肥处理增收75.51%;收益最低的施肥处理为处理②(N0P2K2),较对照增收19.00%。[结论]试验田块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1.14%,表明土壤肥力较低。根据玉米产量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得出最佳产量为6 921.45 kg/hm2,最佳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36.10、126.75、108.00 kg/hm2。

关键词玉米;“3414”肥料试验;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3

作者简介马晓丽(1984-),女,山西大同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09

NPKFertilizerEffectonCornin“3414”ExperimentSchemeinHillyAreaofSouthernShaanxi

MAXiao-li1, ZHANG Wan-chun1, LI Hou-hua2et al (1.HanzhongAgriculturalTechnologyPromotionCenter,Hanzhong,Shaanxi723000; 2.HanzhongAgriculturalScienceInstitute,Hanzhong,Shaanxi723000)

Abstract[Objective] Effects of NPK fertilizer on cor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rn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Method] “3414” corn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hilly mountain area in southern Shaanxi. [Result]The production of treatment ⑥ (N2P2K2) was the highest, 95.54%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yield of treatment ② (N0P2K2) was the lowest, 27.8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reatment (N1P1K2) was the highest, 75.5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rearment ② (N0P2K2) was the lowest, 19.0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Conclusion]The fertility of soil was low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capability reached 51.14%. Ternary quadratic equation of fertilizer effect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orn yield. When the corn yield reached 6921.45 kg/hm2, pure N 236.10 kg/hm2, pure P 126.75 kg/hm2 and pure K 4 108.00 kg/hm2 were required.

KeywordsCorn; “3414”fertilizerexperiment;Production;Economicbenefits

玉米是汉中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饲料来源、重要的工业原料。发展玉米生产不仅对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且对解决山区农民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汉中市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油菜,位居第三,常年种植面积7.4万hm2左右,产量22万t左右,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的26%和21%。玉米种植垂直分布区域广,在海拔400~1 800 m 都有种植,主要种植在浅山和高寒山区,土壤地力差[2],生产中存在增肥不增产,氮、磷、钾肥用量及配比不合理,养分利用效率下降等严重问题。这是该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以当地土壤肥力为依据,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陕南丘陵区玉米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配比,以期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为该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3-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14年在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镇长坝村进行,地处106.327 1°E,33.397 45°N,海拔846m。试验地前茬为大豆,土壤类型为黄褐土。0~20cm土壤理化性状为:有机质12.6g/kg,全氮1.36g/kg,碱解氮72mg/kg,全磷0.25mg/kg,有效磷13.1mg/kg,全钾20.0mg/kg,速效钾137mg/kg,pH7.2。供试玉米品种为中北恒六号。

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设计,即氮、磷、钾三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小区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25m2。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具体各小区代号和施肥量见表1。

以氮肥40%、磷肥100%和钾肥100%混合做基肥,在玉米播种前穴施;其余60%的氮肥做追肥,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穴施覆土。化肥采用尿素(N46%)、普通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 60%)。玉米种植密度为80 cm×40 cm。3月22日播种,7月12日收获,大田生育期共112 d。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由表2可知,所有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增产,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处理⑥,较对照增产95.54%;其次为处理⑦和处理⑩,均较对照增产93.05%;产量排第3位的是处理,较对照增产92.05%;产量最低的施肥处理为处理②,较对照增产27.88%。在P2K2基础上配施不同氮肥水平的产量存在差异,当氮肥水平从N0增加到N1,再到N2时,产量始终增加,继续增加氮肥到N3水平时,产量较N2下降1.79%。可见,不施氮肥或氮肥用量过低都明显影响玉米产量,但是施用过量的氮肥造成玉米产量的下降。在N2K2基础上配施不同磷肥水平的产量也有所不同,但趋势与氮肥相同,产量最低的为P0水平,当磷肥施用水平增加到P1时产量增加2.87%,继续增加磷肥水平到P2时产量较P1增加9.47%,再到P3水平时产量开始下降,较P2减产1.28%。这说明施用过多磷肥也会造成产量下降。

表1  玉米“3414”试验各处理及施肥量  kg/ hm 2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

注:玉米2.1元/kg,N4.3元/kg,P2O55.4元/kg,K2O 6.7元/kg。

2.2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④、处理⑥、处理⑧分别是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最佳施肥量区、缺钾区。根据公式地力贡献率=无肥区产量/最佳施肥量区产量×100%[5-7],计算出该地块的地力贡献率为51.14%,表明试验地土壤肥力较低,施肥增产效应明显。根据公式相对产量=施肥产量/最佳施肥量区产量×100%[5-7],计算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相对产量分别为65.40%、88.80%、97.66%(表3),说明种植玉米氮肥缺失比磷、钾肥缺失影响大一些。

2.3N、P、K肥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对处理⑥(全肥区)的施肥量和产量分别与处理②(无N区)、处理④(无P区)、处理⑧(无K区)进行比较,分别得出氮、磷、钾肥在玉米上的增产效应。由表3可知,增产量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纯N195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 266.5 kg/hm2,增产率在52.91%;磷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纯P2O56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733.5 kg/hm2,增产率12.61%;施纯K2O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53.0 kg/hm2,增产率2.39%。从单位养分的增产效果看,每千克磷素的增产效果最好,为12.23 kg;每千克氮素的增产效果次之,为11.62 kg;每千克钾素的增产效果最低,为3.4 kg。

2.4肥料效应模型的建立对玉米“3414”试验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模拟,得到产量与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y=225.683+12.023 6X1-0.282 4X12-49.145 8X2+0.778 6X22+88.374 7X3+4.735 6X32+5.278 2X1X2-6.399X1X3-6.286 3X2X3

式中,y为单位面积玉米产量;X1为纯N的施用量;X2为纯P2O5的施用量;X3为纯K2O的施用量。

复相关系数(R)=0.973 5,决定系数(R2)=0.937 5,P=0.014 2,回归模型达到0.05显著水平,说明参加试验的14个处理在产量差异上在0.01水平显著,N、P、K不同用量的配合施用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表3  N、P、K 肥在玉米上的增产效应

2.5最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根据肥料效应模型,采用数学求导的方法计算出玉米氮、磷、钾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8]。结果表明,当玉米获得最高产量6 994.35 kg/hm2时,施氮量为252.60 kg/hm2,施磷量为154.20 kg/hm2,施钾量为133.05 kg/hm2;玉米最佳施肥量为施氮量236.10 kg/hm2、施磷量126.75 kg/hm2、施钾量108.0 kg/hm2,此时玉米产量为6 921.45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田块土壤肥力较低,地力贡献率为51.14%,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相对产量分别为65.40%、88.80%、97.66%,说明种植玉米氮肥缺失的影响比磷肥、钾肥缺失大一些。

(2)肥料的合理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9]。试验中,以N2P2K2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如果只考虑单因素的影响,那么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是氮肥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最小。

(3)根据玉米产量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得出最大施肥量为施氮量252.60 kg/hm2、施磷量154.20 kg/hm2、施钾量133.05 kg/hm2,此时玉米获得最高产量为6 994.35;最佳施肥量为施氮量236.10 kg/hm2、施磷量126.75 kg/hm2、施钾量108.0 kg/hm2,此时玉米产量为6 921.45 kg/hm2。

参考文献

[1] 赵强,屈发科,张万春,等.汉中丘陵山区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9(1):203-204.

[2] 徐玉华,张万春,赵强,等.汉中市玉米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0(6):208-210.

[3] 沈学善,陈尚洪,陈红琳,等.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132-2137.

[4] 王峰,王顺霞,王占军,等.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4):167-169.

[5] 陈金英.甘薯3414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42-143.

[6] 卓旭升.基于“3414”试验模型的沿海砂质土壤马铃薯氮、磷、钾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84-86.

[7] 巴哈尔·吾守尔,吐尔逊乃·马木提.玉米“3414”试验总结[J].新疆农业科技,2010(4):52-53.

[8] 胡建军,温学飞,张宏,等.基于“3414”模型对宁夏盐池县马铃薯氮磷钾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5):90-96.

[9] 刘淑军,黄晶,梁海军,等.玉米“3414”肥料试验的产量及产值效益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2(17):51-53,57.

猜你喜欢
施肥量磷肥钾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印度磷肥采购量增加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钾肥迎来零关税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