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5-12-26 01:08刘皓雯,徐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夹江茶文化旅游

夹江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刘皓雯,徐 瑶*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摘要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简要分析夹江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茶文化旅游这一概念更加大众化、平民化,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夹江;茶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S-9;F590.8

作者简介刘皓雯(1994-),女,四川乐山人,本科生,专业:地理科学。*

收稿日期2015-06-0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也日渐提高,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要,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和旅游产品结构亟需调整升级[1]。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闲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2]。许多地区以茶文化为载体,结合当地茶文化资源,统筹整合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元素发展茶文化旅游,其旅游产品也不断涌现,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业迅猛发展。作为四川产茶大县的夹江,在这方面也小有名气,具有较高的可开发利用性。

1夹江茶产业发展情况

夹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因青衣江在此形成“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绝妙景色而得名。夹江自古有“蜀之良邑”之称,南临乐山大佛,西傍峨眉仙山,北接三苏故里,据成乐高速之要塞,扼成昆铁路之咽喉,得青衣江水道之便利,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中国西部瓷都”美誉。近些年,夹江县集中打造河西生态茶叶产业带、河东标准化茶叶产业带,着力推进茶产业发展(图1)。截至2014年底,该县茶园面积达1.6万hm2,产量居四川第二,茶叶综合产值高达11.9亿元,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主要有绿芽、飘雪、银针、毛峰等品种,著名品牌有“鹅背山”和“千里云”。

2夹江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

2.1自然条件优越 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坝、山地、丘陵各占1/3,面积748.47 km2,有耕地2万hm2,林地2.38万h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73亿m3(可利用水资源约占75%),平均年降雨量达1 049.7 mm,年平均气温17.1 ℃,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资源禀赋、光照充足、气候湿润,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夹江土壤呈一定酸性(即宜茶土地资源丰富),适宜茶叶生长的酸性紫色土和酸性黄壤总面积达1.34万hm2,且多数在海拔350~1 000 m的范围内,目前基本都是茶园。加上春季气温回升早,春茶开采期早,非常利于占领茶叶市场。

2.2区位优势明显夹江隶属于乐山市,距离乐山大佛和峨眉山都很近,而乐山大佛和峨眉山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加上夹江已被列入乐山大佛——峨眉山精品旅游线路,是“中国第一山”进出要塞,因而该区是发展旅游观光茶园的绝好地方。

2.3茶资源丰富夹江茶园面积较大,已达1.6万hm2,有1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以青衣江为界,分别形成了河东10 km标准化茶叶长廊、河西十万亩生态茶叶基地,茶园呈带状的梯田分布,极目远眺,连绵起伏,宛如一幅天然画卷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图2)。

2.4茶龙头带动效应强作为集茶叶自产、自制、自销、科研、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全球知名茶产业企业,天福集团入驻夹江,建成夹江天福观光茶园,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全国首批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力拉动夹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2.5旅游产品多样化夹江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优越,位于县城西3 km的千佛岩景区,现有摩崖石刻造像162窟,共2 470多尊,这些造像略早于乐山大佛,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内容丰富多样,艺术形象也非常多姿多彩[3],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作为唐代文物,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夹江东风堰是乐山市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被列为我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手工造纸博物馆,里面馆藏丰富,生动展示了悠久的夹江手工造纸历史。此外,还有清幽奇秀的碧云山野公园,古朴典雅的二郎庙等旅游景点。

2.6夹江茶历史悠久 因为自然条件的作用,夹江从茶叶种植传入之时起,就开启了夹江的种茶之路。唐朝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茶叶中的茶叶有部分是嘉州平羌郡产的,即当时的夹江。夹江茶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在四川省茶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被列为四川省《优势茶叶区划》26个优势区划县之一,更是全国重点产茶县。

3夹江茶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

夹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够充分,存在一些共同性问题,有待商榷推进。

3.1重“茶”轻“旅”夹江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露端倪,同样存在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由于茶文化旅游是在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下产生的,处于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发展茶文化旅游还局限于丰富茶产业的外容,而忽视了旅游与茶文化的有机融合,致使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旅游产品稀少,严重制约了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3.2未能集成整合旅游产品是整体产品,具有层次性、结构性[4]。旅游产品组合的状况对旅游者的吸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5]。尽管夹江茶产业发达,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缺乏有机组合,致使资源连接不完整,旅游内容不丰富,文化内涵不深厚,没有形成独有的亮点、卖点,产品吸引力不强。比如夹江千佛岩和周边大大小小的美丽茶园之间缺乏有效的旅游载体,至今没有组成一个良好的共赢体系,致使资源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3.3缺少载体支撑茶文化旅游离不开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需要一定的旅游内容和恰当的业态,才能转化为可供旅游者消费的旅游商品。尽管夹江也以“西部瓷都节”和“全国秧歌大赛”等活动为载体,举办了不少茶文化旅游活动,但基本上还是赏茶、品茶、采茶、制茶、购茶等形式,商业化气息相对较浓,文化底蕴相对较少,市场影响力依然不大。

4促进夹江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4.1努力重塑茶文化旅游灵魂文化历史是茶文化旅游的灵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文化挖掘,只有通过下功夫去加强茶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内涵,加强茶文化和民俗特色、山水观光、饮食烹饪、书法雕刻、戏曲歌舞等文化方面的结合,特别是和地区特色密切相关的历史渊源,才能做到茶文化和旅游的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留住游客。夹江应立足自身交通便捷、自然风光秀美、产业资源禀赋、人文历史悠久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峨眉山景区和乐山大佛,重新定位茶文化旅游发展方向,突出以“佛、道”文化为主题,有机融合茶文化、瓷文化、纸文化三大地方文化,进一步创新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实行错位发展,努力构建“既在途中、又在终点”的旅游新看点,让游客在闻香品茗中了解产茶制茶工艺,体验夹江历史民俗,真正成为夹江茶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4.2切实加大茶文化旅游支持夹江县要把茶文化旅游项目作为全县现代农业经济新兴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给予政策层面和经济方面的大力支持。

4.2.1进一步扩大茶园种植面积。要重规划、抓组织、强基础,鼓励农户和种植大户加快中低产茶园改造,巩固茶园面积,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优质茶叶产业基地。引导茶农组建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以茶旅游为主的乡村“农家乐”,打造休闲体验旅游业,拓宽茶农增收渠道。

4.2.2加大对本地茶叶企业的扶持。从政策、资金、信贷等方面鼓励各小茶厂进行合并,从而促进它们做大做强,积极投身茶文化旅游产业,促进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4.2.3把茶文化旅游列入可持续生态发展和经济转型提升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强化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文旅产业的主导项目,在计划立项、用地审批、土地占补平衡、信贷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着力建设一批诸如天福茶叶观光园的茶文化旅游龙头基地,形成一条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旅游购物、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热线,进而推动夹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4.3大力整合茶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整合是指从区域整合角度对资源点和资源区进行重新划分和评价[6]。通过区域旅游整合,可以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综合增加各类旅游资源的附加值。夹江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茶文化资源,把茶文化的知识性、观赏性、可参与性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合作推广观光生态茶园,推出精品生态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宣传和普及茶文化知识,弘扬茶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一般产茶的地方往往风景较为优美,如夹江千佛岩和天福观光茶园四周紧邻的茶山,风景非常秀丽。如果二者与这些茶园合作,不仅可扩大游客的活动区域,增加游览时间,让游客更好地“近自然、亲山水、怡心情”,而且还能带动周边茶农发展适度规模的“农家乐”,实现一三产业跨越式对接和优势互补,营造三者共赢局面。再如夹江千佛岩和天福观光茶园实现强强合作,建立旅游专线,游客先到千佛岩拜佛许愿、临江观水、登高望远、农家小饮,再到天福茶园闻香品茶、体验茶道、游览购物、住宿休憩等,如此一条旅游精品线定会令人流连忘返。

4.4加快培育茶文化旅游载体茶文化旅游发展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活动载体,要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带动茶文化旅游的良性发展。

4.4.1着力抓好茶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突出全国“秧歌之乡”、“武术之乡”、“全国青少年书画用纸生产基地”等品牌,以“西部瓷都节”等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特色茶文化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

4.4.2大力开发具有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深度挖掘茶文化与“佛道”的渊源,自然山水的特色,开发适合广大人群的旅游特色产品。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日益重视,可以充分利用和宣传茶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开设茶浴、茶膳、茶吧、茶馆等特色会馆,将生态游与茶文化之旅有机结合,使游客切身体会到茶的价值并产生认同感。

4.4.3广泛建立“茶文化”体验园。充分利用“天福观光茶园”的品牌和示范效应,引导一些条件成熟的标准化茶园建设“茶文化”体验园,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观光游览、采茶体验、制茶体验、沏茶泡茶、品茶论道等服务,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体验茶农乐趣,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宣传推广目的,树立起良好的夹江茶文化品牌形象。

4.5切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茶文化旅游属于一种生态旅游,本质上要求自然条件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所以各地发展茶文化旅游,必须强化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夹江政府要保障好茶园生态环境,引导茶农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物防控,以此保障茶叶品质和农村生态环境。同时,要引导农户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健全配套相关公益设施,确保夹江农村环境整洁,为夹江茶文化旅游发展营造出一个更加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

茶文化旅游产业以其文化与生态的完美结合使茶产业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传统与现代,生态与文明,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协调。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以茶这种实物为载体来传播与茶有关的各种文化,综合体现一定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更是说明了茶是中国老百姓生活和文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求新、求知、求乐”已成为旅游者的普遍心理需求,不少地方准确抓住这一趋势,推动茶文化与旅游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茶文化的弘扬传承带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但茶文化旅游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需解决和破解。如何将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如何正确处理旅游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

参考文献

[1] 朱生东,章锦河,杨效忠.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86-90.

[2] 王京传,赵修华.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22-23.

[3] 杨俊.夹江千佛岩景区夹江千佛岩景区[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QduTs-zeGHfqcOF6dK-p97271E5GLoUkUfB750HE-zj21-XxGrnED1g7wRgbc20pTo5Arx7vdsPd_U-kqF9u3_.

[4] 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等.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385-388.

[5] 琚胜利,张建春,章锦河,等.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05-108.

[6] 吕君.旅游产品组合的内涵分析与启示[J].前沿,2004(10):63-65.

猜你喜欢
夹江茶文化旅游
共存到共生:夹江手工造纸村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夹江年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夹江立足国内求发展
夹江深陷多重困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