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探析

2015-12-26 03:05李日臻刘运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乙烯基二甲基挥发油

李日臻 刘运林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探析

李日臻 刘运林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

目的为更好地开发以及利用侧茎垂头菊。方法本文就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借助于水蒸汽蒸馏法来进行侧茎垂头菊所含挥发油的提取,利用GC毛细管柱来实施分析,并借助于归一化法对其相对含量进行测量,经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应用来鉴定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通过测量鉴定发现有60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1-乙烯基氧乙烷、4-甲基辛烷、丁内酯、β-月桂烯、5,5-二甲基-3-以丙烯基-环戊烯、1-甲基-3-[1-甲基乙基]-苯、1-乙烯基-3-乙基苯、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乙烯、IS-[1-甲基-1-乙烯基-2,4-双[1-甲基乙烯基]-环乙烷、葵酸甲酯2,3,4,4a,5,6-六氢-1,4a-二甲基-7-[1-甲基乙烯]-萘、正十六烷酸、植醇、正二十七烷、6,10-二甲基-2-十二烷酮、十八烷、6-甲基-十八烷、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乙烯、a-法呢烯、石竹烯氧化物、别香树烯氧化物、反式松香芹醇、正十二酸-2-苯乙酯、[E,E]-1,9-环十六碳二烯、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11-二甲基-3-亚甲基-1、a,a,4-三甲基-苯甲醇、6,10-十二碳三烯等。结论通过对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中的60个化合物的研究分析,来更好地开发以及利用侧茎垂头菊。

挥发油;化学;成分;侧茎垂头菊

侧茎垂头菊又称之为侧茎橐吾,为灰绿色草本,其茎直立,根肉质,舌状为花黄色,类似于纺锤形,舌片呈卵状长圆形或者宽椭圆形,大部分为管状花,花冠和冠毛白色等长,该植物多生长于海拔在3000~4700 m的草甸、山坡、灌丛或者溪边,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以及四川西部,其中云南西北部植株比较粗壮,苞片为披针形;由此北上一直到四川西北部,其植株明显变小,苞片为线形。侧茎垂头菊味微甘,且气清香,具备止痛、清热以及解毒等作用,主要用于炭疽病、感冒发热、胆病、中毒性胃痛、血热、头痛、化脓性发热以及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尽管在传统藏药以及中药中侧茎垂头菊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关于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比较少,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并影响了该种则植物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利用[1]。鉴于这种情况,为加强对侧茎垂头菊的认识,深入分析其药效成分和制造工艺,本文就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地探究和分析。

1 实验过程

1.1 所用仪器以及相关材料:在本次研究中,所用仪器有GC-17A气相色谱仪和GCMS-QP5050A质谱仪,所用色谱柱是石英毛细管柱,其标格为0.25 µm,规格为0.25 mm×30 m。所用侧茎垂头菊来自于四川西部。

1.2 实验方法以及条件:①提取挥发油:取经自然干燥的100 g侧茎垂头菊全草,将其粉碎以后实施水蒸汽蒸馏,接着收集大约0.4 mL的挥发油,利用乙醚进行溶解以及过滤,待乙醚挥散后获得有特异气体、且呈黄色的一种油状液体。②条件:在本次研究中,两个重要的条件为气相色谱与质谱,其中气相色谱条件如下:柱前压为50 kPa,岛津GC-17A,分流比为30∶1,柱温在50~250 ℃,升温的速度为每分钟5 ℃,汽化室的温度为230 ℃,载气是氦气,且进样量为0.5 µL。质谱条件如下:扫描的速度为0.5 s/dec,电子能量为70 eV,扫描的范围在200~600 amu,离子源E1源,离子源的温度为230 ℃[2]。通过挥发油的直接进样,所获挥发油气相色谱图见图1。

2 实验结果以及相关讨论

侧茎垂头菊丛生叶和茎基部叶近无柄,其叶鞘通常呈紫红色,其叶片线状为长圆形或者宽椭圆形,先端急中,基部渐狭,且两面光滑,羽状平行或者叶脉平行,茎生叶小,从椭圆形到线形,且无炳。经实验研究与分析,借助于面积归一化法来对其有关相对含量进行计算,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和研究结果发现,本次所研究的这一侧茎垂头菊挥发油,一共鉴定出了60个化合物,在总挥发油中,所鉴定的这些化合物含量所占比重为75.3%。

通过结果研究分析发现,侧茎垂头菊挥发油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有1-乙烯基氧乙烷、4-甲基辛烷、丁内酯、β-月桂烯、5,5-二甲基-3-以丙烯基-环戊烯、1-甲基-3-[1-甲基乙基]-苯、1-乙烯基-3-乙基苯、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乙烯、IS-[1-甲基-1-乙烯基-2,4-双[1-甲基乙烯基]-环乙烷、葵酸甲酯2,3,4,4a,5,6-六氢-1,4a-二甲基-7-[1-甲基乙烯]-萘、正十六烷酸、植 醇、正二十七烷、6,10-二甲基-2-十二烷酮、十八烷、6-甲基-十八烷、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乙烯、a-法呢烯、石竹烯氧化物、别香树烯氧化物、反式松香芹醇、正十二酸-2-苯乙酯、[E,E]-1,9-环十六碳二烯、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11-二甲基-3-亚甲基-1、a,a,4-三甲基-苯甲醇、6,10-十二碳三烯等[3]。

在上述这些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大的是单萜类化合物,这种类型的化合物在总挥发油中,所占比重大约有五分之一;紧接着依次为倍半萜类型的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以及有机酸化合物。通过研究表明发现半萜类化合物具备抗霉菌以及抗细菌等功效,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具备抑制活性的功效。有关研究学者借助于流式细胞分析法或单细胞电泳等方式研究发现侧茎垂头菊挥发油中半萜类化合物对于人肝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肝癌细胞的生产以及发展得到抑制,加速肝癌细胞凋亡[4]。侧茎垂头菊具备抗菌以及细胞毒性等作用以外,其挥发油中石竹烯还具备平喘作用,能够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且还具备驱蚊虫的作用。

我国关于垂头菊植物的种类非常多,且资源也比较丰富,该植物作为传统藏药以及中药,其用药历史非常广泛且悠久,同时疗效也十分显著。目前在市场上,常见垂头菊植物有矮垂头菊、车前状垂头菊、柴胡叶垂头菊、盘花垂头菊、褐毛垂头菊、戟叶垂头菊、侧茎垂头菊、向日垂头菊以及膜苞垂头菊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可加深人们对该药物的认识,且为今后侧茎垂头菊的开发以及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5]。

图1 侧茎垂头菊挥发油气相色谱图

[1]范小飞,景临林,高荣敏,等.垂头菊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4):254-257.

[2]杨爱梅,曾艳,杨林,等.藏药戟叶垂头菊中三萜类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中成药,2010,32(4):636-639.

[3]任琛.橐吾属—垂头菊属—蟹甲草属复合体(菊科—千里光族)的细胞分类学、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

[4]杨来秀,牛梦莉,杨树青,等.蒙药材垂头菊的鉴别[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6):491-493.

[5]曾艳.藏药戟叶垂头菊化学成分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 2010.

R9

B

1671-8194(2015)06-0048-02

猜你喜欢
乙烯基二甲基挥发油
ART-中红外光谱在丁烯酸-β-环糊精酯合成中的应用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端乙烯基硅油对电气灌封胶性能的影响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为什么海风有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