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VSD技术修复难愈创面32例

2015-12-26 03:05马泽舜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半透膜负压创面

马泽舜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医医院骨科,广东 汕尾 516400)

应用VSD技术修复难愈创面32例

马泽舜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医医院骨科,广东 汕尾 516400)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修复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情况。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难愈创面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应用VSD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VSD技术后,有25例患者痊愈,占78.13%。结论应用VSD技术对难愈创面进行修复,安全有效,能够减轻和预防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的换药痛苦,且修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的推广使用。

VSD技术;修复应用;难愈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年来在全球临床医学上推行的治疗创腔、急性软组织损伤创面以及慢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一种新技术,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得复杂的创面治疗简单化[1]。通常情况下,主要应用在烧烫伤、难愈型创面、皮肤溃烂、腹部创面、皮肤移植物固定等,同时随着技术不断的改善,使得VSD技术在胸骨创面、放射性创面以及坏疽等临床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2]。笔者针对利用VSD技术修复32例难愈性创面以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利用VSD技术治疗的32例复杂难愈创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0±1.2)岁;最短病程2 h,最长病程50年,平均病程(26±3.2)年。其中9例胫骨骨髓炎,Ⅱ度和Ⅲ度压疮5例,脓肿5例,皮肤脱套伤4例,糖尿病足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右下肢急性大面积感染创伤3例。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VSD手术治疗方式。彻底清除患者创伤面的脓液、异物、渗液以及坏死组织,保持所有腔隙的开放,并对创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洗。按照创面的形状、深浅以及大小等选择剪裁VSD的敷料。将设计好的敷料完全填充或是覆盖。利用三通接管合并各个引流管为两个左右的出口,及时接通负压源,并按照病情合理调整负压。分析采用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2 结 果

32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修复效果痊愈,占78.13%;4例修复效果显著,占6.25%;3例效果一般,占9.38%;总有效率为87.69%,见表1。

表1 采用VSD手术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对比

3 讨 论

VSD技术已经是我国卫生部门“十年百项”的推广项目之一。医学实践研究发现,利用VSD技术能够成功治疗难愈性创面和慢性创面,其中主要包括了压疮和足部溃烂等。VSD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稳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然而也存在着并发症。创面区疼痛就是应用VSD技术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这可能和负压导致的吸引力相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VSD技术[3-4]。此外,VSD技术只是一种局部治疗技术,并不能进行整体治疗。在临床医学上运用VSD技术需要注意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当患者利用VSD技术后创面周边皮肤出现了水泡或是红肿等症状,即患者对生物半透膜过敏,这是需要停止使用。假设患者在运用VSD技术的3周后,创面修复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时就需要考虑选用其他治疗技术[5-6]。

VSD负压引流装置主要有护创材料、生物半透膜、三通接管以及负压吸收器装置这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护创材料的抗张力较强,组织相容性很好,吸水通透性也极佳,内部设置了两根外侧的孔硅胶引流管。生物半透膜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与聚氨酯,其防水功能较好,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能够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到患者的创面上[7]。三通接管主要是用来连接VSD泡沫中的负压吸收装置和引流管。负压吸收器装置主要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一种中心负压吸收装置,其主要包括了引流管、引流瓶以及负压源。利用VSD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手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创面周边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并利用生物半透膜将整个创面包括敷料在内进行封闭处理,保证患者创面的密闭性。VSD技术使得复杂性创面治疗简单化,减少了皮瓣的面积,同时也减少了供区的损害。此外,在术前,良好的密闭是确保引流效果的基础。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皮肤处理,清除创面及创周皮肤的污垢和皮毛等,以此避免局部漏气,预防切口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抽取的32例复杂难愈创面患者中,有25例痊愈,占78.13%;3例效果显著,占9.38%;4例治疗效果一般,占12.5%。而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后,均安全出院。

综上所述,利用VSD技术在注意患者整体情况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VSD技术治疗复杂难愈创面安全有效,是皮瓣外科中修复复杂创面的重要技术,值得在临床医学上的大力推广使用。因为应用VSD技术后,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患者创面的具体生长情况,因此需要不断改进VSD技术,使其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创面中。

[1]袁镜身,冯华,张修志.应用VSD技术治疗16例骨科复杂难愈创面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5):160-163.

[2]吴良铺,毛善荣,吴伟峰.应用VSD技术修复广泛皮肤及深部组织损伤创面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3(11):819-822.

[3]周榕,文国玮,刘淑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难愈创面32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3,2(11):50-54.

[4]朱永法,陈彩香,邓一飞.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各类创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3,8(21):177-179.

[5]傅先兰,宿丽丽.托里消毒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2014,3(1):313-314.

[6]孙健敏,穆桂斌.VSD促进猪腹部爆炸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8):235-236.

[7]高明,汤茂林,吴先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3,10(1):105-107.

R605

B

1671-8194(2015)06-0056-02

猜你喜欢
半透膜负压创面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渗透作用”实验中半透膜的选择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改进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测定
清热解毒湿敷剂治疗四肢创面感染1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