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及干预对策

2015-12-26 03:05高莲英尹绕竹李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使用率天数预防性

高莲英 尹绕竹 李云华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感控科,云南 个旧 661000)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及干预对策

高莲英 尹绕竹 李云华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感控科,云南 个旧 661000)

目的了解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高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份共60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012年三季度至2013年四季度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79.46%、41.79%、38.46%、38.54%、35.84%、36%;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8.84%、11.9%、37%、41.44%、82%、90%;使用天数分别变化为6.2、5.4、4.7、3.6、3.2、2.7 d;干预后预防用药使用率及使用天数逐渐减少,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给药时机合理率,缩短使用时间。充分说明多部门联合干预,持续改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干预

近年来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普遍现象[1],如使用率高,使用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合理等。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为了解我院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笔者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606例,其中男270例,女336例,平均年龄(41.11±3.38)岁,其中包括疝气、乳房肿块、甲状腺肿块、闭合性骨折患者等。

1.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60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整全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给药时间合理率、使用天数等。

1.3 评价标准:根据《2012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行评价分析。

2 结 果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606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干预后的使用率逐渐下降,χ2=79.32,P<0.05,说明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未达到卫生部要求(使用率<30%)。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

2.2 给药时间合理率:干预前手术医师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术前0.5~2 h)不合理,而是选择在手术后普遍使用,χ2=187,P<0.05,通过干预给药时间合理率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合理率

2.3 使用天数变化:干预前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天数普遍>24 h,最长12 d,χ2=92.64,P<0.05,通过干预使用天数有所减少。说明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变化

2.4 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共114(607)例次,涉及6类10个品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的560例(92.3%);联用药的47例(7.74%)。见表4。

表4 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及频率(根据例次数排序)

3 讨 论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防止细菌入侵伤口或进入血液循环而感染。因此,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在术前0.5~2 h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使用不当或滥用,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2],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本调查显示手术给药时间的合理率从8.84%显著提高到90%。说明通过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及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使给药时间更加规范。

调查显示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通过干预使用率从79.46%逐渐下降致35.84%,虽然未达到卫生部要求(<30%),但还是有所成效。提示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督不严。还需要继续加强监督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如需使用抗菌药物,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选用的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3]。由表4选药情况表明,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指导原则的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抗菌药物总的预防性用药时间应<24 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 h,我院使用天数从6.2 d降至2.7 d。虽有所下降,但未达标。少数患者抗菌药物用至出院,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不仅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4]。

因此,对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干预,首先完善管理组织,细化管理制度,明确控制目标,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同时互相配合,然后落实考核指标。通过组织培训使医务人员转变观念,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重点部门、科室的感控监测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监管。通过多学科共同管理,提升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水平,以行政管理为手段,人人参与为目的,保障医疗安全。

[1]袁素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 2012,2(2):85-86.

[2]马红秋,邵宜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67-25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0.

[4]付延雄,王奕.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5610-5611.

R978.1;R969.3

B

1671-8194(2015)06-0060-02

猜你喜欢
使用率天数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生日谜题